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时仪 《家教指南》2005,(1):95-102
<玄应音义>各传本之间有着复杂的异同关系,本文在逐词比勘各本异同的基础上就周祖谟先生<校读玄应一切经音义后记>和张金泉、许建平先生<敦煌音义汇考>的一些疏失作有补正,指出<玄应音义>大致可分为高丽藏和碛砂藏两大系列.二者的不同早在开宝藏刊印前的敦煌写本中已存在.敦煌文献中无碛砂藏卷5所脱21部经的写本可能是开宝藏初刻本所据之祖本,后成为碛砂藏本一系;有碛砂藏卷5所脱21部经的写本是契丹藏所据之祖本,后成为高丽藏本一系.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中“军霸上”的“军”字,课本及其思考与练习均注释为“驻军,名词,用作动词”。从字义的源流上看,这里恰恰是颠倒了“军”字的字义源流。《说文》:“军,圜围也,从车从包省。”“军”的上部形体即古包字。《经籍纂诂》卷十二“军”字条:“围也,包车为军,币自为师,皆字意也”。《广雅释言》也说:“军,围也。”唐朝玄应《一切经音义》引晋人吕忱《字林》说:“包车为军皆字意也。”字形的意思正是指用战车围绕成军营,这也正是古代驻军的真实情状。  相似文献   

3.
玄应《一切经音义》中的"假借"、"借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有一些明确注明“假借”、“借字”的语言材料。玄应所谓“假借”、“借字”的内涵并无本质的不同。玄应所谓假借,就是今人眼里的通假,亦有个别例外。通假是古人所谓假借的当然内容。  相似文献   

4.
玄应《一切经音义》中的借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中有36条明确注明“借音”性质的语言材料。玄应所谓借音和假借有相同的内容。玄应所谓假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本无其字”的假借;(2)“本有其字”的通假。通假是古人所谓假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玄应《一切经音义》写卷残片散藏于世界各地,前贤于此多有研究。该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残片进行缀合并定名,将吐鲁番本底卷与今玄应《一切经音义》主要版本对勘,阐明了吐鲁番本玄应《一切经音义》的校勘价值和版本价值,纠正了今通行《高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中的一些讹误,简要确定了吐鲁番本写卷在玄应《一切经音义》版本系统中的归属。  相似文献   

6.
喃字是仿汉字而造的民族古文字,或直接借用汉字来记录京族语言中的单词,或借用汉字的字形构件自创组合新的字。在自创组合字中,有一种字是以一个汉字的形体记录京族语词的音,用另一个汉字直接显示该组合字所要记录的义。可称之为音义型字。《京族喃字史歌集》有155个音义型字。具体可分为:1.标准的音义型字,即表音构件和示义构件一目了然;2.表音构件兼示词义,示义构件仅作陪衬;3.表音构件有省变;4.示义构件有省变;5.表音和示义构件都有省变。《京族喃字史歌集》中的音义型喃字是一种构字部件借自汉字,却是自创组合、自主表词的一种文字,因而独具特点、较有创意。  相似文献   

7.
王曦 《天中学刊》2011,26(6):75-78
《慧琳音义》转录有《玄应音义》三百多部经的音义,但并不从属于此前我们发现的《玄应音义》两大版本系统碛砂藏系或高丽藏系中任一系统。二者成书相距仅150余年,《慧琳音义》“可能比其它传本要更多地保存了其原貌”。我们将《慧琳音义》与碛砂藏、高丽藏二系进行对照,发现《慧琳音义》在《玄应音义》的校勘中具有独特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8.
就碛砂藏系改动原书文字的情况考察《玄应音义》碛砂藏、高丽藏二系的异同,其改动原书文字的情况可归为三种:根据时音改动释文切语;不明底本之误而以意妄改;据字书删改玄应训释失当之处。充分认识碛砂藏系这些改动的性质,把握其改动的大致规律,不但能让我们对其版本系统特点有更清楚的认识,而且能正确指导《玄应音义》校勘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玄应音义》秉承《玉篇》传统,其案语涉及汉字音、形、义诸方面并为部分词语提供书证,还介绍了中外风土人情与文化制度,尤其是古印度佛教文化,这对研究初唐代语言文字的发展有重要价值。《玄应音义》启发了后世语文词典的编纂,使案语成为中国古代成熟的语文词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高考语音的考查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及一些常见的易错字读音的辨别。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原因,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1.根据字意记音对于多音字来说,往往是由于同一字有了不同的义,而有了不同的音。如果我们弄清楚了什么读音一定与什么意义对应的规律,知道了所使用的具体的意义,也就不难确定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关于《玄应音义》注音的依据说法不一,本文对各家所说作了评述,认为玄应惩前代所出经论诸音之弊,所撰音义旨在求正存雅,注音以公认的语言规范为准则。玄应注音既引《韵集》也引其它韵书表明其并未以某一韵书作为注音的依据,而是根据当时的通语读书音。他在释义时往往指出北土、江南、中国、山东等地域之别,以方言与通语相对,这表明他解释词语是有标准语观念的,并以之为准则来注音。  相似文献   

