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李晓宏 《考试周刊》2010,(38):54-5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构建动态性生成课堂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生命个性的关注和张扬,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呢?  相似文献   

2.
贝思思 《中学教育》2010,(11):36-40
当课堂教学不再简单地被看作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开始关注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便或多或少地生成出一些新元素。这些新元素引导着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真实生命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资源"做出解释的基础上,探讨"资源"生成对于教师、学生及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资源"生成面临的尴尬问题,并以教师为着眼点探究课堂教学中促进"资源"生成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在精心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智慧将教学演绎的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动态生成"这一教学名词不断闪现于我们的眼前,激荡着我们的思维。所谓"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即语文课堂目标的实现,是在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同学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间,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思维与习惯等建构的一个教学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发展呢?  相似文献   

5.
宋士国 《考试周刊》2011,(76):166-167
思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互动、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如果灵活处理这些课堂"生成",突破"预设",就能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形成品德,打破传统品德教学的说教、被动接受的模式,使品德教学变得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正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突破"预设"的囚笼,变"预设"为"生成",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把课堂教学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确立学生学的"主体",浅谈了三个教学策略:关注"对话过程",保证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关注"学习过程",保证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关注"教学过程",保证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相对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教学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能力生成与开发的过程。然而,当前诸多教师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上仍受制于"活动单"、束缚于教案。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9.
所谓"动态",即运动着的变化着的状态,课堂教学中的运动变化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所谓"生成",就是形成或达成许许多多不可预见的教学资源。"动态生成"教学就是在上述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中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动态生成"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黄冬林 《现代语文》2009,(10):70-71
所谓"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动态课堂生成过程中,将出现新情景、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甚至衍生出新内容。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推进课堂互动,彰显动态生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把"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的和谐共舞,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1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陆维一 《成才之路》2012,(33):51-51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中,会衍生出许多丰富、鲜活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如何把握这些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就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变奏",或循着学生的思维想开去,发现学生的困惑、理解的偏差;或挖掘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中与教学有关的元素,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无痕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教学,是从研究学生课堂表现入手,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思维反应来组织、规划教学活动,把学生课堂上的随机表现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成为教学的一个契机、一个升华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一些不理想的、形式主义的"动态生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用动态生成目标审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才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生成性教学,就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使过去单调、刻板、枯燥的课堂变得越来越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重心转移。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生成呢?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本文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弹性教学方案,灵活驾驭实施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影响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与建构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本文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弹性教学方案,灵活驾驭实施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影响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与建构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管洪涛 《当代教育科学》2007,(3):112-112,114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也频频出现。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词语,"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任何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活动下生成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面性的特点,"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生成",课堂会变得封闭僵化,没有活力。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想教学,而要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