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怪僻·怪癖错例:街道办事处刘主任提醒我们,杨某不仅怀有抵触情绪,而且性格怪癖,跟他谈话要讲究方式方法。辨析:这里的“怪癖”应为“怪僻”。“怪僻”与“怪癖”读音相近,但词性和词义均有所不同。“怪僻”属形容词,是古怪的意思,用于形容脾气、性情或性格的古怪,“僻”(pì)在这里本身就有“性情古怪,跟一般人合不来”的意思。“癖”(pǐ)指嗜好或特别的爱好,“怪癖”指古怪的癖好或嗜好。例句意在说明“杨某”的性格古怪,而不是说他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或嗜好,因此应当用“怪僻”而不宜用“怪癖”。《常见易错字词辨析》选摘@赵增秀…  相似文献   

2.
“做”与“作”两个字常常在我们的书刊报章上用错。这两个字不但含义相近,而且在普通话(北方话)中读音也一样,都读zuo因此,很多人分不清,有时候就混着用。实际上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在南方一些地区,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吴语地区(上海一带),“做”读上声,“作”读入声。所以南方人一般不会用错;从意义上说,这两个字意义虽相近,都包含有下列几种意义:1.从事某种工作或  相似文献   

3.
弃甲曳兵 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扶养”和“抚养”两个词因读音相近,所以有些人常把它们用混。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5.
弃甲曳兵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气势汹汹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是形容人发怒时凶狠的样子,就想当然地写成了“气势凶凶”,结果错了。可以说“凶狠的气势”,但不能说“气势凶狠”,更不能说“气势凶凶”,“凶”字不能叠用。“汹汹”是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形容人或动物发怒时凶狠的势头,写“气势汹汹”才对。气喘吁吁“吁吁”和“嘘嘘”…  相似文献   

6.
“便”字有两个读音,在“方便群众”和“物价便宜”中的读音不同,这是黄口小儿都不会弄错的。但是“大腹便便(pián)一词的读音却常常有人搞错,“便便(pián)”是形容“肚子肥大的样子”,是一个中性词,不含贬义,不能错读成“大便”的“便”,不然就成了“一肚子粪肥”的骂人话了。  相似文献   

7.
“考查”和“考察”,读音相同,词义也相近,有时很容易混淆。“考察”一般没有特殊的规定,作为单位派出人员,可以到某地进行考察;而作为某个个人,只要条件许可,同样也可以确定自己的考察项目。“考查”,一般来说,是上对下的一种考核行为。比如,老师考查学生的成绩,组织人事部门考查干部的表现,等等。即使平级,也必须负有特殊的考查使命才行。 其次是方法不同。“考察”的“察”,主要是指观察、研究;而“考查”的“查”,则是指检查、核查、审查。前者主要是靠眼睛,可以不带任何先人之见,一切从实际出发,看到什么研究什么,结论是在考察之后形成的;而考查不仅靠眼睛,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五千年的历史近年发现的陶文、骨文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用汉字有七千多个,其中有不少字,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和用法也颇接近。对这类容易混淆的常用字,必须认真分辨,以免搞错。记纪“记”、“纪”读音相同,都读jì,用法也有相同的地方。“记”指记载,以免遗忘,由此引申表示记忆“记住”、“记得”、标志“标记”、“胎记”等。“纪”的本义是整理丝线,使有条理,由此引申表示纪律“法纪”、“纲纪”、料理“经纪”、“纪纲”等。二字都可表示记载、记忆,但使用习…  相似文献   

9.
《笑傲江湖》推出个名人令狐冲,这一下子“令狐”这个罕见的姓,地球人都知道了。“知道”了,却念错了。以我的耳朵也听了几百回的“令狐”,对的极少。“令”的读音有三:一读 Lìng,是量词,500张纸为一令,这个读音不常用,但也却很少听人读错。二读 Lìng,这是通俗读法,最常用,司令、命令、口令、绕口令、县令、时令、令尊……三是读 Líng,不常用,古地名令狐,姓令狐。令狐冲的“令”就应该读 Líng。不可以读 Lìng。这样说的根据,一是《现代汉语词典》,二是《普通话异词审音表》。所有名为《笑傲江湖》的电视剧,全没念对。我听到读对的也有,那就是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新闻联播,说到云南省省委书记令狐安时,读的是 Líng,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小知识     
“予”与“预”“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 ,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 ,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 ,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 ,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 ,含义也不同。“予”字有两种读法 ,读 yú时 ,作我解 ,即第一人称代词 ,是古代汉语常用字 ,如“予取予求”。读 yǔ时 ,作给解 ,如“予以”、“赋予”、“给予”、“赐予”、“授予”等。“预”字的读音为 yù,可解释为预先 ,如“预报”、“预备”、“预测”、“预告”、“预购”、“…  相似文献   

