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亚东 《大观周刊》2012,(33):142-142,148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Internet基石的TCP/IP协议族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的起因是IPv4协议在面对Internet发展时出现越来越多的不足.人们为解决这些不足提出用IPv6协议取代IPv4协议。  相似文献   

2.
周伟  王银红 《图书馆学刊》2008,30(2):139-140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现有的IPv4网络协议在使用中逐渐暴露出其不足之处。通过对IPv6网络协议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IPv6协议基础上的几种可行的图书馆网络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图书情报事业的飞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目前因特网中广泛使用IPv4协议。但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IPv4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地址资源短缺、安全性路由选择效率不高、服务质量缺乏保证、移动性支持不强等。为了彻底解决IPv4存在的问题,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从1995年开始就着手研究开发下一代IP协议,即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采用的IP协议是它的第4版(IPv4),IPv5的称号被赋给了一个实验的称为流协议的面向连接的因特网协议。现在人们普遍意识到,或早或晚,IPv4最终要被一个称为IPv6的新协议替代。对IP新版本的需求首先是由在IPv4中32位地址段的限制引起。子网划分和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有助于控制Internet地址空间消耗的速度,也有助于控制在  相似文献   

5.
<正>IPv4协议是目前广泛部署的因特网协议,然而,随着Internet的发展,该协议在历经了20多年的实践与考验后,已逐渐暴露出设计的先天不足以及诸多局限,成为IP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的瓶颈制约。IPv6的出现,有效解决了网络快速发展带来的对IP地址资源紧张的问题,IPv4理论上能够提供的地址上限是43亿个,而IPv6理论上地址空间的上限是43亿×43亿×43亿×43亿个。由此基于IPv6的新业务、新应用将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以IPv4为基础的互联网面临着地址资源紧缺的困境。而作为下一代网络协议的IPv6由于在地址空间、安全性以及对移动性支持上的优越性,已经被认定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协议。虽然IPv6比IPv4有绝对优势,但是目前Internet上的用户绝大部分仍然在使用IPv4,如何平稳地将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校园网IPv4过渡到IPv6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以IPv4为基础的互联网面临着地址资源紧缺的困境。而作为下一代网络协议的IPv6由于在地址空间、安全性以及对移动性支持上的优越性,已经被认定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协议。虽然IPv6比IPv4有绝对优势,但是目前Internet上的用户绝大部分仍然在使用IPv4,如何平稳地将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校园网IPv4过渡到IPv6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8.
文中讨论了基于IPv4的Internet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了IPv6的主要技术规范,研究了由IPv4向IPv6过渡的主要方法和移动通信向IPv6过渡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IPv6推出的历史背景 众所周知,根据IPv4(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4)协议,每个连入互联网上的主机和路由器必须分配一个32位的IP地址,它在Internet是惟一的.从理论上说,IPv4可以支持约43亿个地址,但事实上,最初没有合理地规划IPv4地址,导致IPv4的地址在全球范围分配极不合理并且造成地址浪费的现象.例如,美国分配到的IPv4地址约占全部的70%,而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所分配到的IPv4地址总数还不及美国的一所大学或者一个大公司多.  相似文献   

10.
国外动态     
Linux2.6.12版年内完成 内核设置IPv6防护墙 【2月22日 赛迪网】IPv4协议中已经具有的防护墙功能将增加到Linux的IPv6协议中。不过,这要在今年晚些时候才能完成。2.6.12版Linux内核可能会包含与IPv6协议兼容的数据包过滤功能。 “Netfilter/iptables”是作为Linux内核一部分的防火墙引擎,它已经允许对IPv4协议和IPv6协议中的“stateless packet"数据包进行过滤。不过,它仅允许对IPv4协议中的“stateful packet”数据包进行过滤。对于“stateful packet”数据包进行过滤是一种更安全的方法,因为这种过滤方式将分析整个数据包,…  相似文献   

11.
IPV6在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采用的核心协议,现行的IPv4向IPv6过渡势在必行。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IPv6网络环境,并对W eb服务器、DNS服务器做了IPv6配置,该文对相关配置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闵亮 《今传媒》2012,(1):106-107
IP地址即将耗尽的今天,互联网要进一步的发展下去需要新技术的支持,IPv6作为新一代网络的核心协议,将解决现有IPv4网络的诸多问题,推动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远发展。本文阐述了IPv6相对于IPv4的优势特点,探讨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展望IPv6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直面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根据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4)协议,每个连入互联网上的主机和路由器必须分配一个32位的IP地址,但事实上,最初没有合理地规划IPv4地址,导致IPv4的地址在全球范围分配极不合理并且造成地址浪费的现象。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身边的移动设备和家庭电器都要接入全球因特网,这些都需要大量的IP地址的支持。而IPv4本身由于设计上的缺陷,采用A、B、C三类地址的分配方案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网络用户指数增长的需求。同时,用户对计算机网络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对实时语音和视频通信的时延限制,更安全的通信方式,对移动性更好的支持等。但是,目前IPv4本身缺少有效的机制来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只能在新一代的互联网IP协议中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新的协议就是IPv6。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IPv6下的ICMP协议,以及协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IP协议负责管理Internet中的地址,进行路由选择以及将数据分片与重组。虽然目前支撑Internet运行的IPv4设计思想已经非常先进并且仍然适应当今的网络,但随着Internet的发展,除主机数量呈指数型增长外,手机、移动IP业务、PDA、有线电视机顶盒、网络家电以及其它尚未发明的大量便携式装置都将要求与互联网连接。为了确保端到端的连接,就需要为每一台上网装置分配一个惟一的地址,这种巨大的需求将很快耗尽目前支撑Internet的IPv4地址。与此同时,网络购物、视频点播、网上教学、网上图书馆等形成的巨大流量,也在冲击动摇着IPv…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也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  相似文献   

17.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IPv4和IPv6过渡策略主要包括双栈策略、隧道策略以及翻译策略三种。一、双战策略双栈策略是指在网络节点中同时具有IPv4和IPv6两个协议栈,这样,它既可以接收、处理、收发IPv4的分组,也可以接收、处理、收发IPv6的分组。对于主机来  相似文献   

18.
新闻直通车     
国内动态中关村成立下一代互联网联盟【3月1日新华网】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IPv6)产业联盟于昨天宣告成立。作为联盟成员,联想、方正、京东方、中国网通、中科院计算所等25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将联合开发IPv6相关技术,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在中国的产业化。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协议。目前的互联网是运行在IPv4协议之上的,其地址为32位编码,可提供的IP地址大约有40多亿个,现已分配了70%。我国网民已突破9500万,但申请到的IPv4地址仅相当于美国两所大学的地址量。而IPv6的地址是128位编码,地址资源丰富,能提供更安全、广阔的应用与服务。…  相似文献   

19.
IPv6应用是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协议于1995年正式形成,其晟显著的特征是通过采用128位的地址空闻替代IPv4的32位地址空闻来提高下一代互联网的地址容量.其在安全性.服务质量,移动性等方面都要远胜于IPv4协议。但是——  相似文献   

20.
面对IPv4地址已经枯竭的问题,本文以山西师大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为例,介绍了IPv4校园网建设现状。重点讨论了IPv4/IPv6双栈校园网部署方案,纯IPv6小规模校园网技术实现,双栈校园网技术实现,以及IPv6应用系统建构与迁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