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宣志山 《考试周刊》2015,(14):120-121
<正>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有的学生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相似文献   

2.
<正>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针对这种想法,我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有的学生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相似文献   

3.
上课近一个月了,很多学生写的作业特别让我感动,有的人在作业后还附了信,比如下面一封信:
  老师:
  我想对您说,我其实并不是特别喜欢这门课,但我特别喜欢您这个老师。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在玩手机,因为不是专业课,所以我并不在乎。但是因为您那么尽心尽力说着自己职业生涯的往事,让我的注意力不得不往您身上放,情不自禁想要靠近您,想从您这里知道更多。老师,说实话,上您的课是一种享受,您是我在学校生涯最后阶段遇到的第一个能抓住我注意力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曾经听到有的老师抱怨: “现在的孩子真不好教育, 我为他们操碎了心,爱他们胜过爱自己,可是他们就是不领情,真让人伤心。”的确,这是做老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但不知在伤心之余,老师们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真的爱我的学生吗?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不是多此一问吗?哪个老师不  相似文献   

5.
邻校几位年轻老师要做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课题,请我帮忙指导,于是我从教学观念到实践层面和他们聊了一个下午。临走时,一位老师感叹说:"滕老师,听您谈语文教学的问题,我想能做您的学生,那帮孩子真是太幸福了!"也许这话语中带有几多恭维的成分,但我还是兴奋了好几天。跟我上课的学生一定幸福,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教好语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就我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谈些浅见。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明: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对正在成长发展的孩子而言,兴趣更是他们从事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兴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越的情感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努力去获得广泛的知识。兴趣决定学生的自信,由此可见,学生要想学好语文课,就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2013,(7):82-83
从一个教学片段引发的思考。 教师让四年级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能的转化现象。有的学生说电能转化为光能,如电灯;有的说电能转化为声能,如收音机等。教师对学生的表达非常满意,这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声能能够转化为机械能。”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学生自信地回答说:“老师说话,老师让我去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教师并没有反应过来问题出在哪里,就习惯性地表扬学生说:“很好!请坐下。”小男孩很得意地坐下,年幼的学生继续热闹地上起课……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出了这样一个题——《请你帮助我》。我提示道,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难题需要别人帮助;老师上课会经常遇到一些很棘手的问题:有的学生睡觉,有的吃零食,有的讲小话,有的看小画书,有的偷玩游戏……老师请大家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假如你是老师,会用什么办法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9.
田建伟 《小学生》2006,(7):82-84
老师在课堂上宣布,下周举行书法绘画大赛。话音一落,班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同学们都唧唧喳喳地讨论着,有的说:“我推荐王周去参加比赛。”有的说:“我一定能得第一。”还有的撇撇嘴巴,说:“就你啊,别自不量力了。”这时候,周宁的心里却有了一些想法,他想放学的时候叫同学去他家看看他的作品,他也想参赛,但不是很有信心,想听听同学的意见。于是,故事就这么开始啦——[编按]  相似文献   

10.
徐永晨 《班主任》2012,(6):54-55
"咚咚咚",教室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习惯性地说了声"请进",推开门的不是学生,而是小伟同学的家长。只见他怒气冲冲地说:"徐老师,你出来一下。"我心里一紧,出什么事了?看到家长的态度,估计问题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于是,我安排好学生上自习后,就去见家长。我还没开口,家长就生气地说:"你的班规合理吗?"我一愣,说道:"您说说,有什么地方不合理?"家长说:"中午小伟没有佩戴胸卡,被学生会查到了。听孩子说,你们班的班规规定,不带胸卡,每次要给班级每个学生买一个雪糕。这一算,最少得25元钱。"  相似文献   

11.
新老师     
我的孩子上初一了。第一学期时的英语老师是个有经验的老师,孩子们非常喜欢她。因为喜欢老师,孩子就特别爱上英语。突然因为初三的一位老师病休了。学校权衡再三,决定把我孩子的老师调到初三。老师自己舍不得学生,孩子们更是不愿意,全哭了。有的孩子还勇敢地去找校长要求。当不能按他们的想法做时,孩子们的情绪很不稳定。新老师刚上课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不理解,有的讲过几遍了学生还是会问:"老师,您再给我讲讲这个地方,我还是没明白."有时,提出问题了学生没有反应,不得不换个方式提问.我想,这肯定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说的话学生没听懂.  相似文献   

