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为法官,徇私枉法,××区法院魏兴川被开除出党——”小刘把一张晚报扔给小张,忿忿地说;“怪事!执法犯法,应该罪加一等,开除党籍就算完了?”小张拿起报纸,接着念道:“本报讯:经××区委批准,中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日前决定开除魏兴川党籍——”念到这儿,小张不屑地哼了一声,又把报纸扔给小李,一边说:“党员犯法,开除党籍,群众  相似文献   

2.
一家省报收到一篇批评街道执法队“执法犯法”的报道,编辑即刻编出并配写了言论,清样也印出来了,准备隔日见报,不料在编前会上却被“枪毙”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街道管辖的,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而且报社也处于其管辖区内,弄不好会“捅漏子”,“惹麻烦”,“吃不了兜着走”。  相似文献   

3.
一家省报收到一篇批评街道执法队“执法犯法”的报道,编辑即刻编出并配写了言论,清样也印出来了,准备隔日见报,不料在编前会上却被“枪毙”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街道管辖的,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而且报社也处于其管辖区内,弄不好会“捅漏子”,“惹麻烦”,“吃不了兜着走”。  相似文献   

4.
2004年初夏的一天,在陕西省崔家沟监狱某分监区谈话室,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服刑人员,神色凝重地对记者谈起他怎样从一个执法者蜕变成一个囚犯,和经过监狱教育改造、自己深刻反省后得出的沉痛教训。他唏嘘不已地说:“如果能有来生来世,我说啥也不敢做违法犯罪的糊涂事了!”他叫樊斌堂,今年39岁,曾在西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就读4年,大学毕业后在检察机关工作了13年。但他却因执法犯法触犯刑律,于2001年11月14日,被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终审判处有期徒刑8年。  相似文献   

5.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法律如果没有舆论的支持几乎毫无力量。作为有效力量的法律,它依赖舆论甚至要比依赖警察的权力为多。”面对一些人的执法犯法,面对一些地方、一些人搞腐败的严重局面,新闻舆论负有重要的监督责任。 一、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基本形式之一 新闻舆论监督是反腐败的利器。1978年以后,我国的反腐败开始步人常规化、法制化轨道。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由国家机关为主体实施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国家内部性监督作为反腐败的常规手段和重要依靠力量得到了加强。然而,有效地抑制腐败和健全监督机制,要求我们在加强司法、行政监督的同时,还必须发展外部的社会监督——公民和社会群众组织、人民团体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社会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中最具民主性和最能反映人民群众意志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6.
梁琼辉 《大观周刊》2012,(49):59-59
为进一步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检察人员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法律监督能力和执法公信力。近年来,我院根据《贵州省人民检察院2009——2013年大规模培训检察干部工作实施方案》、《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指导意见》和《贵阳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道德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的好恶,支配人的行动。那么,在新闻活动中,记者的道德感同样会影响到记者对新闻的价值取向。道德感强的记者,他的责任感也强,他的笔触所向绝不是粉饰太平、讨好官员,他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在他看来:推动社会前进、推动改革发展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他会给那些阻碍社会前进阻碍改革发展的腐败堕落、行贿受贿、执法犯法、敲诈勒索、贪污盗窃、任人唯亲、打击报复等丑恶  相似文献   

