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先介绍了非网络流行语的“杯具”的用法及意义,然后叙述了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再着重从谐音双关的角度论述了“杯具”一词形成的机理,最后描述了“杯具”用法进一步的发展情况。网络流行语“杯具”与“悲剧”一词谐音双关;以“杯具”为中心,形成了“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一系列新词;“杯具”一词形成以后在其名词用法基础上又相继发展出形容词和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2.
“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一名小学老师日前在某论坛发帖称:最近看学生作文,看了半天才看懂,原来“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时下很流行的网络语。  相似文献   

3.
近来互联网上出现了用"杯具"替代"悲剧"的用法。在词汇性质上,"杯具"替代"悲剧"是音译词;语法功能上,"杯具"有两种用法:做名词和形容词。  相似文献   

4.
唐丽 《语文学习》2010,(7):126-126
当下有不少为人们所熟知的词语“变脸”了.即词的读音和意义不变.但书写形式变了。在网络中火速蹿红的“杯具”就是其中的代表。“杯具”.本为日常生活用品.但是现在用以指代“悲剧”。它不仅仅是网络流行用语.也频现于社会语言生活的各个领域,大有取而代之之势。我们不妨看几则实例:  相似文献   

5.
以"悲剧"与"杯具"为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网络流行语"杯具"及其相关流行语的语义认知模式。"杯具"来源于"悲剧",但其语义内涵更加丰富。因为谐音双关,人们通过对"杯具"与"悲剧"的相关信息投射,整合推理出"杯具"的浮现意义。与"杯具"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基于其不同的输入空间信息的整合使得其浮现意义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杯具     
大概是2008年底到2009年初吧,也不知道是哪天哪时,突然,网络上的“悲剧”一词,几乎都变成了“杯具”。如:  相似文献   

7.
数据     
杯具/洗具/餐具。——网络流行语,分别指“悲剧”、“喜剧”和“惨剧”,经典表述为“人生就像饭桌,上面摆满了杯具、洗具和餐具”。他们以为MBA就像是一个美容院,读完MBA,出来就会容光焕发,脱胎换骨。——令专家担忧的是:MBA在中国已被简化为高薪加升职。  相似文献   

8.
“杯具”意为悲剧、“餐具”就是渗剧……如果你不知道这样的词,那你就“OUT”(落伍)了。不少专蒙认为,当前汉语词汇出现草率化、游戏化、粗俗化倾向,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学生电脑》2010,(1):32-33
虽然我们不相信什么世界末日,但……嗯,靠手头上的一点点小功夫,也可以做出骇人听闻的“杯具”照片哦!其实,好菜坞也没什么了不起?他们能用特效制作悲剧,我们也可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类媒体中,网络语言使用量剧增,网络语言像流行感冒一样流行起来。从“打酱油”开始,到“做俯卧撑”的流行,再到“吊丝”和“菌男”“霉女”“妹纸”的时髦,在语言表达中,把正规汉语肢解得七零八落的网络语言,已经走出了网络的范围,闯入了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让“杯具”变成了真正的语言“悲剧”。  相似文献   

11.
王鑫 《中学生百科》2011,(11):59-61
这个夏天,张萌学到了一个词——“杯具”,而且她觉得和这个词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实之前的张萌,不觉得自己是个“杯具”。相反,她是意气风发的学生会主席,兼任所在班级的班长,会拉小提琴,身后有一众女生羡慕的眼光。  相似文献   

12.
斯亚 《八小时以外》2010,(5):120-120
《城市杯具》不是书名有多好,而是因为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杯具”吸引了我。在我的意识中,这是出版商玩的一个技巧,以流行元素赋予图书新的特点,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花期未满     
淡淡的尘埃中,熠熠生辉的是我们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时光。 “分数是不是写错了?我的生物只有25分?”杯具(悲剧)啊,默哀三分钟,继而发出天不容我的哀号,无比痛苦地等待班主任宣布补考名单。同桌低声叹口气,双手托下巴,作无限同情状。  相似文献   

14.
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这是一位小学生的作文,老师和家长都看不懂。23日,在《重庆晨报》、《课堂内外》杂志社强强联手打造的2010寒假快乐作文大本营报名处,负责培训的钟老师表示: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现在最流行的网络用语。她感叹:现在学生作文大量使用网络用语,让人阅读困难。  相似文献   

15.
论“杯具”的音译——从文化的本体论特征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敏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6):91-92,187
"杯具",这一中国网络当红语录,它与"悲剧"一词同音且同义,但它却更生动形象的体现着当下中国人的心理.随着它的广泛流行,已被中国人渐渐的接受,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而沉淀下来.文章结合文化的本体论特性及其传播,来研究"杯具"的翻译,并借此进一步探讨文化专有名词的音译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2010年第7-8期<"悲剧"变脸成"杯具">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除了这些变脸的词语,目前令人不知所云的汉语使用现象数见不鲜."这里的"不知所云',前是不能加上"令人"二字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由黑格尔关于悲剧的“和解说”得到启发,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和解”在悲剧中的重要作用:“和解”贯穿于悲剧作品中,使悲剧与苦难剧有了明显区分,因而成为悲剧的核心元素;而悲剧美感中的崇高感和力量感也源于“和解”引发的特殊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下半年至今,网络上刮起了"杯具"狂潮,其经典版本:"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频繁地出现于各大论坛、QQ签名、MSN状态之中,网友们竞相模仿,以"杯具"为核心的"杯具箴言"也不断更新升级,先后出现了十余个版本。继"杯具"之后,又出现了"洗具(喜剧)"、"茶具(差距)"、"人参(人生)"等一系列谐音词,在网上同时流行并具有影响力。这一有趣的语言现象背后有什么玄妙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相似文献   

19.
微博我最火     
《初中生》2015,(1):21
@你好跳皮:你的故事讲到哪了?@后生仔_:我会永远记得,那些你给过我的记忆。@一段怅惘的歌:当你说“不”时,要使“不”听上去就像“是”一样好听。@开心,一响指:倘若可以,愿岁月静好。让时光停留在这美好的一瞬。@じAomrご心渃相依: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地记忆。@剑荡♂四方:刷牙其实是一件让人悲喜交集的事——你一手拿着洗具(喜剧),一手拿着杯具(悲剧)。@墨城:如今书店里的书籍,差不多都被蒙上了一层透明的塑料。这,  相似文献   

20.
理性对待     
正浏览学生作业时,我看到八年级思品练习册(上册)中有这样一道题:作文现"网语",表达"键盘化"。"作业写到晚上11点,真是杯具!"一位教师感慨:一篇学生作文里面的几个词语,看了半天才看懂,原来"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还有,"大虾"代表"大侠","餐具"是"惨剧"的意思,"童鞋"代表"同学","油墨"是"幽默"的意思……如果不知道这样的词汇,人家肯定会送你一个词"OUT"!针对上述网络语言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