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吗?李玉莲哈姆莱特是一座宝藏,一座丰富的采掘不尽的宝藏!多少年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这里采掘着为他们各自所喜爱的瑰宝。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柯勒律治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环境需要他勇敢,而他却犹豫不定的人,“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  相似文献   

2.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品,哈姆莱特也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历代有关<哈姆莱特>这部悲剧作品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有关哈姆莱特这一悲剧形象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普遍的一种看法是哈姆莱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从社会的、时代的、宗教的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哈姆莱特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哈姆莱特被冠之人文主义者,文章从这角度提出质疑并加以分析论证,指出哈姆莱特是贵族、商人、平民三种色彩综合的有机整体,是转折时代的莎士比亚按理想模式塑造出的独特典型。  相似文献   

4.
哈姆莱特一直被当作典型的人文主义者,而以此去衡量他的所作所为时,却会发现他无论是行为上、还是言语上,都有很多与此相悖之处。哈姆莱特不仅够不上一个人文主义者,而且其内心世界还存在着严重的宗教神学思想,其特点正好说明文艺复兴时期,刚刚从宗教重压下站立起来的"人",在精神上依然存在着与上帝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引进苏联莎士比亚批评以来,《哈姆莱特》的主人公形象便长期以乌托邦式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活在中国学界和社会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我国学界的独立思考研究,哈姆莱特在中国的乌托邦色彩开始逐渐淡化,脱去人文主义者的外衣,并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这种转变在中国莎士比亚学界乃至世界莎士比亚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着重从两大方面探讨哈姆莱特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的悲剧性:1)从哈姆莱特的皇室家庭贵族身份和人文主义的教育背景分析他的初始性格;2)从剧情的发展来阐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最终导致哈姆莱特性格的转变和复仇拖延亡命的悲剧。结论是:哈姆莱特的悲剧性实质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缺乏对现实社会不可调和矛盾的本质认识,揭示出社会的进步必须依靠改革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主题导读: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之中,《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可能是最为复杂和令人心动的人物了,莎士比亚在老套的“王子复仇记”(中文译名)中赋予了他人文主义者的光辉,使之既伟大又真实,在复仇悲剧后也蕴涵了光明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把柏拉图看作是极权主义思想的始作俑者。他对柏拉图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上,他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着明显的本质主义和历史主义因子,这是导致现代政治领域极权主义的最终根源,它属于"封闭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开放社会"的敌人。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人类进步思想的体现者,哈姆莱特的悲剧不仅在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还在于封建主义的王权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骑士荣誉精神以及宗教神权思想对他的影响和制约。哈姆莱特所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也可从对莎士比亚思想的分析中得到印证。研究哈姆莱特的思想及莎士比亚的剧作,应坚持从对社会历史条件与作品的实际分析出发  相似文献   

10.
《哈姆莱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中研究价值最高的就是哈姆莱特形象的研究,他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哈姆莱特的形象都有不同的看法。在此我们摒弃以往的传统说法,把哈姆莱特放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环境中,来解读哈姆莱特复杂性格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被誉为在中国最具先锋实验精神的戏剧作品之一。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对传统理解下的作品主题进行了颠覆与解构,哈姆雷特的形象本身和他的所谓复仇都具有某种荒诞性,显示出了将古代与现代连接、西方与中国交错、经典与普通相融的特征,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讲述了高贵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哈姆雷特的生命中有着种种目标,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复仇目标。复仇目标在利益生活空间与道德生活空间的联动博弈中实现着对哈姆雷特的影响。复仇目标能否及时地在博弈中掌握足够优势,从而促成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解除哈姆雷特周围的威胁,决定着哈姆雷特的结局。在剧中,复仇目标在利益生活空间与道德生活空间的联动博弈中受到了过于强大的阻力,不可能在灾难降临前促成哈姆雷特的复仇行为,因而哈姆雷特的悲剧性结局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重新梳理哈姆雷特的情感,可以使我们在理解莎士比亚的不朽剧作《哈姆雷特》时有新的视角和新的发现:1.哈姆雷特在情感上更多的是对父亲的依恋,这种依恋正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普遍意愿,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2.哈姆雷特对母亲的情感爱恨交加,并非恋母情结,而是原罪意识;3.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复杂多变的情感使人物性格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4.
杨红全 《海外英语》2012,(8):205-207
Rhetoric is a traditional discipline with a history of over two thousand years.Figures of speech play a pretty important role in verbal communication.People are attracted by"Hamlet"written by Shakespeare and his employing words and artistic enchantment.Shakespeare once learned classical literature,rhetoric,Latin and French.He is famous for his dramas.His language in dramas is rich and colorful and he is good at using figures of speech in his dramas.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figures of speech and mainly focuses on how pun,metaphor and transferred epithet are employed in"Hamlet",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me and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Shakespeare.  相似文献   

15.
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作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其悲剧表现手法在中国悲剧史上独树一帜;而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则是历来为学界所公认的大悲剧。引人注意的是这两部悲剧都是典型的社会悲剧,都塑造了富于反抗意识的主人公形象,可对悲剧结局的表现却完全不同。文章以这两部悲剧为例,试图对其悲剧结局表现方式进行分析,并从民族文化心理的角度探索形成两者之间这样一种表现差异的原因;从而说明不同民族对悲剧的理解及表现方式存在差异性,对不同民族的悲剧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理论概而论之。  相似文献   

16.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Shakespeare,the literary giant,has left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ry works with enduring vitality.Almost 400 years,Shakespeare is known as "the most shining diamond on the brilliant crown" and Hamlet has got the sustained attention of more and more national critics and readers.Due to the rich and complex nature of the character itself and a wealth of human history,culture,social content in the play,Hamlet enjoys a timeless charm and needs more in-depth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7.
刘恒 《海外英语》2014,(12):169+179
William Shakespeare has left us the remarkable tragedy Hamlet, a typical novel in which the readers are deeply impressed by Hamlet, a special hero of his kind and also a humanist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哈姆莱特》围绕复仇这一主题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各个人物形象。其中,尤以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刻画最为鲜明、鲜活和真实。以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为线索,分析其内心情结,可以更好地把握戏剧内容,深入挖掘戏剧主题。  相似文献   

19.
莎学研究者的研究表明莎士比亚深受柏拉图思想的影响。但相关研究还仅局限于柏拉图思想对作品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影响。莎士比亚同时还接受了柏拉图文艺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光《哈姆莱特》剧中"镜子"的隐喻来自柏拉图,而且就文艺的社会功用方面也与柏拉图的文艺观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西方美学一般把审美意识分为优美和崇高两类。古罗马时代的希腊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在其名著《论崇高》中详细论述了崇高之不同于优美的基本特征。运用《论崇高》中所阐述的关于崇高美的基本观点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作细致分析,从而说明这部作品如何体现了一种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