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獬,字凤孙,号子长,榜名獬,湖南临湘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是清末民初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民俗学家,也是一位丰才博学的才子.他自幼聪颖异常,读书过目少忘.四岁时,其祖父吴凤山头次见他便喜曰:“真吾孙也!”因以“凤孙”字之.10岁时,诸经已熟诵,16岁即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颇有才名的刑部官员王子寿见其诗文,惊叹曰:“奇才也,异日当以文章显.”  相似文献   

2.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12):67-68
“折冲樽俎”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樽俎”是古代盛酒食的器具(樽:酒杯;俎:祭祀或宴会时盛放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借指宴席.“折冲”意思是使敌人的战车后退,即制敌取胜(折:反转回去;冲:古代一种战车,用来冲城攻坚).后以“折冲樽俎”四字成文,指不使用武力而在酒席宴会上制敌取胜.也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相似文献   

3.
术士安中宽言:昔吴三桂之叛,有术士精六壬,将往投之。遇一人,言亦欲投三桂,因共宿。其人眠西墙下。术士曰:“君勿眠此,此墙亥刻当圮。”其人曰:“君术未精,墙向外圮,非向内圮也。”至夜果然。余谓此附会之谈也,是人能知墙之内外圮,则知三桂之必败矣。(九十六字)吴三桂起初造反时,有个人会法术,能卜算吉凶,前往参加造反;路上遇见另一个人,也说要投奔吴三桂,两人便结伴同行。夜间住宿,那人将铺开在西墙下,会法术的人说:“别睡那儿,这墙今天半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部史书,因为它写人论事,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文学史上,又被视为优秀的散文总集。《唐睢为安陵君劫秦王》是《战国策·魏策》中的一个片段,原文是这样的: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万里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於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睢使於秦。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  相似文献   

5.
顺便说一句并非题外的话,如果药厂将“包治百病”标在药名里。强调这是他们追求的“理想”和“特色”,又如何呢?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用“规范”二字冠名,理由大致有五:一曰并非自己先行,二曰全面符合规范,三曰贯彻抽象原则,四曰市场竞争需要,五曰吾之理想特色。然而,其论貌似  相似文献   

6.
[原文]祸莫甚於内叛,奸莫甚於中立,二者之罪孰为大!曰:“中立之罪为大。”是何也!内叛之罪易见,中立之罪难知。人臣之叛君即仇者①,五尺童子皆知疾之②。虽所谓仇敌者资之以集事③,亦未尝不赏其功而疑其心也:“今日为我所诱而叛君,安知他日不为吾人所诱而叛我乎!”以位诱定,则借之成未功。吾位既定,则除之以防患。以傅瑕叛子仪而纳厉公,终不免於厉公之诛也。乃若原繁之自为谋,可谓密矣。自庄公之世用事於朝,历忽、壹、仪、突之变④,国四易主,泛然中立,  相似文献   

7.
李贺恒从小奚奴①,骑距(马虚)(Xu)②,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zhe)③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④!”《李长吉小传》  相似文献   

8.
作者王卫平在书末尾表示,他前几年发表过两篇以《围城》为题目的文字,发愿“写一本书”,“后来在某种外在的压力下,才不得不坐下来赶写”。“赶”,很可能是“赶场”和“赶鸭子上架”之“赶”,一字传神。打眼一望,那人做书的技术特到家到位。十来万字的小书,构造庞然,体系井然:有导言,有结语,有章——曰出身与经历,曰才气与性格,曰散文与小说,曰讽刺与幽默,曰博学与宏识,曰超脱与淡泊,有节——或五或六,或三或四。相其各级“魅力”独具的标题,俨然一“钱钟书评传”。可我往里翻翻,望望然: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围城》讲义的汇编!既然作为“学人”,“钱钟书的独特个性与魅力”怎么老是在《围城》里  相似文献   

9.
“豆腐块”者,短新闻之戏称。出自作者之口,每属谦辞;出自读者之口,则多含贬义。故短风久倡而未盛,长风屡刹而不止,其源盖出于对“豆腐块”之谬见。子曰:“必也正名乎?”为“豆腐块”正名,此其时矣。豆腐块之为物也,营养丰富,物美价廉,乃大众之美食。然制作豆腐洵非易事:一曰求细,重在去杂;二曰求新,贵在鲜嫩;三曰求精,妙在特色。三美俱备,方称上品。故工其事者纵穷毕生之力,未必尽臻佳境。新闻亦然。所谓短新闻乃“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说,不亦惑乎! 纵观中外新闻名篇,能传诵一时,历久弥新者,  相似文献   

