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关怀是幼儿教师所需的重要品质,而我国教师培养缺乏必要的关怀素养关照。基于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培养关怀型的幼儿教师,需要从培养体系的改善和职后教育入手,在国家层面建立起关怀型教师的培养系统;在幼儿教师层面,促进幼儿教师关怀自我、关怀认知和关怀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依据关怀理论,发现目前幼儿园教师关怀实践存在教育目标偏离,关怀内容有限、美德式关心,关怀变控制、关怀有差别,因人而偏、关怀体验少,影响教师实践、单向式关心,关系难以发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更新理论知识,树立科学关怀观、关注幼儿,全面接受幼儿、丰富关怀实践,增强关怀能力、引导回应,积极关爱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静 《文教资料》2008,(19):91-92
人们普遍认为,学校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学校德育就是教育者用社会思想品德规范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围绕传统学校的基本内容来用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德育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然而,传统的学校德育的内容存在缺失现象,生命关怀--这一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却有时被忽视.本文认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从生命关怀的角度,让学生先自爱,进而去爱其他人,从而最终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关怀性的事业,关怀教学是以伦理关怀为基础,以理解、尊重、平等、责任和爱为价值导向,以追求共同发展为旨归的一种教学形态。关怀教学研究是在知识教学的控制与僭越导致教学中关怀失落、教学主体生命异化和教学改革吁求人文关怀的背景下展开的,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怀授课法探索"两课"教学的关怀模式;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知识结构方面提升教师的关怀素养;在德育工作者关怀任务、德育途径的生活化和德育机制的合力教育方面保证关怀德育实践环节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关怀,具体表现为:偏重技术理性,忽视实践关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关怀;具备强烈的职业意识,缺乏人文关怀。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从关怀伦理的视角出发,教师专业发展在目标上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关怀素养,围绕关心为主题来组织课程,在教学中淡化教师的职业意识,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怀伦理主张关系的和谐,把行动的注意力从道德自我必须转向他人,对他人现实的关注,注重在具体的情境中看重的是关怀行动的结果。老年人成为伦理关怀的被关怀者、接受者,关怀者要尊重和洞察被关怀者的精神需求,并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关怀、照顾、体贴。同时,被关怀者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关怀方的关怀作出回应,主动接受关怀。以"关怀"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从关怀伦理的维度关怀老龄者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老龄问题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8.
关怀伦理学是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产物,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关怀伦理学蕴含着对教师的关怀信仰、关怀能力、关怀实践等素质要求,要求培养关怀型教师。围绕关怀型教师这一新的培养目标,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都应以教师的关怀能力为核心,进行相应的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9.
关怀教育中,被关怀者回应施爱亦为重要。目前,国内针对"回应关怀"的探讨明显缺失,对"关怀"价值的研究呈现单向性、片面性的不良趋势。由此基于内尔·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对关怀中的回应行为进行探讨,提出回应关爱的策略主要有体验性策略、暗示性策略和灵活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会关怀与被关怀--论信息时代未成年人关怀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时代,未成年人的关怀品质现状令人担忧。学校德育应引导未成年人学会关怀与被关怀,培养其关怀品质。关怀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从关怀情感的唤醒到关怀认知和判断的形成再到关怀践行的过程。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关怀品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关怀敏感性是其情感条件;移情力、反应力和沟通力是其能力基础;道德勇气和意志是关怀品质养成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关怀型教师的榜样作用以及关怀型学校文化建设是关怀品质培养的外部影响源。  相似文献   

11.
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生于美国,这种道德教育思想有着独特的视角。文章首先阐述关怀学派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的观点,并对其历史地位、贡献和局限性进行评价,以期对我国道德教育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主张重视学生的道德体验和感受,倡导师生主体间性关怀,坚持活动与互动的关怀实践观,并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幸福的主要源泉就是师生主体间性关怀的实际运行过程。现行教育教学活动忽视了教师的幸福体验和感受,教师对师生主体间性关怀的认识存在偏差,师生缺少主体间的关怀实践,外在评价制约,以及教师多重角色的压力,导致教师幸福缺失。基于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构建教师幸福的具体策略有:重视教师的幸福体验和感受;提高教师的关怀素养,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加强师生主体间性关怀实践;改善对教师的外在评价。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与人生价值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施中仍然存在着目标异化的问题,偏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想。基于关怀伦理的视角,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应以关心他人关怀社会为核心价值追求;活动过程体现并反映关怀关系,关注关怀价值的实现;活动环境注重以关怀型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关怀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终极关怀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自身终极意义的追问。冯契先生以"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作为其终极关怀的路径,在理性与信仰相统一的基础上,在个体的自在与群己关系的自由中,在人类的生存实践即人类生存体验中,转识成智,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实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学者的实践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学者的实践关怀,在我国教育领域表现为一部分教育学者正以饱满的热情关注着教育实践活动,思考着教育实践问题;他们走向中小学教育现场,为教师们献计献策,谋求教育革新。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鼓励教育学者更多地关怀实践、亲近实践、融入实践、躬身实践,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师,一个美丽的职业,她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第一座灯塔,是孩子走出家门时迎来的第一缕阳光,人们誉之为“痴心的春蚕”“辛勤的园丁”,“她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孩子”。 在又一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幼儿教师,对“以关怀孩子为己任”的幼儿教师进行一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医学教育中的"关怀"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中,亟待进行“关怀”教育,因为“关怀”不仅体现出医学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实践的要求。本文分三个方面论述医学教育中的“关怀”教育:医学教育中“关怀”教育的必要性;“关怀”教育对于关怀伦理学的借鉴,以及关于“关怀”教育内容和途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论理应对教学实践有所关怀。这里所说的关怀显然不只是指一种学术性的情感关怀,而主要是指一种知行统一意义上的深层理性关怀。唯有如此,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发展二者之间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在操作的意义上,教学论的实践关怀可以具体化为四种基本路径,即关怀教学实践的需要、关怀教学实践的理想、关怀教学实践的经验、关怀教学实践的困惑。对于教学论研究者来说,无论是为了认识还是为了实践,都需要了解教学实践的需要、理解教学实践的理想、关注教学实践的经验、参与消除教学实践的困惑,这也就是操作意义上的教学论实践关怀。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道德关怀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怀实践的重要维度,助人成长是其根本目的,精神建构是其主要内容,全民关爱是其重要机制。但是教育实践中却存在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关怀缺失的"三重三轻"现象,即重物质关怀而轻精神关怀、重外在形式而轻内在实质、重显性危害而轻潜在机遇等。实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关怀,必须承认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主体地位,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关怀实践符合道德的要求,营造全民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0.
党内关怀思想及建立党内关怀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内关怀思想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乖凝聚力,而对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上、心理上进行关心、引导、激励、帮助、疏导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思想方法。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党内关怀思想进行了新的阐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标志着党内关怀思想的成熟。落实党内关怀思想就要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研究党内关怀思想及建立党内关怀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