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人,心中所产生的美感却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环境里面对相同的美的事物,内心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在绘画过程中人的审美心理是如何产生和体现的呢,本文将从审美心理的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否定中不包含肯定,审美不等于肯定,否定与肯定不同而并立,是否定主义美学的基本观念之一。传统美学中的“肯定”不能区分材料与性质的不同质、认同与创造的不同质,而审美由于是摆脱依附、循环与认同的状态,所以审美作为特殊的价值追求,不能被解释为肯定 。关键是:审美的超越其性质在于“离开”而不是“克服”,所以审美不是优于 非审美,美感也不是优于快感,而是两者不同而并立形成当代完整人格。  相似文献   

3.
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反映和体验,是审美主体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获得美的认识,并伴随情感心理,产生美的感受而萌发爱的心理。从美感形成的心理因素和心理过程来看,美感作为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是审美主体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的过程,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审美外观     
本文是作者根据新著《审美中介论》(62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将出版)的一章改写的,从中介理论出发,对审美外观(形式)作了探讨:美所涉及的不是事物内部的实在(实体),而是事物外部的形式特征,形式的历史发生——人体装饰与工具装潢,形式美的积淀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审美态度的直接对象是形式美,形式美感的生成功能就是审美态度,“形式美——审美态度”有共同的系统质.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美学的探索表明,绘画是绘画者自我生命和心灵的艺术化投射,是以审美为基础的创造过程。绘画教学必须建基于审美取向之上,以审物之美、审意之美和审形之美为基础改进现有的教学范式。在绘画的审美过程中,美学场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物理场、心理场和文化场的融通为绘画者带来了美感体验。实证研究发现,个体在美学场中的美感体验是由内趋性等8个因素构成。绘画教学的审美取向要求教师重视美学场域的价值,从物理场、心理场和文化场三个方面做好绘画教学美学场域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两个世纪以前,德国美学家席勒在探讨人在审美中的理性与感性的交融并存时说过:“成为问题的是,人是如何为自己开辟道路,从日常现实走向美的现实,从纯粹的生活感走向美感的。”①这的确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美学论题。从人的需要来看,美感享受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需要。许多美学家认为:审美感是生活的伟大原动力之一,美感之增进能使人的生活方式、工作、娱乐等更加美好,从而更加珍惜人生、善待人生,带来生存活力的增强。 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告诉我们:不能离开人类社会实践来研究美的本质。因而美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美在身边,美在心间——有人对美的存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回到当下,没有关注自己的心灵,而是太多地把自己放置于扰攘而纷乱的外在场域中,包括随波逐流,追赶时尚,等等;审美发现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幸福——它需要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体验,需要有心灵的审视和情感的抚摸,要经过一个由生理感受转化为心理感受的过程;审美——走向心富。审美与心富是互为关系的,即,人的心灵的观照使审美成为可能,而审美实践的进行,则更有益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以及人生境界的提升。对于审美者而言,其中往往即含蕴了或可意会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正>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就是一种自学的审美过程,贯穿着审美因素,以能让学生产生美感,作为评估一节音乐课优劣的最高准则。而且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正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  相似文献   

9.
审美情感体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中审美主体的生理的以及文化的因素都在影响着审美感的取向,纯粹的感知化的审美在实际生活中是罕见的.在审美活动的三个级次之中,审美领悟和审美超越就注定了在审美愉悦一种审美情感之外还有审美感伤存在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则在人们对自身的存在境遇和各种心理创伤的记忆中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0.
审美过程     
审美主体在客观现实中的美的作用下,经过形象思维活动,进行由表及里的审美判断,获得美感享受的过程,就叫审美过程.它既受审美客体的制约,又受审美主体的认识、情感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审美过程中,我们首先碰到的是审美对象的选择问题.大千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美千千万万,它们作用于审美主体,有的能引起美感,有的却不能引起美感.这种选择由什么决定的呢?决定于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两方面的诸多因素.从审美对象来说,那些强烈的、新异的、活动变化的事物最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比如,"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看",倒不是因为红一定比绿更美,更动人,而是相比之下,红比绿给人的感觉更强烈,因而更易激起人的美感.同样的道理,时装能取代原来的服装而流行于世,在于其款式的新颖更能给人以美感;电影比图片展览更有吸引力,在于它的变化、运动更能使人领略到事物的"动态美".从审美主体看,人们往往对那些能够满足自己审美需要的事物发生兴趣,引起注意.所谓审美  相似文献   

