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百科知识》2007,(1X):29-29
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报告显示,鸟类迁徙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的影响,一些鸟类已无法完成迁徒。这份报告总结了全球各大洲以鸟类为主题的200多篇学术文章,发现许多科学证据都表明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鸟类的行为。越来越多的鸟类无法适应所处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其中海鸟和候鸟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群体。气候变化使得一些鸟类被迫改变迁徙时间和路线,还有一些鸟类甚至无法完成迁徒行动。  相似文献   

2.
正在南来北往飞越数千公里的迁徙过程中,候鸟依靠太阳、星星的方位和地球的磁场来定位,但候鸟由东往西或由西往东的迁徙又是如何定位,对人类来说一直是个谜。德国奥登堡大学神经生物学家莫里斯特团队经过长期观察,首次找到了候鸟如何确定东西方位的答案:苇莺可通过感知地理北极与磁北极偏角来确定经度。  相似文献   

3.
翼龙是一群已经绝灭的、会飞行的爬行动物,属于恐龙的近亲。一直以来,科学家都从鸟类飞行的角度,间接地研究翼龙是如何飞上天的。但是美国一位进化学家通过鸟类和翼龙骨骼对比之后却认为,翼龙和鸟类的起飞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假使现在有一对新婚夫妇,要乘一架能在真空里飞行的新式飞机,飞往太阳去作蜜月旅行,而该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二百公里(即四百市里),那末,他们要经过多少时间才可飞到太阳呢?恐怕当飞机到太阳的时候,飞机是坐着的已不是那原来的一对夫妇,而变为那对夫妇的好几代以后的子孙了!因为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非常辽远,有一万五千万公里或三万万市里,而这飞机从地球起飞要一百七十年线能到太阳呢! 那么距离这样远的一个火球,对于我们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宇宙并非永恒不变,而是有一个开端,这样的思想古已有之。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宗教的影响。比如据《圣经·创世纪》记载,世界就是上帝用了六天时间创造出来的。其中太阳、月亮以及众多星辰是上帝在第四天造出来的。我国古代也有盘古开天辟地之说。  相似文献   

6.
发明发现无止境,研究开拓有创新。 飞机的机翼,是飞机升力的关键部分。机翼如鸟类的翅膀,能在天空中飞行。各种鸟类能在空气中作长距离的滑翔,能以很高的速度捕食昆虫。某些昆虫的翅膀很薄,即具有很好的空气动力稳定性。鸟类,昆虫的翅膀不仅要把自身的重量在空气中“托起”,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甚至某些昆虫,在迁徙旅途或者是在寻找归巢之时,总能依靠自身“生物钟“洞察地球磁场的微弱变化,为自己定向导航,找到归途.去年,新西兰科学家发现鳟鱼、大马哈鱼身上有磁性氧化铁微小颗粒,为生物体内存在构成生物钟的物质提供新证据.当然还有些动物能根据天上的太阳、星星来确定方位.好在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长久,证据也充分.……  相似文献   

8.
湘泓 《百科知识》2007,(6S):34-36
提到鸟类,人们立即想到的就是那些在天空中飞翔的美丽精灵。的确,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鸟类的演化趋势就是身体逐渐变得小巧,行动更加灵活,越来越适于在空中迅速飞翔,从而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不过,也有一些鸟类,却向着相反的方向演化。它们的身体显著增大,翅膀退化变得很小,双脚则变得大而有力,只会走不会飞,特别适应在地面上生活,因此被称为走禽。这些鸟类种类不多,数量也不大,不是鸟类演化的主流,但它们的生活却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9.
中国湿草地中的水禽栖息地及其水禽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大学 《资源科学》1996,18(1):55-63
湿草地是终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的天然草地。在我国湿草地觅食、或栖息、繁殖的国家一类保护鸟类18种、国家二级保护水禽有40余种,还有上百种属于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鸟类。根据80年代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结果,中国有可供水禽,徙禽栖息、繁殖的沼泽、沼泽湿地、湿草地、水禽、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10.
肖哲 《百科知识》2007,(2S):11-12
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飞翔。当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种梦想就一步一步的变为现实。现在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飞机和太空船,这些运载工具可以把人类送上天空。然而,飞机和太空船的设计从来都是各成体系的,因为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而太空船在太空中飞行。前者属于航空,后者属于航天。尽管差别很大,但这两大技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无论什么航天器进出太空,都必须穿越大气层,不得不与空气打交道,后者显然属于航空技术的范畴。这种紧密联系导致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有没有一种飞行器,它既能在大气层内飞行,又能在大气层外航行,它既能水平起飞,又能水平降落呢?这种新型飞行器就是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  相似文献   