10.
[原文]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书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  相似文献   

11.
客岁(1889年)十二月十七日,同会诸人集于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商办书会中事.在坐者甚多,仆亦与焉.是日也,以总理赫君德总司关榷、节京邸,推副总理弗君克摄其事,居于首坐.当将会中年单并出入账目阅毕、顾谓众曰:“计此一年中出书十三万二千六百九十八册,俱已印成于前,颁行于世,诸君亦惧寓目乎?”众曰:“然!”又曰:“其中有无舛误乎?”众曰:“无之!”于是林君乐知起而言曰:“此会所出之书,如公报等,今岁销售月增一月.知此报一行中国,名公巨卿、文人学士咸蒙赏识.”佛君曰:“果尔,吾辈当益劝勉淬砺有加.天上之日月惟新,吾会之维持弥固.务期各尽其才,各专其任,使此会遐迩咸知,始终不怠.从此有盛而无衰,有利而无弊.此则予之所深愿,窃冀与诸君子共助者焉.”兹将同文书会在会诸君姓氏开列于左(部分原文是标点时加的):总理:总税务司赫君德(Robert Hart)副总理:德国总领事官佛君克(Dr.J.H.Focke)协理:德国总领事官佛君克、英国教士慕君维廉(William Muirhead)、英国进士韦君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书记)、美国进士林君乐知(Young J.Allen)、元芳老洋行多君各尼(C.Thorne)、有利银行伯君斐细(F.C.Bishop)(司榷).司事:英国副领事贾君礼士(W.R.Charles)、美国总领事官廉君纳德(GeneralKennedy)、税务司德君  相似文献   

12.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③?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④,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⑤?”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⑥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⑦,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⑧也?叶阳子⑨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⑩,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11)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12)?彻其环  相似文献   

13.
一昌黎论文曰:“惟其是尔。”余谓“是”字注脚有二:曰正,曰真。昌黎以“是”、“异”二字论文,然二者仍须合一。若不异之是,则庸而已;不是之异,则妄而已。昌黎尚陈言务去。所谓陈言者,非必剿袭古人之说以为已有也,只识见议论落于凡近,未能高出一头,深入一境,自“结撰至思”者观之,皆陈言也。  相似文献   

14.
死刑——剥夺犯罪者生命的刑罚,又叫极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惩罚方式。中国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历朝历代的法律都有关于死刑的规定。它同刑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死刑行刑手段极其残酷、野蛮、恐怖,而今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严刑苛罚已成为历史,寻求刑罚的人道性、科学性已成为社会的必然。远在夏朝建立之前的虞舜时代,我国就有了刑法《。左传》记载:“《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夏禹时“,禹会诸侯之君于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而斩之”。商代盘庚规定“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在…  相似文献   

15.
《笑林广记》一书里有这样一则笑话:有忧贫者,或教之曰:“只求媒人足矣!”其人曰:“媒安能疗贫乎?”答曰:“随你穷人家,经了媒人口,就都发迹了。”  相似文献   

16.
[原文]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①。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②,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③,拳其脊④,折仆地⑤。市门石鼓,十人舁⑥,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书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⑦,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⑧,不能忍君苦也!”⑨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⑩。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锯(11),拔(?)置案上,铿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  相似文献   

17.
唐初的诗,大多很自然,到晚唐,却有些过于偏重字句的雕琢了。摭言载: “乌初赴名场,于驢上吟‘乌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遇权京兆尹韓吏部,呵喝而不觉。泊拥至马前,则曰:‘欲作敲字,又欲作推字,神游诗府,致冲大官,”愈曰:‘作敲字佳矣。’”  相似文献   

18.
《战国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部史书,因为它写人论事,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文学史上,又被视为优秀的散文总集。《唐睢为安陵君劫秦王》是《战国策·魏策》中的一个片段,原文是这样的: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於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睢使於秦。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  相似文献   

19.
[原文] 晋中行文子出亡①,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公之故人②,公奚不休舍③?且待后车。”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④;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⑤,是振我过,以求容于我者也⑥,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乃去之⑦。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其君矣。  相似文献   

20.
[原文]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座,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①。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②。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