11.
鹿月华 《高教论坛》2004,(3):71-73,88
本文论述了美感中情感活动的三个层次:由审美对象触发的情感及其活动;由美的认识以及各种审美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美感、愉悦感受的情感;与审美理想相联系的审美情趣。以及三个层次的相互联系,以探究美感中情感活动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关键命题——审美对象(的内容与形式)与审美主体的感受(即美感)之间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历代美学家讨论的重点。而在中国古代,审美感受与审美对象的关系问题还突出表现为两个著名的命题之上——"声有哀乐"与"声无哀乐"。这样两种典型的艺术观,其背后反映的则是"美感"与"对象"关系问题上的两种对立性观点。  相似文献   

13.
张建国 《现代教育》2003,(17):89-89
体育审美过程,其实质是审美主体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这一心理活动是通过人的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来完成的。其心理活动的基本路线是: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美感享受。一般地说,通过感知,把握审美对象的完整形象;通过理解,更深刻地感受审美对象;通过想象,活化和丰富审美对象,体验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通过情感,  相似文献   

14.
文艺的审美似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从审美的现象上看,文艺总是给人们带来愉快、振奋.然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审美活动常呈现另一种现实:当我们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常常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甚至绝然相悖.就是作为审美个体的自我也常有这样的经验: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作品)时,有时以为其不美,以后,又觉得美不胜收;有时面对美的对象赞叹不已,仔细思量确不知其美在何处.文艺的审美是愉悦的,但一进入审美的自觉,我们便会感觉到审美活动的迷惘和困惑的存在.它无疑地对人们的审美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使我们能在文艺的审美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满足,达到审美的自觉,我们对文艺审美中的矛盾现象有必要去作一些思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经由符号化的情感构形而生成的形式美蕴含了审美愉悦感,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美感共性。在审美变形过程中,现象世界中能够引起感官快感的形式法则与内在情感相契合产生了形式感,也蕴含了文化意义。审美共通感在长期实践中积淀于人类潜意识并作用于人的感官形成了审美普遍性知识。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教育过程。它不仅仅是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也是一种审美观培养、建立的过程。在体育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与学生相互为主体和客体,并产生不可逆反应。本文对体育教师作为审美客体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做了初步的研究,对提  相似文献   

17.
审美心理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在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而心理活动则指人的知、情、意.审美心理学也是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有人把审美心理学作广义的理解,使它等同于心理美学、文艺心理学等.研究审美经验是必要的,而研究审美经验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是对审美心理要素的描述,也就是人们常常论及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美学研究领域里,对于美感的研究由于受心理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所以,关于审美过程的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功能、性质、作用以及生理机制等问题,还未能作出确切的、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例如对在审美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作用的审美经验的核心——审美注意的分析研究。因此本文拟就审美注意的性质以及在审美过程中的一些外部特征、引起和保持审美注意的主客观因素等方面作一些初探,以抛砖引玉,引起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以情的感染为本质特征的审美教育,其基本施教方式是有别于伦理观念、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它不能用纯粹的理性灌输进行教育,而只有让学生在感性直观中理解,在审美愉悦中陶冶方易奏效。感性直观、情感愉悦从何而来?必须借助于审美媒介。但审美价值的实现还有赖于审美主体的心理构建,而作为审美施教中的美感效应又得体现出施教者的预期性。因此,美育运行机制应该是施教者从施教的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审美心理结构,选择最典型的审美对象,布置最有利的审美氛围,以诱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行观赏玩味,主动热情地投入审美创造,最终产生预期审美效应的综合过程。这种复杂结构称为审美情境,似乎怠慢了审美主体及施教者,称为审美活动又失之笼统。心理学引进了物理学的场论创造了“心理场”的术语,我们也可仿它,名为“审美场”。不言而喻,创设审美场是整个审美教育中最为基本的工作,因而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正直觉是发明的根源."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凯德洛夫语)数学创造性研究活动的许多实例表明,美感与直觉紧密相关.审美的直觉力越强,发现和辩认隐微的和谐关系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数学解题能力也就越强.1.观察分析、预测结果当人们面临一个课题或解一道数学难题时,往往先对结果作一种大致的估量或预测,而不是先动手计算或论证,有些问题则必须先用猜测的办法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