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热、昏暗,一片充满暴风的荒漠,气压比地球上高出100倍,这就是我们地球的邻居——金星。欧洲航天局的“金星快车”探测器开始了金星探秘之旅。  相似文献   

2.
走进金星     
高山 《初中生辅导》2006,(16):43-45
炎热、昏暗,一片充满了暴风的荒漠,气压比地球上高出约100倍,这就是我们地球的邻居———金星。欧洲航天局的“金星快车”探测器于2005年11月9日启程,从俄罗斯拜科努尔发射基地顺利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始了金星探秘之旅。它肩负着欧洲首次探索金星的使命,也承载着人类“搁浅”了16年的梦想。金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仅次于水星、距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因此除太阳、月亮外,金星是天空中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最亮的星。我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星”。在古罗马神话中,金星以象征着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的名字命名。金星从年龄、体积、形态到密度都…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因为爱,我们紧紧相连。《太阳是大家的》,太阳博爱地挥洒阳光,赋予万物色彩和能量,在她照耀过的地方,充满了爱;“我”没有把《一面五星红旗》换成面包,却换来了外国人的尊重和礼赞,  相似文献   

4.
有一句当代名言,道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其实,属于“我们”而又唯“一”的东西,不只是“地球”。譬如说,“我们只有一张面孔”。所谓“两面派”、“两面国”,乃一种比喻或虚构而已。如同盲目“开发地球”一样,有人也盲目“开发面孔”:或在眼皮上面拉一刀,或在鼻梁底下垫一块。成功者,成了双眼皮、高鼻梁;失败者,变作疤痢眼、歪鼻子。以美丽的愿望始,以丑陋的结局终,真是“始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为了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育人途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育人的效益,为了尽快地改变我校基础薄弱的面貌,形成我们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了“将德育放在首位。进行整体改革”的课题。我们选择了“爱的教育”为突破口,集中力量“以爱心培养爱心”。先在班级试点“让班级充满爱”,然后在年级试点“让年级充满爱”,最后发展为“让学校充满爱”。使整个学校成为“爱的天地”。经过三个学期的试点,  相似文献   

6.
地球上,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利于自身生长发育的适应结构,使大自然里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现象。“左旋”和“右旋”就是其中之一。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可发现一些植物是缠绕在其它物体上盘旋向上生长的,且旋转方向有左右之别,如:  相似文献   

7.
在家里住惯了,就想出去旅游。在地球上住惯了,便想去地球之外看看、走走。二十八年前人类去了月球,今天人类又派了“探路者”去火星上探探风声。“探路者”一个筋斗翻上阿瑞斯盆地,带去了人类充满好奇的问候:“火星,你好!” (摘自《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8.
飞碟餐厅     
晴朗的天空里,飞来一只特别特别大的烧饼!“飞碟!”大人们一边向四面八方逃跑一边尖叫,“外星人袭击地球啦!”飞碟降落,里面真的走出几个外星人,它们穿着白衣服戴着高高的白帽子,看起来就像地球上的胖厨师!那些胖厨师——噢不,外星人在飞碟上叮叮当当敲上一个金属牌,上面写着:飞碟餐厅。“欢迎地球人来品尝外星食物!”外星人充满激情地说。“别上当!”爸爸们说,“外星人也许会在食品中下毒药!”“或者,”妈妈们说,“外星人下的是‘一吃就晕倒药’,等我们晕倒了,就把我们运到外星球去,给外星娃娃当玩具!”真是可怕,爸…  相似文献   

9.
《圣经》对环境问题的态度首先是探讨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地球属于谁? 第一种回答是直接了当的。《诗篇》24:1说:“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居住其间的,都属耶和华。”上帝是大地的创造者,通过创造,上帝成为地球的拥有者。但这仅仅是片面的答案。《诗篇》115:16说:“天,是耶和华的天,地,他却给了世人。“因而,正确的《圣经》答案是:地球既属于上帝,也属于人——属于上帝,是因为他创造了地球;属于我们,是因为上帝把地球交给我们。当然,这并非说上帝完全彻底地把大地交给我们,以至不保留丝毫的权力,也不再控制它…  相似文献   

10.
神秘的火山     
火山爆发及其伴生的地震、海啸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惊天动地的自然现象。火山爆发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灾难 ,但同时也充满神奇性、观赏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它不仅对人们有极强的吸引力 ,也给人类带来不可多得的收获。火山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分布有何规律 ?研究火山的重要意义在哪里 ?要了解火山的成因就得从地球的成因和全球构造谈起 ,按照地球是由星际物质相互吸引、聚集而成的假设 ,地球是由小变大、逐步由“冷”变“热”的。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 ,星际物质碰撞产生的热、太阳供给地表的外热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 ,使原始地球不断…  相似文献   

