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英语幽默的妙用□王雪松“幽默”是英文humour的译音。幽默是一种文艺体裁,也是常见的写作风格。它虽不属于修辞的范畴,但也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手段。幽默的首要特征是诙谐滑稽,令人发笑,这是幽默存在的基础。例如:Tom(inthemorning):whe...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现代汉语的“幽默”一词是英语humour的音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幽默被解释为讲话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牛津字典》把它解释为“一种能抓住可笑或诙谐想象的能力。”中国人民的性格以朴实、含蓄见长,鲁迅说:“中国人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幽默的社会文化气氛的形成,必须有相当程度的言论自由。改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幽默巨制。历代评论家都注意到了《西游记》幽默的风格,明人陈元之《刊西游记序》称《西游记》是“滑稽之雄”,胡适则说“《西游记》有一特长处,就是它的滑稽意味。”今人也颇有分析《西游记》语言之诙谐滑稽特征的文章,但笔者认为诙谐滑稽不足以表现《西游记》的整体艺术风格。诙谐滑稽偏重外在表现形式,幽默则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既有外在形式的滑稽俏皮,又有深层的居高临下、批判而又宽容的人生观照。滑稽、诙谐、幽默都可以引发人们轻松的笑,但滑稽、诙谐不排除低俗的噱头,而幽默则是一种高品位的笑…  相似文献   

4.
英语修辞格pun(双关语)也称paronomasia,来自拉丁语paronomazein一词,意为“以不同的名称称呼”。双关语(pun) 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幽默形式。它巧妙地利用词的谐音、词的多义或歧义等,使语言表达含蓄曲折、风趣幽默,引起读者的联想。现代的双关语(pun)已变得日趋通俗、诙谐,其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谐音双关(homophone),即利用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如:  相似文献   

5.
幽默趣谈     
周艳梅 《初中生》2009,(6):28-29
幽默是英文“humor”的音译,上世纪20年代由林语堂先生译出。林语堂先生说,“humor”不容易意译,中文现有的词如滑稽、诙谐、调侃、开玩笑、孟浪、揶揄、俏皮……都无法表现宽宏恬静的幽默本意,所以只有采取音译。当时有人建议译为“语妙”,让人望文就能知晓其义。林语堂先生表示欣赏,认为“语妙”这个译名语出天然,音韵相近,诚有可取。但后来林语堂先生又说“幽默”已成口语,不宜取消,于是“幽默”一词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6.
“幽默”一词是30年代初林语堂由英文音译成现代汉语的。原意是“会心的微笑”、“谐而不谑”、“非低级趣味的 ,只可意会的诙谐”等。幽默的语言 ,妙趣横生 ,使人在忍不住发出会心的微笑的同时领悟到其中深含的智慧和哲理。所以 ,饶有风趣而含意深刻是幽默的基本特点 ,它是思想、智慧、学识、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体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 :“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中 ,幽默更是不可缺少的。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 ,可以使教学语言变得风趣诙谐 ,别具艺术魅力 ,并因此创造…  相似文献   

7.
匈奴、单于、撐犂、祁连、阏氏、居次等词,是古匈奴语译音词。译音词的读音当与古匈奴语原音相对应。后世,汉字读音有变,但这些民族语译音词则应保持其原译字的读音不变。这是“译音词”的一大特性。若译音词不读其原译音,便失去译音词的职质及作用,不堪称之为译音词了。匈奴——古读“honɡ-nu”(洪奴),今误读作“xionɡ-nu”(兄奴);单于——古读“dan-wu”(丹乌),今误读作“chān-yü”(缠于);撐犂——古读“tanɡ-li”(唐犂),今误读作“chenɡ-li”(称犂);祁连——古读“tan-li”(谈犂),即“撐犂”(tānɡ-lī)、“登里”、“邓林”、“腾格里”之别译。今误读作“qi-lian”(齐莲);阏氏——古读“曷氐”(at-di急读,则为a-di=阿抵),今误读作“yan-zhi”(烟支);居次——古读“ɡu-zi”(姑子),别译为“股紫”,今误读作“jü-cì”(拘赐)。类似上述误读之译音词颇多,如:居延、姑衍、呼衍、渾邪、浑耶、昆邪、呼延、壶衍、握衍,虞衍、朐衍、屈射、五船,车师、姑师、恶师,龟兹、屈兹、苦叉、库策、库撤、苦先、库徹、库车,月氏、月支、禺氏、樾...  相似文献   