8.
《法制在线》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宣传依法治国,宣传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歌颂法治战线先进集体、英雄人物的动人事迹;通过典型案例,普及法制知识;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反腐倡廉,针对时弊,匡扶正义,努力促进解决执法犯法,司法不公,违法不究等问题,为当事人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9.
正确开展舆论监督,乃是党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报纸增强自身战斗力、吸引力和权威性的重要一环 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重任,而舆论监督则是舆论引导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的监督,保证政令畅通。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因此可以说,正确开展舆论监督,乃是党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等九家中央部委联合发起的一场打击新闻敲诈、围剿新闻敲诈的行动正在全国迅速推进。一些报刊被明令停办,一些报刊被停业整顿,一些记者站被予以取缔,一些记者被吊销记者证,一些编采人员被列入了黑名单。所发生案件可能会有各不相同的来龙去脉,各不相同的发生、发展背景,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其之所以被查处,都是因为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报刊正在加强对法制的宣传。但是新闻界的同事是否都已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是否都坚信我们国家可以实现“法治”?对这些问题,不是仅用一个“是”字或一个“否”字所能准确地回答得了的,因为现实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人对有我们国家实现“法治”的信心不很坚定,他们一遇到某个领导人执法犯法或者以权压法,就形而上学地认为“权大于法”的现状不可能改变,于是自已干了违法事也毫不在乎,说什么:“高干也不守法,我们卒娃子算个啥!”于是,他们接受犯罪分子的贿赂,变  相似文献   

12.
时下,“老板”一词相当流行。不光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被人称为“老板”,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甚至一些党政干部,也被恭维成“老板”。由此还派生出一系列的“老板”用品:写字台被称为“老板桌”;一些商品被冠之以“老板”牌;日常生活中大到穿靴着衣,小到  相似文献   

13.
看一看现在的一些传播:负面因素被过度解读,被夸大为我们国家的本质;一些知识精英放弃文化上的自我,否定掉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积淀的最起码的美感,自认污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收看电视新闻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镜头:公安、工商执法人员在检查发廊、卡拉OK厅等营业场所时,在新闻灯的照射下,一些有“三陪”和色情嫌疑的洗头妹、坐台小姐及顾问一脸的狼狈相;在慰问、援助等活动中,一些被援助的弱者,特别是一些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窘困相,被暴露无遗;在交通事故现场,血淋淋的画面惨不忍睹;在案发以后,犯罪嫌疑人当即被堂而皇之“亮相”。如此种种,不能不令人感受到少数电视人对人文精神的漠视和法制意识的淡薄。笔者在几年来的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类镜头要加以规避:  相似文献   

15.
新闻无所谓冷热之分,但在采访一线,人们通常将一些关乎社会民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称之为热线部门,被记者们认为是新闻富矿,如:交通部门、房管部门等等。相反,一些看似与百姓生活关系不大的部门,如:林  相似文献   

16.
说‘吹’     
“你给我们吹一吹,怎么样?”一些渴望被宣传的人经常对一些通讯员这么说。“吹”什么呢,挑出一点成绩,吹嘘捧场。还有另一种情形,即是我们的一些通讯员主动要为别人“吹”。常听到这样的话:“我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传媒科技》:浙报集团目前是否涉及人工智能范畴的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关注点有哪些?蒋纯:先说个情况,一些技术名词,现在被滥用的厉害。比如"大数据"一词,有些公司或者单位拿着几十GB级别的数据就说是大数据,这其实谈不上是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一些概念,也在被泛化。还有最近媒体圈比较热闹的机器人写作,  相似文献   

18.
报载,“街头不健康书刊死灰复燃”。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扫黄”和整顿清理书刊市场一年之后的今天,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再次重返书刊市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注意。这些不健康书刊进入书刊市场从出版的形式上不外三种情况: 第一,一些以前已被明令取缔、查禁的有淫秽、凶杀内容图书再次被  相似文献   

19.
谁是记者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谁都可以采访,谁见到记者都不免有点紧张,生怕说错了话,泄露了秘密,被曝了光。有人反驳道:记者也只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御用文人,是一些高音喇叭(只知道传达上级指示,拼命地堆砌辞藻说漂亮的大话的人),是吹鼓手(专门找一些有钱有势的  相似文献   

20.
常常爱看一些美术评介文章,又常常生出一种被蒙哄被愚弄的感觉。好似大热天切了个大西瓜却是个娄的,买东西碰上个伪劣的“名牌”货。读报,见文学家孙犁著文指出:“近年来,文艺评论,变为吹捧。或故弄玄虚,脱离实际。”他还直言:“有些作家大谈京剧,多皮毛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