11.
宇宙流浪者     
“警报,警报!地球的外层空间出现巨大的外星飞碟!” 这条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地球总统立即召集军事专家,研究对策。 “怎么办?”地球总统问,“如果外星人发动袭击,地球就危险了!” “我们可以启动‘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一位黑皮肤的专家建议,“这是地球上最强大的防御网络,如果它都不能阻止飞碟,那么我们就束手待毙吧。”  相似文献   

12.
“快乐地球村——我们的家”这响亮的口号是我们四年(2)班同学喊的呢!因为它不但使我们更加贴近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地球村,有“喜”陪伴我;有“怒”干扰我;有“哀”激励我;有“乐”伴随我。首先是喜。在我们去地球村的路上,一直下着绵绵细雨,但这丝  相似文献   

13.
古夫 《今日中学生》2006,(26):24-25
地球是我们“人类之家”(图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应当认识这个“家”,了解这个“家”,熟悉这个“家”。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对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有吸引力,即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有“重”。用秤称出的“重”实际上是物体的质量。那么地球本身“重”几何?其质量是多少?很久以来,“称一称地球有多重”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课题,但是,直到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以后,这一科学难题才有了破解的钥匙。在传说中,有一次物理学家牛顿(图2)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时,一个苹果砸在了他的头上,这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了,地球与苹果之间的引力使…  相似文献   

14.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介绍有关地球知识的说明文。我上这一课时,始终深深地注入一个“情”字,让学生跟着我的“情”而动“情”,时喜、时怨、时忧……课始,我用实物地球仪引出课题的中心词:地球。紧接着用知识小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地球上有些什么。听说竞赛,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个个充满激情,短短两分钟之内学生们都积极动脑,搜索出脑中有关地球上事物的知识。乘学生们激情未消,我让他们带着问题“课文围绕地球写了什么”自由读课文。学生在饱含激情中上课,再枯燥的东西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有趣,容易吸收。文中把地球既…  相似文献   

15.
水的遐思     
地球是太阳系中水资源最丰富的行星,有着覆盖这个“水的行星”四分之三面积的海洋。水一直柔和地围绕着我们,我们身体的70%是水分。水无骨,水最纯粹的部分却化为灵魂,如骨头一样支撑我们的生活。水构成了我们,我们本身就充满了水最深刻、最丰富的内涵!内涵之一:水是我们自由的形式。夏天哼《我是一片云》,冬天咏“一片冰心在玉壶”。云和冰都是水。火热奔放如云,成熟冷峻如冰。我们形式多样,因为自由不会固定。当然,我们懂得“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小人之交实则比水还淡。我们不愿过早流进伊甸园浇灌爱情树,因为我们都是纯洁的水。毕竟,水…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句充满自信的话,或许是他登上科学高峰的阶梯。作为成长中的小学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希望自己能变得自信、活泼,更盼望着老师能给他们一个支点,让他们撬动心中的“地球”。  相似文献   

17.
听一节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学习的课文是《只有一个地球》。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报刊、图书、互联网)收集到许多材料,包括资源状况、其他星球特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在课堂里展示并交流着。之后,学生动情地朗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可是,有一个学生持有异议,认为“人类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并且“有根有据”地拿出他收集到的材料。老师肯定了这位学生敢于坚持己见,并说…  相似文献   

18.
●谈永康一《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第十册)是一篇说明文,自然要对地球的情况作一番准确形象的说明和介绍;但它又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不同在作者带着浓浓的感情在说明,在介绍。这一点从课文的题目就可以感知了:文章明明在写地球的外观、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破坏以及地球是目前适合人类居住的惟一星球,为什么不直接把题目取做“地球”呢?因为作者不只是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综观全文,“爱”字贯穿始终,作者的“爱地球”,不是唱高调,也不是写赞美诗,更多的是以一种忧患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与其说…  相似文献   

19.
《边城》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爱、乡邻之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心与梦的世界”,充满了“爱与美”的理想,尤其以塑造翠翠的形象为代表。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一天     
赵彤 《下一代》2009,(7):24-25
编辑大朋友说:本文虽是虚拟的,但有着现实的基础。小作者抒写了对未来的美好企盼,更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环保意识。小作者预示未来的一天,“民众的注意力已经从过去对GDP增长的盲目追求转移到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上”。小作者还充满自豪地写道:“中国多年来在节能方面所做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我们终于有机会把这些年的累累硕果与全世界分享……”表达了“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以环保为纽带,构建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