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比例尺》的教材分析《比例尺》这堂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知道了什么是比、比的名称、化简比以及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倍数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这节课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学生能看懂比例尺,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二、设计前的困惑1.人们约定俗成地用比例尺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以往我们只是让学生先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要求化成单位相同再写比,这样的比就是比例尺。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知道了比例尺,…  相似文献   

2.
1.从比例尺的定义看,比例尺是比。教材中关于比例尺的定义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有的学生分不清比例尺是比还是比值的主要原因是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式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它使人误以为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比值。而实际上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是并列关系,比例尺仅是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成图上距离是1(或实际距离是1)的形式。2.从比例尺的应用看,可分两种情况:(1)在求比例尺的应用题中,比例尺只能看作比。例如,建筑一…  相似文献   

3.
一、由地图引入新课 (出示地图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一幅完整的地图中一般都有图例、方向和比例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尺。   二、尝试练习,引出比例尺   用投影出示题目:在平面图上用 20厘米表示实际 2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2.学生自己尝试练习。   3.展示尝试练习的成果。 20米 =2000厘米 20∶ 2000=1∶ 100  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 1∶ 100  4.教师点题。小组讨论什么是比例尺。   这里的 1∶ 100我们就把它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比例尺(教材第14页-16页),第1课时,新授课。 比例尺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教学;同时,对于一幅比例尺一定的图而言,所有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是成比例的;因此,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要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现行教  相似文献   

5.
本节教学内容为比例尺(教材第14页一16页),第1课时,新授课。比例尺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教学;同时,对于一幅比例尺一定的图而言,所有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是成比例的;因此,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要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现行教材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编排的,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概念,有利于与代数知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方法。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点评:因为比例尺的意义是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提问:去年国庆长假我们去了上海东方明珠塔观光旅游,非常愉快。海门到上海有120千米而…  相似文献   

7.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比的应用。一般缩小的比例尺是将前项(图上距离)化简为1;反过来,后项为1的比例尺是放大比例尺。除了数字比例尺以外,还有线段比例尺。这两种比例尺实质上都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  相似文献   

8.
“比例尺”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 (人教版 )第十册 的内容,包括例 4、例 5、例 6三道例题。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方法。而在对难点的确定上,有老师认为是“解答过程中的单位处理”,也有老师认为是“使学生理解用比例尺求解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所设未知数的单位应与已知数的单位相同。”为什么这些老师会把单位的处理视作难点 ?直到听了他们的课后才弄明白。   原来,他们对三道例题的讲解,基本上都是按照课本,连解题…  相似文献   

9.
金坚 《江西教育》2001,(7):104-105
“比例尺”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十册的内容,包括例4、例5、例6的三道例题。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方法。而在对难点的确定上,有教师认为是“解答过程中的单位处理”,也有教师认为是“使学生理解用比例尺寸解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所设未知数的单位应与已知数的单位相同。”为什么这些教师会把单位的处理视作难点?直到听了他们的课后才弄明白。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49页的例7。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了解了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会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求出比例尺。本课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在应用过程中了解比例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属比例的应用。所以,借助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尝试学习,让学生通过求比和解比例,把比和比例联系起来,由解比例转化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实现知识的同化,由此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一、强化旧知训练,引出新概念教学比例尺,可先让学生联系地图等想想,比例尺是什么、用在哪些地方,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使学生知道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的意义。结合本…  相似文献   

12.
教材中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设未知数列方程变形后得:实际距离 x=图上距离÷比例尺(见例2)图上距离 x=实际距离×比例尺(见例3)实际教学中,在讲清上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教给学生另一种更为简便的计算方法,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现行教材关于线段比例尺的介绍,只是简单地介绍其定义与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笔者发现教材中只出现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几乎没有出现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线段比例尺的价值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线段比例尺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往往能清楚地揭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55~58(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地理计算题因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原则,成了近年高考地理选题的新宠。鉴于此,笔者特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地理计算公式与常用数据总结如下:一、地图类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km=1×100000cm;比例尺为一比值,没有单位,计算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只是距离的缩小或放大,并非面积的缩小或放大)等高线地形图:2.坡度tgα=H/L(H表示垂直距离,L表示水平距离)3.相对高度ΔH∈[(x-1)×d,(x+1)×d](x表示两点间间隔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适用条件:等高线依次规律排列)二、地…  相似文献   

16.
<正>在江西教育出版社配人教版教材用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册(第42页)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一幅比例尺为1∶2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以往十几年的六年级数学教学经验,这道题是《比例》单元内比较难解决的一道题,错误点集中在将1∶200当作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  相似文献   

17.
“比例尺”是什么?教材给出的定义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一个受条件限制的比.受哪些条件限制呢?  相似文献   

18.
“比例尺”是小学生较难掌握的数学概念之一。如何讲解它的实际意义呢? 首先,要借助实物(如学校、铅笔刀等)与其实物图纸(如学校缩小平面图、放大的铅笔刀图等)向学生讲清:“比例尺”实际上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者扩大(如精密零件等)一定的倍数以后画在图纸上,这时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它既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一把尺子,也不是比的比值,而是一个通常把它写成前项(或者后项)是1的比。  相似文献   

19.
比例尺是比还是比值□会宁县教场小学卢彪对于“比例尺”这一概念,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是这样定义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可见比例尺是一种比。那么,学生为什么常将它误认为是比值呢?这与教材的编排有关。首先,教材在给出比例尺的定义之...  相似文献   

20.
在"比例尺的应用"教学中,让学生用公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解决问题时,总有生搬硬套、不会灵活应用的感觉。通过重新整合教材,从比例尺概念的原始含义出发,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直接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中的数量关系,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简化解决问题的过程,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