8.
写点幽默小品,不仅可以调节一下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给作文注入一点快乐活 泼的气息,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 写幽默小品,需要转换视角,乃至转换传统的写作理念。 一直以来,作文总是以反映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东西为主,以正面说理、热情歌颂 为主,但这于幽默的写作是不合适的,因为幽默要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当做一种 有趣的意象去“欣赏”。“幽默”一词是英语“Humour”的音译。《牛津词典》把它解释为 “一种能抓住可笑或诙谐想象的能力”。世上可笑之事可谓多矣,其实没有必要把它们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一)南北朝时期,单音节的“突厥语”词col不可能“译音”为双音节的“敕勒”,只能“译音”为单音节的“川”;也不可能“义译”为汉语的“川”,因为汉语“川”字当时尚无作平野、平原讲的义项;因而“敕勒川”也不可能是“重译词”;(二)鲜卑族所到之处常以“川”名地。其中的“川”字不是河流、水道的意思,而是col一词的“译音”,意思是草原、荒野或“野、川、草原”;(三)汉语“川”字作平原、平野讲的义项,来源于鲜卑语——即古蒙古语的col一词。  相似文献   

10.
一、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幽默”是一个外来语的音译,源出拉丁文,原意是动植物里起润滑作用的液汁。这个词在刚传入中国时,一直没有贴切的译名,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林语堂先生在找不到对译汉语的情况下,只好以“幽默”二字音译。对于幽默,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通常指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意思。康德就说过:“幽默是理性的妙语解颐”。幽默是智慧  相似文献   

11.
“Zeugma”一词源于希膜语Zeugnynai,汉语名称是轭式搭配,它是指一个词与两个或更多的词搭配,似乎很不协调,而正是这种不协调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轭式搭配的表现形式和修辞特点非同一般,这种修辞格的运用,使句子精练、简洁、紧凑,句意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汉语仿词的法语表达法凌晨仿词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在特定的环境里,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其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造出来的词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富有幽默、风趣、诙谐及讽刺等效果。怎样将汉语的仿词译成法语?采用什么方法?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我...  相似文献   

13.
诙谐与幽默,不仅能博一笑,令人“年少”,更重要的是,借助诙谐与幽默,我们能让许多深奥的道理在笑声中得到理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诙谐与幽默能够得到巧妙地运用,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快乐8班     
一直就觉得自己所在的班级是那么有趣,无论哪个班的老师或同学说起我们8班的优点总会想到“幽默”两字,那是一种独特的少年之幽默,它不同于小时的幼稚,也.不同于成人所谓的诙谐,它简简单单,只属于我们的纯真年代。  相似文献   

15.
刘宏图 《学语文》2011,(1):65-65
谭乔是成都公路交通管理局的一名青年交警,工作十几年来。他以平和谦虚的态度、风趣诙谐的语言赢得了众多粉丝“荞麦”的追捧,被誉为“史上最幽默交警”。他的语言幽默又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静 《教书育人》2003,(1):30-31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现代汉语的"幽默"一词是英语humour的音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幽默被解释为讲话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牛津字典>把它解释为"一种能抓住可笑或诙谐想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北京方言词“猫儿匿”的理据难明,致有外来译音词一说,但它实际是汉语谐音趣难词。“猫”是“卯”的谐音,隐实示虚,由固定义而指隐藏,与“匿”复说,也就是北京方言“猫冬”中的“猫(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幽默”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九章·怀沙》中,为“目旬兮杳杳,孔静幽默”,“幽默”是“幽远、静默、深邃”的意思,而幽默故事在历史上也早有记载。但现在人们通常使用的“幽默”一词完全是个外来语,是humor一词的音译,是经我国已故的散文小品家林语堂先生翻译,于20世纪20年代引入国内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幽默”的意思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同“幽远、静默、深邃”等相比,其意义可谓是大不相同了。现代意义上的“幽默”一词定义很多,林语堂先生曾举过例证说“:幽默是一种超脱的产物,庄子观鱼之乐,蝴蝶之梦,说…  相似文献   

19.
瞿海萍 《海外英语》2011,(10):326-327
英语修辞格双关是重要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利用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的现象使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同时表达两层不同的意思,以达到一种幽默,诙谐或讽刺的语言效果,所以该种修辞手法又常常运用到笑话中。该文对运用了双关修辞格的一些笑话作一浅析,以领略其赋予笑话的独特幽默韵味。  相似文献   

20.
“人固有一死”,文人也不例外。文人既善于思考,又颇“饶舌”,即便是行将就木,也每每有“妙语奇言”,或幽默,或诙谐,或庄严,或悲壮,各有千秋。“绝唱”声中见其性格,见其风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