12.
日本杏雨书屋所藏敦煌写卷羽56号为玄应《一切经音义》卷1《大方广佛华严经》第3至第6卷的内容。该文移录了此残卷的内容,并以高丽藏本、碛砂藏本、《慧琳音义》转录之《玄应音义》以及碛砂藏本《华严经》经文对勘,作了详细的校勘。在此基础上,就写卷《玄应音义》与慧琳本之关系、《玄应音义》所据佛陀跋陀罗译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与敦煌写卷《大方广佛华严经》以及传世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卷品开合不同以及高丽藏本、碛砂藏本与慧琳本的关系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希麟音义》承袭并发展《玄应音义》《慧琳音义》的编纂体例和训释内容,收释二书已收释的佛经60部和已收释的词条1063条;并增补训释《玄应音义》《慧琳音义》未收录的佛经34部、未收录的词条725条。对于《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已收释的词条,则更换或增加这些词条中部分字形、释文等,使其音义内容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再辨"象意"与"会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意与会意具有由几个部件组合而整体示义的共同点,然而,具体可感性和抽象思维性、部件比配随意性和部件合成规定性、部件部分有义还是全部有义、隶变后的形体结构归宿等方面,更显示它们的不同.为此,象意与会意名称不同,指称对象也绝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佛典音义中,初唐释玄应《大唐众经音义》、盛唐释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没有借用材料,中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后晋释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和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分别有35条、2条和1条注明“借用”的语言材料。慧琳借用包括音借、义借和形借三种类型,可洪借用和希麟借用则都是音借。音借是唐五代佛典音义借用的核心,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通假。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玄应音义》注释语言的研究,略述《玄应音义》传承了前人文化典籍、词语,开拓、开展佛经的训释,出现了一大批新词语,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词语训释经验及其丰富的学术视野,揭示出该训诂专书的训释语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新发展及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字书》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实际词汇面貌的辞书,今已失传。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书,成书后流传过程复杂,版本众多,大致上分为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两个系统。清代学者龙璋从《玄应音义》中辑出《字书》佚文182条。经过对丽藏本和碛砂藏本所引《字书》情况的考察,我们认为龙璋辑佚《字书》时所据《玄应音义》的本子当属于碛砂藏本系统。  相似文献   

18.
周伟翼 《现代语文》2005,(12):44-44
示:天显现出某种征象,向人垂示吉凶祸福。《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后来引申为告诉,教导。“示”作为部首多表示“神事”,“征象”义,都与“神灵”有关系。如:  相似文献   

19.
玄应《一切经音义》中的近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应近字包括有五个方面的内容:转注字、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和词语化对音字。近字大约是指跟正体字相对应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有三首涉及"椒"意的诗篇,这里的"意",不仅指它的实意,还包括丰富的文化内涵。《唐风·椒聊》中"椒"字,据诗意可断非赞男子"子孙众多"而为祝福或赞美女子多子。《陈风·东门之枌》之"椒"字,考民俗有"赠送祝福或传情"之意,并涉及"巫用降神"之意。《周颂·载芟》中的"椒"字则非实指意象,乃通假用法。这里也涉及到诗意与字意之间的关系,我们多从诗意去考字意,但若从相反方向作考察,单个字意的解读也会影响甚至决定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