11.
“工夫”和“功夫”这两个词,读音相同,但它的意义用法是不同的,应注意区别。 大体说来,凡是和时间有关的,都用“工夫”,可以指占用或花费时间,如:王技术员只用了半天工夫就解决了一难题。也可指空闲时间,如:以后有工夫,我还会再来的。有时在方言中,“工夫”相当于“时候”,如:王教授深情地说,在延安那工夫,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大家的革命热情很高。 “功夫”则指本领、本事或操作、表演、学术、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如说某某杂技演员、武林高手有真功夫,某某人作诗、作画、  相似文献   

12.
奇葩·奇芭错例: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芭。辨析:“奇芭”应为“奇葩”。“葩”(pā)即花,“奇葩”本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如“奇葩异草“。又常用于比喻义,喻指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非同一般的人或事物。“芭”读bā,虽与“葩”字形相近,但却是指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现多组成“芭蕉”一词,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或这种植物的果实。由此可见,例句中的“奇芭”应为“奇葩”。乞求·企求错例:翟某在法庭上痛哭流涕,苦苦企求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辨析:这里的“企求”应为“乞求”。“乞求”与“企求”读音相同且词义相近,但用法有所…  相似文献   

13.
在汉字中,“两”和“二”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它们不但写法各异,读音上不同(前者读liǎng,后者读èr),含义上也是有着明显、严格的区别的。如表示数目,《现代汉语词典》时其即有专门规定:“二”一般仅指“两样(的东西)”,如“二房东”等;而“两”通常则用于量词和“半、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乐律学上,“十二律”体系构成了理论和技术的基础。十二律即测试音高的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其名称原有分歧,后来才逐渐统一为:(1)黄钟,(2)大吕,(3)太簇.(4)夹钟,(5)姑洗,(6)仲吕,(7)蕤宾,(8)林钟,(9)夷则,(10)南吕。(11)无射(yì),(12)应钟。单数律名称“六律”,双声称“六吕”,合称“六律六吕”。《周礼》一书中称“六律六同”,《国语》一书中称“六律六间”。十二律体系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程。关于远古时期的乐舞,《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有三人执牛尾,投足而歌的想象或传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盆,内壁上面着三组舞人形象,每组五人,手拉着手,化装跳舞,动作  相似文献   

15.
“相”、“象”、“像”三个字的字音相同或相近,由它们分别组成的词,有的词义也相同或相近,但人们难以把握,常常弄混。“相”是个会意字,《说文解字》:“相,省视也”。    相似文献   

16.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17.
“本报通讯员”,虽标为“本报”,实并非专门为“本报”采写新闻稿件的处在基层的专职或兼职“爬格族”。他们既是基层党委、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吹鼓手”,又是新闻行当里的一个特殊群体——编外记者。 许多从事这项工作十年以上的人都曾有过一段辉煌历史,但现如今绝大数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为何?苦思冥想也还是觉得懵懵懂懂,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相似文献   

18.
“刹”有两个读音。一读Cha,如“古刹”、“刹那”。“刹那”是梵语的音译词,指极短促的时间。解放日报去年12月18日头版头条消息中,把“一刹那”错为“一霎(Sha)那”,头版右下角的言论中干脆用“一霎那”作标题。“刹”和“那”两个字表示一个词素,拆开来就失去本来的意义。这里该用“刹”而没用。但是,中国青年报今年2月4日《维纳斯,与美的评判》  相似文献   

19.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一词,除了物质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外,我们常用的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妊娠反应”、“化学反应”、“他的演说得到的反应很好”等。“反映”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里字音相同,字义相近的字有很多,“作”和“做”就是其中的一对。 “作”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起也,从人从乍。”它的本义是“兴起”。由“兴起”引申出许多义项。《说文解字》中没有“做”这个字。《康熙字典》里说它是“作”的俗字。在现代汉语里,“作”和“做”的意义仍然相近。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和严格地区分它们,才不会用错。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作”(zuò)有 7 个义项:①起:振作/一鼓作气。②从事某种活动:作孽/作案。③写作:作曲/著作。④作品:杰作/佳作。⑤装:作态/装模作样。⑥当作,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