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6,(5):40-43
应用回流法和AB-8大孔树脂动态吸附与解吸附法分别得到豆腐柴叶总黄酮粗提液和纯化液,研究了豆腐柴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豆腐柴叶总黄酮粗提液、纯化液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O-2·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在相同质量浓度下,豆腐柴叶总黄酮粗提液和纯化液对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DPPH·>ABTS+>O-2·>·OH,且纯化液更为显著。野生豆腐柴叶总黄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以在双歧杆菌发酵液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研究中草药对双歧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方法]:首先在含双歧杆菌的培养液中分别单独加入陈皮、山药、枸杞粗提液,浓度梯度均设置为0%、2.0%和4.0%,然后对发酵液中活菌数、乳酸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添加了中草药的培养液比不添加提取物时各株双歧杆菌活菌数有明显增多,乳酸浓度也有明显提高,其中S7菌在2.0%陈皮粗提液添加水平下培养24h后活菌数最多达13.38±0.12(×108CFU/m L),略高于2.0%山药提取液和2.0%枸杞提取液;检测各发酵液中乳酸浓度与未添加组均有提高,其中添加2.0%陈皮粗提液中乳酸浓度最高为17.89±0.47mmol/L,稍高于其他添加物和添加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法辅助提取苦参总黄酮,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及微波功率为自变量,苦参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时间6min,液料比25:1(mL/g),微波功率400W.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达到12.67mg/g.  相似文献   

4.
对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进行优化,探究植物组织的多种破碎方法对DNA粗提取的影响,并用氯仿等有机物对DNA粗提取物进一步纯化,分析DNA未纯化与纯化后的纯度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破壁机破碎、加液氮研钵研磨以及玻璃匀浆器研磨,不添加液氮用研钵研磨效果更好。DNA粗提液经纯化后纯度显著提高,蛋白质及盐类等污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马缨丹为供体植物,分别以甜白菜和油菜种子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化感试验,测定马缨丹的茎叶水提液对甜白菜和油菜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马缨丹地上部分的水提液对甜白菜和油菜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且不同浓度水提液对不同幼苗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根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马缨丹水提液对受体植物苗高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对人工北虫草僵虫(菌核)粗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的增加,粗多糖得率逐渐上升;随料液比提高,粗多糖得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影响粗多糖得率的主效因素是浸提温度,其次为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确定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100℃,料液比1∶20,浸提时间3h,浸提2次,在此条件下北虫草僵虫粗多糖得率为8.497%.  相似文献   

7.
为试验小叶榕气生根水提液对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影响,分别在大花蕙兰原球茎一步成苗培养基MS+6-BA_(2.0mg/L),+NAA_(0.2)及不合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小叶榕气生根水提液,诱导原球茎生长和分化.结果表明,在一步成苗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小叶榕气生根水提液,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效果不同,40%的小叶榕气生根水提液促进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丛生芽生长势更好,生根率提高21%以上;在不合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小叶榕气生根水提液后,同样能诱导原球茎的生长与分化,优化的小叶榕气生根水提液浓度是40%.试验提高了大花蕙兰快速繁殖效率,也一定程度上为大花蕙兰组织培养找到新的激素替代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试验从动物粪便中分离产细菌素大肠杆菌,制备细菌素,并对细菌素抑菌谱进行测定,为细菌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集家兔、大鼠、鸡、山羊、黄牛和奶牛等6种健康动物新鲜粪便,采用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大肠杆菌,制备大肠杆菌发酵上清液及粗提细菌素,并进行细菌素的抑菌谱测定。结果:从6种健康动物的粪便中共分离到6株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显示,山羊、黄牛和奶牛大肠杆菌发酵上清液对部分革兰阴性菌有抑菌效果,其余均无抑菌效果;而6种粗提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白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鸡沙门菌和2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等都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结论:大肠杆菌发酵上清液抑菌谱较窄,粗提大肠杆菌细菌素抑菌谱较宽,其中山羊大肠杆菌素抑菌谱最宽。  相似文献   

9.
以板栗壳为原料提取棕色素,研究了不同的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及粗提棕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棕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75℃,条件下,用1%的N a O H提取2h,料液比为1:10,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6.8%。棕色素稳定性试验表明该色素在碱性条件下有较好的稳定性,在100℃范围内稳定性好,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赤楠种子醇提液抑菌活性及其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赤楠种子醇提液进行抑菌试验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赤楠种子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八叠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这可能与赤楠种子总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以不同浓度的酒精、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因子对种子醇提液总黄酮提取进行正交实验。并用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得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5、55%乙醇70℃~80℃提取3h,不同成熟度种子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青种子3.61%、成熟种子3.3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GGT持续升高的慢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7例给予UDCA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39例只用苦参素治疗,疗程2周.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GGT值的变化.结果慢乙肝中度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GGT值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UDCA和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降低GGT,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苦参总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苦参总碱(Tital Alkaloid of Sophora Flavescens,TASF)20mg/kg,40mg/kg能明显对抗鸟头碱20ug/kg,BaCl2 2mg/kg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大鼠的室性心律失常.TASF也能明显对抗CaCl2-Ach(CaCl20.6%+Ach 0.0025%)混合液10ml/kg诱发小鼠心房纤颤或扑动.大鼠心电图(ECG)试验证明TASF有负性频率作用,负性传导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TASF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荷兰菊花为原料,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对荷兰菊花色素的提取工艺作了研究,确定了提取的最佳溶剂及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发现,灵芝提取液能延长离体蛙心的搏动时间,分析认为灵芝对离体蛙心有一定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防癌、抗癌活性的类胡萝卜素。针对兰州本地番茄,研究了不同的浸取液、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下的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确定了较佳的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得到了每种方法的最佳萃取条件,并比较了多种萃取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结果为超临界CO2 萃取比超声辅助萃取和其他萃取方法无论在提取率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具有突出的优点,SFE 萃取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MP,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40℃,装料率70%.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L9(3^4),对加热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优化广东紫珠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提取物中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加热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1 B3 C2,即乙醇浓度为60%、水浴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 h;超声法为A2 B1 C2,即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为1:20、超声40 min.芦丁对照品9.4~75.2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热回流提取法优于超声法,黄酮提取率达到9.27%.  相似文献   

18.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冷漫提取法提取冬凌草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以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了3个水平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用10倍量95%乙醇提取2次。每次6天。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WEB架构下,异构信息统一化处理一直是异构信息处理的难题.本文在阐述了领域On-tology理论的基础上,借助于对象化信息对象的描述方法,以异构信息对象化描述为信息概念模型的表达形式,以概念模型的语义关系为异构信息提取规则的内在联系.在WEB上,建立了一种基于RDF异构信息语义的表达方式,借助ONTOLOGY语义逻辑关系,提出了在异构信息集成中一种异构信息的提取规则方法,来满足在异构信息集成中的异构信息的自动处理.本方法在消防档案的WEB架构的系统结构中,处理异构信息提取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山豆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几年来山豆根化学成分、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山豆根药物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