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宁 《新闻世界》2013,(8):292-293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要在新时期做好编辑工作,编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如何继承与创新是出版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编辑的角度探讨现代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出版时代,编辑具备高素质能力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面临着比传统出版工作更大的提升挑战。笔者通过对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数字技术素养、多元文化素养和媒体策划素养等素质结构新特征的分析,提出现代编辑的能力提升机制。即树立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目标、掌握内容管理技能以及搭建沟通与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3.
崔兆玉  穆建叶 《编辑学报》2014,26(4):312-314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化技术使当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也正在使传统的科技学术期刊出版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这无疑对编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拓展素质3个方面9个不同侧面论述基于现代条件下的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功能、内涵及意义所在;阐明科技学术期刊编辑需要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做现代复合型编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已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无论哪个行业,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信息交流,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个人英雄主义已不再盛行,取而代之的是团队的整合战斗力.由此可见,团队精神是搞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更是现代企业成功运作的奠基石,出版企业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出版产业市场运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出版产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人类的出版活动日益纳入了现代市场经济的轨道。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制度的现代形态。市场制度是人类大智慧的一个结晶,它作为解决各种经济关系的最巧妙、最便捷且又不可替代的工具,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市场制度无禁区,它有的只是发育程度的不同和扩展范围的差异。人类的出版活动一旦融入市场制度,便萌发出自身产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参与出版事业,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无疑是一项极富刺激同时也极富挑战的活动;它诸多功能层次的显见表现与潜在可能,也无疑对其参与者构成了一种巨大的在运筹、操作和开发之上的现代考验。我在担任21世纪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工作期间,对此深有感触,在日以继夜的全身心投入中,使我得以进入它的全部运作领域,同时,也促使我开始思考和改变它目前有限的功能状态,以使它更立体地参与进现代信息社会的服务之中。故此,我提出了自己的大出版观,并实施了某些计划。关于这些思考、实践以及新的设想,谨以此文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7.
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是相对而言的.毫无疑问,出版业因为出现了网络出版的事实和概念,然后才有了传统出版的概括和俗称.在网络神话迭出和向知识经济转型时期,我们正在逐步被网络思维同化,接受网络思维模式,而在谈到现代出版业的结构和格局及其走向时,有简单地把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绝对对立起来,简单地将网络出版视为对传统出版的挑战与终结的倾向,忽视了它们的优势互补与长期共存.其实网络出版作为出版业在高科技感召和介入下缔构的新生形态,就如同工业经济时代并没有终结农业生产、知识经济时代并没有终结工业生产一样,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挑战与冲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终结,它们在现代出版的百花园将优势互补、长期共存,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而缺一不可,共同支撑现代出版的大厦.  相似文献   

8.
自从近现代教科书制度确立以来,教科书一直是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庞大的学生读者群构成了教科书永不枯竭的广阔市场,成为书业界角逐竞争的主要目标。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教科书由政府制定标准,实际编写交由坊间的情形大约持续了几十年,这为一些条件较好的出版家提供了大规模发展的契机与可能。我国第一本具有现代意义的教科书,就是在商务印书馆的手中完成的。早期商务印书馆占领了教科书的绝大部分市场,及至民国成立,中  相似文献   

9.
当前,出版传媒行业进一步向综合化、多元化和跨行业化的方向发展,受"互联网+"与媒介融合的影响,出版传媒行业对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各大出版传媒公司的招聘信息则更能直接反映他们对人才需求的状况.研究这些招聘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人才要具备哪些素养,同时对高校培养人才以及人才自身努力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蔡翔 《现代传播》2007,(4):33-39
大学出版作为出版事业或出版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观在性质和方向上归属于出版价值观体系.现代出版的基本价值观是现代企业价值观,其核心价值观是出版精神.大学出版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出版价值观还应内含大学精神.大学出版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大学出版必须以服务大学、繁荣学术、弘扬大学精神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作为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第二大综合性出版机构,以其严肃认真的出版人作风,量多面广的出版物规模,精益求精的出版物质量,对我国近现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细说起来,有如下几个大的方面:1、在教科书及教育类图书出版方面。中华书局编写出版的教科书,涉及学科门类广——凡政府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罗列的几乎所有课程,都编写有相关的教科书;涉及教育层次多——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从师范学校到专科学校,都有教科书供应①;出版印刷数量大——过去全国各学校使用的教科书中,有3/10是他们供应的。②这些教科书…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出版与现代出版业--兼谈医学出版的数字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数字化出版是现代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出版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出版完全不同于传统出版,从理念到形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正是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为数字化出版带来了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略谈现代图书出版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现代图书出版中的一些问题,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繁荣发达的文化出版市场打造了上海自由、开放、多元、创新的现代都市文化环境,近代上海报刊由偏重商业资讯到注重政治时事,再到关注日常生活,姿态不断放低,内容不断变化,越来越接地气.从现代报业的历史源流到早期上海报业的萌芽,再到近代上海报业的嬗变及其背后的出版业,文章通过分析指出,对于近代上海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西方价值观念的逐渐融合,承载着西方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报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初的现代出版业基本是由传教士们发展起来的。出于传教的需要,他们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出版书籍,创办杂志和报纸。这些出版活动在带来先进的印刷机械设备和出版理念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出版技术的革新和现代出版业的形成,并且在不自觉中培养了中国新一代出版家,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营出版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是知识和信息的社会,期刊则是知识和信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而在这种传播渠道处于选择把关位置的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编辑。在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期刊编辑只有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尽到社会责任,完成好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一、博览、多问、勤思是编辑应刻苦练就的基本功博览,即通过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来进行知识的储备,这是初当编辑者进入角色的前提。编辑  相似文献   

17.
翁昌寿 《出版科学》2007,15(5):35-37,16
出版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商业出版的形成,第二次是现代出版产业的形成.商业出版出现的背景是大众阅读市场的形成、版权保护的完善.商业化使出版摆脱为宗教服务的狭窄范围,以市场销售作为出版业发展的赢利模式;国际出版市场的形成,在出版企业、出版资源配置、出版利润、出版技术等方面,使出版业产生了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使出版业得以成形,第二次则培育了现代出版业.  相似文献   

18.
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的若干问题吴至强近一段时期,我国出版界的许多同志,纷纷就我国出版体制如何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如何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很有益的探讨,本文亦想就此问题谈谈个人浅陋之见,以就教于行内的同志。一、建立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编辑行业开始向数字化的方向迈进。随着人们对科技图书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图书编辑措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科技图书编辑要掌握现代数字技术,提升专业能力,强化编辑的时效性,合理利用数字出版的技术手段。本文主要就科技图书编辑在数字出版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洪 《编辑之友》2001,(5):54-55
呼吁编辑应当向专家化、学者化方向发展,是社会发展将学科专业越分越多,越分越细的要求,也是编辑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在催生精神食粮时,如果孤陋寡闻,马虎潦草,浅尝辄止,那么,奉送到接受者面前时,就难免出现不被社会接受,经不起实践检验的情形.不仅没能为人类增加精神财富,反而添了麻烦和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