13.
1.课题的名称:
  依据国培计划"影子教师"实践研修要求,特制定小课题,名称是《初中历史一堂课的有效教学》。
  2.课题研究对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导入的有效性: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导入是最首要的步骤。而课堂导入的好坏、恰当与否,往往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同时也是突破重点、难点方面的关键环节之一。因而成功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以前一节课的导入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当时工作热情非常高,但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中学任课不是历史专业毕业,学科知识贫乏,说句实在的,在没进入乌市13中学进行"影子教师"实践研修前,可以说我是不会上历史课的。虽然备课很认真,材料准备也很充分,但上课总感觉一环扣不上一环,各目之间知识联系不上,就像挎着一篮子鸡蛋,鸡蛋是好东西,但是哗啦一下倒在学生面前全碎了,我把课上散了。学生瞪着眼睛听,似乎很认真,但我知道,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想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这样的课学生是不会喜欢的。当时我很着急,就不断地听课学习,继续深入钻研,渐渐地我懂得了如何抓住一节课的主干,再生枝发叶,让课堂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但新的问题随之又出现了,不管头一天的课堂气氛多么的热烈,学生多么投入,第二天一提问,总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回答不上来。为什么学生上课很认真,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呢?经过学习,与13中的曾肖玲老师、韩方老师的交流,研讨,我找到了答案,一节课好的导入,能让学生抓住这节课的中心。如:曾肖玲老师和王孟选老师上的一节"欢迎来到历史课堂",虽然用的是同一个课件,但两位老师各有特色。曾老师巧妙利用自己的"曾"姓谈到了"历史"。王孟选老师利用孩子们上课前表现良好的纪律,进入到"历史"话题。两位老师的导入,不同于开门见山,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有了大概的理解,"历史"就是过去发生过的某件事。  相似文献   

14.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珍珠鸟"这时,我引导学生说:'鸟'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可以看见。但是,为什么鸟儿见了我们人类后总是迫不及待的飞走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怎样和鸟儿成为朋友啊?"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加以引导:"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鸟'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文章,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我在读中学的时候,我的生物老师在一堂教学蚯蚓的课上,老师拿来一个大大的塑料的蚯蚓的解剖模型。我们就按照老师的指点重新认识着这个比实际生活中的蚯蚓大过几万倍的"新型蚯蚓",很不情愿的背着老师教给的所有有关蚯蚓的知识,并按老师的讲解和要求在教科书上漫不经心的用笔圈画着每个知识点。  相似文献   

16.
季娇 《黑河教育》2011,(11):10-10
我曾听有的老师说:我说什么,学生都不往心里去,真拿他们没办法。我想,德育工作没有效果,就是学生没有将外部的行为内化。因此,要做好中学德育工作,关键是让学生把外部的行为转化成内部的主体因素。一、当今中学生的德育现状1.道德缺失。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有幸和学校的同事一起去如皋学习,仅仅两天的时间,让我收获颇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真真实实的让我感受到教育的差异,作为全国的教育强市,成绩的取得是多方面的因素。这不由得引起我的思考:同样的教育,我们的差距在哪里?细想起来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的一点是抓住了一个中心--学生,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活动开展、课堂教学都以学生作为中心,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自主去学。从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来看,也有些老师想将课堂放给学生,但是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师没事做,学生也没事做,另一种是老师没事做,学生做不了。最后都带来一种结果,就是回到原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正说明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问题。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学,更不是自由学习,要改变我们这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需要我们做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学前幼儿总是通过言行表现情感,有时坦率而直截了当,有时却很难识别。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幼儿的言语,观察他们的行为,从而了解他们的情感。幼儿的想法十分丰富,也许他们的想法不完全通过语言表达,一旦向老师表达,就有可能想从老师那里获得些什么。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根据幼儿的言语,判断他们在想什么,有怎样的期待。我班上有一个幼儿,刚入园那会儿,不哭不闹,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座位上,极少和别人交谈。由于他一直由奶奶接送,老人听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途径之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洞察学生的心灵,揣摸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要求,遵循思想教育的规律,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服从集体决议》一课的教学体会。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由于学生年纪小,缺乏生活经验。用下定义的方式讲什么是集体决议,学生是难以接受的。上课一开始,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说起,告诉他们准备在“五一”劳动节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请大家出主意,搞些什么活动好呢?同学们一听,劲头可大啦!有的说去公园划船,有的说去动物园看猴子,有的说去体育馆踢足球,有的说去少年宫玩电动玩具,还有的说开展尊师活动,为老师做一件好事……意见很多,各不相同,怎么办呢?我就请提议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位语文教师带着学生到南京浦口火车站去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引起了不少人的围观,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有老师说这是作秀,现在的浦口车站已经远远不是当年的浦口车站;有老师说即使还是当年的车站也没有必要这样做;有老师说这是一种真实的情境教学;有老师说这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有老师说语文课就应该走进生活;有老师说阅读课就应该好好读课文…… 这些议论涉及语文教学的很多专业性问题.这里想就阅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谈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