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98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试卷中,频繁出现诸如根本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类的命题用语.学生或由于对其不能准确理解,或由于死记硬背而不能快速、敏捷地进行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迁移,造成审题和答题失误.下面结合1998年高考历史试题谈谈中学政治常识在历史高考中的应用.一、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应用1.原因和结果:历史事件的发生,历史人物的活动大都有因果关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1)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各种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一般应从政治、经济、生产力、经济基础等引发历史事件的重大方面去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考历史题中经常出现政治学科的术语.如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并进行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迁移,就容易造成失误。下面结合例题,谈政治学科常识在历史解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1.原因与结果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多种,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等。(1)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影响全局并带有必然性的原因。分析它,一般应在政治、经济、生产力、经济基础等引发历史事件的社会存在中去找。例1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兼并B.宦官专权C.朋党之争D.法律严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末农民战争相关知识的了解。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B、C两项也属于明朝后期的社会问题,但并不是引发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4.
高中历史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而编写的。下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史学基础理论观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原因和结果。"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活动大都具有因果关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①根本原因指引起结果的种种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原因。一般应从引起历史事件的重大方面去分析,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内因等。如选择题"启蒙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文艺复兴运动奠定的基础;B.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一、混淆史实产生的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考生在解答高考历史试卷中原因类的客观题时,往往不知如何区分试题中史实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造成两种原因的混淆。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比较持久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两者的区别在于根本原因在语言表达上较为抽象,分析时一般可从生产力、经济基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历史事件或政权的性质(或…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有关原因的阐释和考查,诸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最主要原因等。对于这些“原因”的正确理解会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一、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这一对“原因”出现的机率最高。根本原因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与某一历史事物有关的若干原因中,起决定性的、必然的、非个人能力所能改变的作用的因素(如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属性、历史趋向等);二是对个人或具体历史事件而言,内因往往就是根本原因。例1: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集团战败的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在高考中愈来愈突显.其中,历史学科的人文常识的考核在高考试卷中,且历史选择题的第一道题,往往是历史常识题.而在讲课和备考过程中,教师不大可能对历史常识进行集中的讲解和练习.我留心了近几年来各地有关常识的高考原题和模拟真题,将常识题做了相关的总结和整合,以利于学生对常识题的把握和认知. 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相似文献   

8.
注重能力考查是历年高考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其中对历史原因分析能力的考查更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选择题题干中经常出现“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等认识历史原因的分析题。这些原因分析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把握。本文归纳以下题例并略作分析 ,以便帮助考生更准确地把握这类试题的特征。一、根本原因在同一历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 ,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我们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阶级本质、内因等方面去分析。第一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政治学科命题的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近几年高考文综的政治试题,都紧扣教材主干知识,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全面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如2006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一第28题考查了我国从2006年起彻底取消了农业税,第34题、第35题考查了关于我国修改个人所得税的简要过程,第38题考查了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内容。这些试题结合时事考查了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试卷中,特别是在选择题中,经常会遇到对历史根本原因的理解与判断,很多考生常对此感到束手无策。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根本原因是指导致某一历史事物发展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下面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来判断在历史事物发展中,什么是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也就是我们所要找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例1: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认识历史的特定概念,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性质、实质、根本目的、根本特点等。下面结合有关题例对此作简单说明,以帮助考生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这类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本原因:一般指历史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且是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多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阶级本性等方面的原因。例: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A.工业革命发展的促使B,扩大商品销路的需要C.争夺原料产地的推动力D.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此题注意特定时限,把握住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再由此分析其根本原因。四个备选项中B、C、D均由A产生,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主要原因:一般指诸多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常与主观因素密切关系。例: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的自然灾害B.国际反华势力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2.
一、走出复习误区政治高考命题的主要原则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这一原则指导下。近年来政治高考命题改革的思路是出活题、考能力、重在运用、突出选拔。这一命题思路对政治学科的传统教学和高三复习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这个冲击突出暴露出考生能力水平与高考选拔要求上的不适应。在不适应的很多原因中,较为突出的是没有走出两个误区。1.不注意按高考说明规定的各项要求进行复习,而是按教材章节内容重复进行复习高考说明每年都做必要的调整。就考试内容来说,近几年主要考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大学科知识和本年度的时事政治,但每大学科必考知识内  相似文献   

13.
[高考导向分析]本专题涉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等的社会革命或改革、内政外交政策、政治制度的沿革、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变化等基本知识。其中,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是重点,各国政治对世界政局的影响是难点。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的份量。例如,’95的“法国革命的根本原因题”、’97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性质题”、“反法西斯四次战役时间顺序题”等。在对本专题的复习中,应结合史实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专题知识体系](一)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童年阶段,即手工工场阶段。这一阶段,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转折和变化,资产阶级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封建统治、欧洲封建国家自上而下改革、欧洲启蒙运动以及殖民国家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等,构成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4.
陈建云 《新高考》2006,(3):26-27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是从因果角度揭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的选择题。此类试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主要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义进行了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影响”、“最重要的结果”等。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技巧和丰西策略是:  相似文献   

15.
一、试题特点分析1.试题基本保持稳定,但稳中有变。试题取材、设问角度、所考查知识及学科、分值的统计一览表从上页表可以看出,与2005年全国文综卷Ⅰ相比,试卷呈现的特点有:(1)政治部分满分仍然是100分,但内部各学科分值比例发生了细小的变化,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比例由去年的36∶36∶28变为37∶37∶26。(2)第38题仍然是“纯政治题”,总分仍为32分,但设问从4个减少到3个,并且设问的角度也只有经济和哲学两个角度。第39题仍然是政史地综合题,政治分值仍是20分,但第7问由经济常识变为哲学常识题目。(3)试题在选材上迎着热点上,时…  相似文献   

16.
怎样回答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王剑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历史学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特别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明显体现在我们经常可在历史训练题或高考试题中接触到要求回答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苏联剧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的不足;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足,造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薄弱,上层建筑长期处于与经济基础相脱节的状态,最后导致了上层建筑的变化--苏联剧变。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只能到苏联的“经济学”中寻找。  相似文献   

18.
’98高考历史第46题加大了对问题考查的深度,要求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努力,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归纳、比较、概括、分析和评价,旨在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在一道题目中,将诸多能力的考查互相包容,会增加理论份量和试题的立体感.该题的理论思维含量是初步运用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中国代表团的外交努力,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李新大 《中学文科》2009,(18):82-83
俗话说“政史不分家”,这道出了政治学科和历史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政治学科的一些内容,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是必须利用和掌握的,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应用,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掌握好这些观点和原理,并用其去解答历史题目,更容易选出正确答案,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文科综合能力,适应高考文科综合的需要。本文就运用政治知识,解答历史题目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0.
方爱琴 《甘肃教育》2014,(13):72-72
正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等各个领域。而对很多人来说,主要是通过电视和电影来了解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合理筛选、引用影视资料辅助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率等大有裨益。一、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影视资料的作用1.有助于学生认识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不了解历史背景,即便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整个过程能够倒背如流,从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角度来说,仍旧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