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网络语文教学环境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本文就如何将传统语文教学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探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从而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进行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让传统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蔡莉 《考试周刊》2014,(63):14-15
网络正在悄悄改变语文教学,网络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利于体现语文教学的互动性。通过网络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构建语文学习新模式,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习惯。网络进入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语文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日益成熟与网络教学逐渐被重视的今天,许多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果。但我们知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具体说,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下面,笔者从两方面谈谈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一、创设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4.
语文与网络语文教学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文教学是依托网络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网络语文教学不仅带来了教学形式的更新,更带来了语文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语文教学模式的革命。网络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承担起语文学科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5.
网络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为中职生学习语文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它的方便、快捷、灵活,为中职语文教学拓展了新的领域.网络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协作精神.网络,让中职语文教学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格局;网络,让中职语文教学"流光溢彩".中职语文教学因此"靓"起来.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变革和活力,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方式因网络的出现而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师应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和需要,学会收集、选择、整理、利用信息资料,利用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空间。教师要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为学生上网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还要注意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改革的核心落在如何改变教和学的方式。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运用于教学,为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条件。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研究创新了语文教学模式,发挥网络环境特定优势,开展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价的改革,以教...  相似文献   

8.
高红 《华章》2014,(27)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教师需要有效合理有效地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给小学生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其好处有:利用网络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师生、学生之间的即时沟通;网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网络是把双刃剑也有其弊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注意对学生接触网络的控制,以免网络影响学生的发展:控制好网络资源的方向性;提高教师的网络运用能力;过分强调网络的作用,忽视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学一直渴望实现大语文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体系,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网络真正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理想,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以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状态。网络与其他媒体一样,是一种传播工具。网络教学就其本质来说仍然是教学,是实现“以学生中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借助网络来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自我评价。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我认为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加速推进,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即基于网络环境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师越来越感觉到网络进入语文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它可以优化我们的教学,可以增大语文课堂教学容量,使我们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在适应着网络环境带给语文教学的冲击。也正是这样,我们又受到了网络只是手段的制约,不能真正将其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融合成一个整体。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借助网络环境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尝试。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与微课的结合,促进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回归,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微课依托网络信息化技术,拓展了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推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现代化进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微课,使其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服务。本文结合微课相关特点,对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几点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语文教育不断交互、不断整合的“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网络世界即将成为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并产生一种新型的语文教育——“在线语文教学”与“在线语文学习”。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语文”,将与现实世界传统意义的语文不断“链接”和“交互”,共同构成语文学习的大环境,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构建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为学生创设出广阔、自主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技能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多媒体网络开放了教材,培养了学生探究性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敢于向自己的认知挑战,敢于在课堂教学中质疑问难,努力探究,拓展语文教材的局限性。小学语文第六册《女娲补天》一文,教学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给学生展示动画片《女娲补天》,让学生从感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带着它的便捷性、交互性逐步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已成为现代语文学习的必要。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促进教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网络的快捷性和开放性,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空间。学生利用百度文库去查询需要的学习资料,利用网络的百度文库收集学习资料,为语文学习丰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高燕 《教育导刊》2010,(7):85-87
本文围绕着体现低年级儿童运用网络环境学习语文的特点,探索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的整合及尝试利用网络多媒体环境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教师的"引导"是手段,学生的"发现"是目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多媒体教学日益成熟与网络教学渐渐被重视和探索的今天,网络进入课堂成为学科学习的工具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已不是一种简单的"教"与"学"的模式,网络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工具、资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可以说,学习环境的优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以电脑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语文教育不断交互、不断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网络世界即将成为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并产生一种新型的语文教育——“在线语文教学”与“在线语文学习”。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语文”,将与现实世界传统意义的语文不断“链接”和“交互”,共同构成语文学习的大环境,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21):103-104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正在逐渐被广大教师群体所接受。本文主要是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学的作用,认为这一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两者来说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本文主要提出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认为可以通过生成情境、利用网络直观展示、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立学习小组等方式,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的效果。从而能够在整体上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