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前导语是尤其重要的,课前导语应该是一部从头到尾充满着悬念的小说,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之妙,使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大语文”的神妙境界。所以说成功的导语能使学生一开始受到强烈的感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导语就是引课。生动活泼的导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的类型有悬念型、抒情型、对比型、设问型、创设情境型。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尤如一剂“催化剂”和“调味剂”,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主动参与的需求,产生主动探究的行为.悬念设置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笔者的实践策略是:新课导入时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处设置悬念,促进理解,拓宽思维;课堂出现“冷场”时设置悬念,调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结束时设置悬念,课尽意未尽,思不止.  相似文献   

4.
“导语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进入新课而讲述的一段简要的、扣动学生心弦.激起学生思维浪花的、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的话。”导语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指明学生思维的方向。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导语虽占时间不长,但能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中.掌握新知识。探索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姚萍 《职教论坛》2001,(7):48-48
“课堂现代化”的典型代表赞可夫认为:课堂教学实质上是“课堂上的生活”,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在教与学的矛盾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渴望或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活?教师能够给或组织怎样的课堂生活?这就要求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创造性地安排和组织教学,也就是要仔细揣磨并能有效地控制学生心理,与学生共同度过学习生活。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得出几点体会,供同仁参考。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致一堂语文课的开始,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一个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6.
陈静 《学周刊C版》2014,(11):150-150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导语更是这门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有效的课堂导语似一块磁铁,能迅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像一道电光石火,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还有不同的教师风格,导语的类型也不尽相同,但只要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升华学生的情绪体验,助于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就是成功的课堂导语.多年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总结出多彩的导语形式,让一节节语文课堂因导语的精彩而焕发无限生机,变得五彩斑斓.本文中,笔者就从背景导入、激情导入、悬念导入等几种方式谈起,抛砖引入,期待大家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语文上的规范性、启发性、感染性,对学生学习祖国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听学生说,最喜欢听某老师的课,这与教师的语言魁力不无关系,本文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过渡语及结束语的设计谈谈自己的拙见。一、巧设弓队入胜的导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讲课的开始,教师巧设一个弓队入胜的导语开头,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亦可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很快…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可有意设置悬念,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学习完“Mothers’Day”一课后,我这样引导:“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母亲节,知道了母亲节的来历及一些庆祝方式,那么你知道父亲节吗?  相似文献   

9.
谷连华 《现代教育》2003,(5):119-119
一、讲好开头,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注意听讲,他们就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影响。教师首先对教材应有十分把握的准确的掌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造成悬念等。另外,教师还可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语言生动、奈理清楚讲清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同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带来的课堂五彩缤纷,如何让课变活,让文本活,让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芒呢?笔者认为"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语就是一节课的开头,它的好坏、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一个好的导语,就如一个磁石,使教师的授课能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魄,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应运而生,并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巧用“悬念”“设疑”手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讲读课文前巧设导语,质疑激趣。在导语中设置悬念,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进一步探究课文做好铺垫。如教学《田忌赛马》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齐威王的三匹马分别比田忌的好,为什么比赛的结果却是齐威王的马总体上比田忌的马慢?”学生顿时愣住了,眼睛直盯着我,都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就抓住这样的时机,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向课文内容,学生学习课文时果然特别专注。  相似文献   

12.
导语好比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一波才动万波动”才是新课导人的最好境界。那么,语文课该如何巧设导语呢?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展示语文课堂的情趣与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课堂引入…  相似文献   

14.
一部乐章奏好序曲,就会先声夺人,能激发人的兴趣和注意力。同理,新奇多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一个跃跃欲试的学习天地里,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在音乐课堂教学的环节当中,我把新课导入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通过学生聆听真挚、贴切、生动、富于感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或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提高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音乐课同其他学科一样,教师的导语作为课堂第一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一次课甚至一门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导语的设计,大的导语指一门课总的“开场白”,小的导语指一次课或一节课的起始语。导语无论大小,其基本任务都是要揭示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引导思维方向。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说有很多种,比如:直接引入,故事引入,情境引入,悬念引入等等。下面是我在讲授《大海啊,故乡》一节课的导语设计,谈谈我的做法。上课伊始,我便放这首歌的录音,并要求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内容,让学生简短的议论后,我便放开伴奏带,在优美的曲调中,用缓慢的语气深情地说:“同学们,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我仿佛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大海边,望着一望无际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思维的兴奋是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在动因。高中哲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兴奋点”,培养学生学习哲学的浓厚兴趣。一、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教师可巧妙地运用直观法、设疑法、意境法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一内容时,可用设疑法导入新课。由教师先讲一个民间故事《阿凡提染布》,故事大意是:财主老爷故意刁难阿凡提,要他把一匹白布染成一种颜色,这种颜色不是…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一节成功的课从精彩的导入开始,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老子日:“治大国若烹小鲜。”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堂导人也像烧菜一样,要在色、香、味上狠下工夫。如果每堂课都向学生端出色、香、...  相似文献   

17.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而感到不满足产生的。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几种“悬念”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海涛 《现代教育》2003,(10):53-53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开始阶段不应拖沓,要如爆竹鸣响,如京剧中演员的‘亮相’,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一个设计巧妙的导语,犹如一点灿丽的火花,能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新颖别致的开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导语设计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营造宽松自由、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会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巧设悬念,巧用导语来活跃课堂氛围,营造活动探究氛围,诱发兴趣,带动学生快乐学习,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导语更是这门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有效的课堂导语似一块磁铁,能迅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像一道电光石火,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还有不同的教师风格,导语的类型也不尽相同,但只要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升华学生的情绪体验,助于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就是成功的课堂导语。多年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总结出多彩的导语形式,让一节节语文课堂因导语的精彩而焕发无限生机,变得五彩斑斓。本文中,笔者就从背景导入、激情导入、悬念导入等几种方式谈起,抛砖引入,期待大家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