11.
许多动物都会飞行,比如鸟类和蝙蝎。其实,地球上还有许多动物,虽然没有飞行能力,却具备相当惊人的滑翔能力,看到它们在空中一掠而过,让人不由得惊叹,天空不是鸟类,蝙蝠和昆虫的专属领地。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佐治亚技术学院,教师和学生每年都能享受一次由美国宇航局提供的高空飞行,进行一些科学试验。当飞机在高空作抛物线飞行时,约有30钞的时间飞机处于微重力状态(近于零重力,此时物体卞得很轻)。学生们就是要在这难得的短暂时刻中做某些实验。高麦来兹教授是实验指导。他说,为了获得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生代鸟类化石的发现反映了早期鸟类演化史上最早的辐射 过程。对这些鸟类生活习性和飞行能力的研究还支持了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14.
正不同鸟类的鸟蛋形状差异很大,为什么会这样说法不一。比如,有人认为,在悬崖上居住的鸟类会产下在一个紧密的圆圈里滚动的锥形蛋,从而使它们不会掉下悬崖。还有另一种观点是蛋的形状是由鸟类的孵化率决定的。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认为:鸟类的飞行能力是造成鸟蛋形状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与其合作者报道了一种生活于约1.6亿年前的具有类似蝙蝠翅膀的小型恐龙,对了解恐龙形态差异性和鸟类飞行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代表我国学者在鸟类起源研究方向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这种被命名为奇翼龙的小型恐龙属于一个名叫擅攀鸟龙类的恐龙类群,这一类群与鸟类亲缘关系非常近,但长相奇特,有着短粗的头,手部  相似文献   

16.
陆军 《青海科技》2013,(4):24-26
鸟类环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其实,鸟类环志是当前世界上用来研究鸟类迁徙规律最经济,简便,有效的办法。通过对环志鸟回收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候鸟迁徙的时间,路线,范围,高度,速度和种群数量,年龄等生态学规律。由此可见,鸟类环志和鸟类保护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环志研究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这种大自然最美丽的生灵。  相似文献   

17.
你知道吗?     
鸟类睡觉为何不会从树上跌落?人类习惯于躺着睡觉,即便某些特殊情况下能坐着入睡,但也总是睡得东倒西歪。不过鸟儿却大都是以双足紧扣树枝的方式“坐”在数米高的树上睡觉的,却从不会跌落下来。专家发现,人类和鸟类的肌肉作用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而在进行“抓”这一动作时,更  相似文献   

18.
毕东海 《百科知识》2006,(5S):21-21
信鸽辨别方向的能力特别强,即使上海的信鸽带到新疆放飞,它仍然会飞回上海。路途中就是碰到狂风暴雨,它也不会迷失方向。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辨别方向的本领呢?科学家对信鸽进行研究,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把磁棒和铜棒分别绑在一些鸽子身上,然后运到很远的地方选择在阴天放飞。结果很有趣:绑着铜棒的鸽子,飞行方向正确,都安全返回主人家;而那些绑着磁棒的鸽子却满天飞失去了方向。这个实验说明鸽子能利用地磁场导向。绑了磁棒的鸽子,识别地磁场本领受到磁棒的干扰,自然也就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丁永明 《知识窗》2006,(7):30-30
关于鸟类的进化,有一种观点认为,鸟最早是用4个翅膀滑翔的,后来才进化成骨骼轻巧、拍动双翼的飞行高手。对始祖鸟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正好支持了这一理论。研究表明,始祖鸟的背和腿像翅膀一样,也长有长羽毛。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创新》2003,(4):16-16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周忠和博士及其同事在1月23日出版的《自然》上报道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尽管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得到了大量化石证据和系统学工作的支持,但是鸟类最早是如何开始飞行的却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恐龙是典型的地栖动物,因此,大多数古生物学家们相信鸟类的恐龙祖先是在地面奔跑过程中学会飞行的。2000年,徐星和同事曾经发现某些恐龙具有树栖动物的特征,鸟类的恐龙祖先可能在树栖生活当中,借助了重力,逐步通过降落、滑翔等阶段,最终掌握强大的拍打式飞行能力。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