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但有些教师就是因为对学生充满着“深沉的爱”,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充满着“高度的责任感”,而作出了对学生构成伤害的言和行。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个别教师的教育能力问题,也不能简单地定性为个别教师的道德品质问题,这是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传统的观念尤其是传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部分教师对“爱”的含义理解有所偏颇, 对“爱”的行为的实施有所偏激。为了能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教师都能给学生一份安全的、温馨的“爱”,我校自2004年12月开始,开展了一项活动——“三点行动”。  相似文献   

2.
老师,您的心理健康吗?提出这样的疑问,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因为目前一些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近年来,因教师体罚、责骂、挖苦讽刺学生而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教育实践中反映的这些问题,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低、知识修养差或学校管理不严来解释。这实质上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道德对学校德育改革将起到重要制约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形成和提高也将产生极其重要影响。   一、高尚师德的集中体现是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教育管理就是“服务”,这既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也是一种道德准则。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真诚爱学生、全心全意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在服务中去完成各项教育管理任务。   “服务”就要改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师生在平等友爱、同娱同乐的交流中共同愉快地受教育。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陶行知先生说,“要当好…  相似文献   

4.
师爱的误区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师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结晶。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有许多教师在对学生的爱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存在着种种爱的误区。一、应无条件接纳所有学生,不要偏爱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教师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偏爱某些学生,厌恶另一些学生,并不能真正做到接纳所有学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许很复杂,但无论怎样,在学生看来这就是老师“偏心”。而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学生间不团结,教师的…  相似文献   

5.
罗索曾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是班主任树立威信的必要条件,也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应该献给学生一片爱心。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前提下,我认为班主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从教学主体看大学英语教学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岚清副总理曾批评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复杂,从教学主体—非英语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者在就职后又进行英语培训时语言学习的情况来看大学英语教学有待改进。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很深,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使英语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传统观念对教学的影响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从学生方面看,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总是过度地依赖教师的讲解,过重地看待教师对作业的批改,而对教师组织的语言实践活动则认为这是教…  相似文献   

7.
刘建奎 《考试周刊》2010,(13):238-238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8.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是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如何对待学生,是教师这一行业常谈的话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回顾自己十九年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深有感触,要想做一个好的人民教师,必须做到象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由此可见,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但是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要学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愿望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这导致学生形成很强的依赖性和惰性,不能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成绩也难以提高,为了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教师应当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办法和手段,增强历史课的吸引力,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重建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整体评价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惰性,使学生爱学、乐学历史,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崔萌 《文教资料》2014,(10):117-118
文章列举实例,说明教师如何树立“爱满天下”的观念,爱所有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从而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评价偏差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评价是教师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评价受着诸如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学生观念、学生评价标准、心理状况、评价技术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的信息收集等多方面因索的影响,这些因素无不影响着学生评价正面作用的发挥。正因于此,在学生评价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差,影响着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谓学生评价偏差就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有意或无意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损害,违背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宗旨,对学生作出的种种不客观、不公平、不科学的评价,它在学生评价中有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行为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教师的某些行为问题的确需要重视和解决。如,个别教师批闭作业的“脏话”问题、体罚学生的问题等,但个别教师的一些负面言行常被过度热炒,对广大教师的心理影响很大,容易引发负性心理积淀。教师的形象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是崇高的,甚至有着“神化”的倾向。当今传媒和舆论对教师职业也往往有意无意地走进“神化”和“妖魔化”的极端。这无疑加重了教师职业心理压力,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夏青 《辽宁教育》2003,(10):27-28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常常会对其一生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所以,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在这方面,我有几点较深的体会。1.爱是促进学生思想转化的巨大动力。近代教育家夏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特级教师王企贤曾对向他取经的人说:“要说有什么经验,其实很简单,它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教的学生。”无数成功的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级…  相似文献   

15.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有人说:“不懂得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我看,这一见解十分精当。教师怎样做到爱生呢? 第一、教师必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徐特立同志说:“教师要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学生家庭的情况。”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心中不明,缺乏了解,既不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只  相似文献   

16.
柯彤 《中国教师》2013,(17):13-16
曲连坤,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兼职教授,任中国妇联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讲师,原石家庄教科所所长。《中国教师》:近年来,教师对学生恶语相加、身体惩罚、器官伤害等现象时有发生。您怎样看待这些现象?责任是否全在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丧失?曲连坤:我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主要不是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而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其实,这些教师本身是爱学生的,也是爱这个职业的,打骂学生的原因,用他们很简单的一个回答就是"我也是为了学生",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他们的方法不得当,所  相似文献   

1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至关重要,这已成为共识,但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教育观念与培训方式相脱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要提倡学员积极参与、分享体验的教育观念,而不能采用灌输式方式,不给受训教师提供参与、分享的机会;鼓励学员主动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沿袭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教师被动接受,导致培训概念化。这种教育观念与培训方式的脱节,不仅不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反而成为强化教师错误教育观念的“榜样”,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与语文课、数学课并无区别。二、忽视教师已有的资源。在以人…  相似文献   

18.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它首先是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的现代化.而不能简单地把教育现代化理解为教学手段与教学设备的现代化,这一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性条件。在这方面.我们教育的传统认识误区是把知识等同于能力、考试第一、分数至上和教师学生关系的倒置。  相似文献   

19.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伟大的。完整的师爱表现有三方面:真诚地爱护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自觉地尊重学生。一般人对前两方面比较重视,而尊重学生、接受学生则有所忽略。教育部基教司李连宁司长说:“在现代教育中,不懂得尊重学生人格的教师,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教师。”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平等的师生之爱。但由于传统教育牢固地定格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也由于源远流长的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使得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爱也容易异化为居高临下的给予与施舍。学生总是被动地、单方面地接受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  相似文献   

20.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