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及创新等能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数学活动课《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选择数据提出问题,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购物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购物方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和游戏所需的各种实物(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9页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2.形成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并能借助示意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折纸操作,激活思维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品质和创新意识。【说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以此为目标,科学地用好教材,积极创设适应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  相似文献   

8.
【活动内容】结合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小数乘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开展本活动。【活动目的】1.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方法、策略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决策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简单的组合问题"。【教学目标】1.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组合",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3.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2.使学生反思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是咱们第一次见面,猜猜老师有多高?(学生作出不同的猜测。)师大家都没有猜对。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9页。【教学目标】1.感知打"折"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打"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打"折"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9~80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82-8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思路,初步体会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学目标】1.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重新理解0的意义,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建构相反意义的量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9页例5。【教学目标】1.能运用正比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2.经历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习情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探索精神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之一。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正是培养学生乘除法计算能力的绝佳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这一时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优化乘除法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集中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而加强对学生乘除法计算能力培养。乘除法计算能力不仅是学生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还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技能之一,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乘除法概念,牢固掌握数量关系与概念间的联系。2.通过沟通乘除法间的联系,把除法概念归置于乘法概念之下,使知识系统化。3.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将以四个大组的比赛形式进行,每次比赛后,将统计每一组  相似文献   

18.
陈卫君 《广西教育》2013,(13):79-79
分数乘除法应用问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大难点,现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在分数乘除法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用两量相比的方法教授"求几倍数"与"求几分之几的量"在进行分数乘除法典型应用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率和倍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采用两个量相比的题目进行教学。如水果店现有梨100千克,其中西瓜的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3页。【教学目标】l.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能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进行组合,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操作、观察、猜想、类比、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画图观察,问题定向谈话:下面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2cm2的不同的长方形,在小组里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在方格纸上操作后,组织交流不同的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