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说图片的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那么也可以说画面的现场感是新闻摄影的灵魂,摄影记者必须调动各种拍摄手段,有效记录事件赖以真实存在的原生态,通过画面现场感让新闻摄影"抓眼球、撼人心"。笔者从多年的新闻摄影实践中体会到,要强化新闻摄影的现场感,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旁敲侧击     
会议摄影或者说会场摄影,可以说是中国新闻摄影中一道避无可避的“坎”。尤其对于党报来说.政务新闻是重中之重。既然逃不开,就要想尽办法把“开会”拍好。摄影记者都知道,拍会议是块难啃的“骨头”,通常环境单一、光线差、人物变化也不多,以往拍会议无非就是“排排坐,拍人头”。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融合时代的摄影记者要既会拍照片,还能拍视频;要会采写文字稿,还要懂得编。投身融合大潮,摄影记者才能成为合格的全媒体记者。笔者通过亲身采访编辑的四则图片专题故事,说说新闻摄影在当下全媒体时代的作用和摄影记者的担当。一、韩亚空难事件:手机摄影出彩2013年7月6日(美国时间),韩亚航空214号班机在美国旧金山机场降落过程中发生事故,客机燃起  相似文献   

4.
说到摄影摄像我们先要讲讲"光",简单的说,摄影摄像就是捕捉光,捕捉得好,所产生的照片效果就好。本文探讨了对摄影摄像过程中光线应用进行了概述,进而分析了摄影摄像中的光线类型,并从白色反光板对摄影摄像布光、闪光灯在摄影摄像中的应用、闪光灯结合现场光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摄影摄像中的光线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5.
1928年,世界新闻摄影的先驱莎尔蒙,以摄影记者身份出现于国际外交场合,创造了"小相机+现有光线+不干涉对象"即"抓拍"的摄影方法,并提出新的摄影美学观念——"向受众展示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表现新闻人物的现场真实形象,比影像清晰而形象呆板更具价值。"从此,抓拍这种摄影方法很快流行于世界各国。不可否认的是,新闻摄影的确是"抓拍"的艺术,而"抓拍"又恰恰是新闻摄影的关键所在。在新闻摄影中,抓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胡凯 《传媒观察》2014,(6):60-61
正与文字记者不同,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摄影作品的实践中,往往更多会考虑如何通过新闻图片来传递信息。有些摄影记者认为新闻摄影主要是靠"个人感觉",不用遵循什么"清规戒律"。实则不然,新闻摄影也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拍摄新闻作品也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如果仅凭"个人感觉"则会事倍功半,影响新闻摄影作品的效果。一、创新表现手法,新闻摄影也可以"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7.
纪实摄影作为新闻摄影中最受读者喜欢的一个种类,越来越表现出强盛的生命力,不仅广受平面媒体的青睐,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感染力也越来越强,成为摄影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体会,谈谈纪实摄影的有关问题,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纪实摄影的特性是"纪实"这里的"纪",也是记录之意,记述之意,只不过它与文字纪实相比,所用的是相机,表达的方式是图像。它与单幅新闻  相似文献   

8.
摄影记者,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摄影记者.在一次次的灾难报道中,我会问自己:面对撕心裂肺的场面,摄影记者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在这样的命运交汇点,有些人做的事、说的话,带给我对摄影和生命的不同感悟.  相似文献   

9.
安涛 《新闻知识》2012,(8):96-97
1928年,世界新闻摄影的先驱莎尔蒙,以摄影记者身份出现于国际外交场合,创造了"小相机+现有光线+不干涉对象"即"抓拍"的摄影方法,并提出新的摄影美学观念——"向受众展示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表现新闻人物的现场真实形象,比影像清晰而形象呆板更具价值。"从此,抓拍这种摄影方法很快流行于世界各国。不可否认的是,新闻摄影的确是"抓拍"的艺术,而"抓拍"又恰恰是新闻摄影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网片的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那么也可以说画面的现场感是新闻摄影的灵魂,摄影记者必须调动各种拍摄手段,有效记录事件赖以真实存在的原生态,通过画面现场感让新闻摄影“抓眼球、撼人心”。笔者从多年的新闻摄影实践中体会到,要强化新闻摄影的现场感,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位新闻摄影记者,如何才能在新闻发生的时候抓住最精彩的一瞬间,笔者这几年从事新闻摄影的过程中,体会颇多。  相似文献   

12.
曾朗 《新闻界》2000,(4):43-44
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摄影家石少华在《新闻摄影与摄影记者工作》中指出 :“作为一个摄影记者 ,他最主要的本领 ,仍旧是应该学会掌握生活规律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不干涉对象 ,真实、迅速、生动地拍摄出照片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抓拍。抓拍是摄影记者在新闻事件正在发生的现场 ,用不干涉对象法 ,在对象自主的自由的活动中 ,选择抓取镜头的一种拍摄方法。它是新闻摄影最基本的方法 ,是摄影记者采访的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也是最难驾驭的基本功 ,要求摄影记者具有在瞬间内看到、想到、抓到的特殊本领 ,必须具备三快 :眼快、心快、手快。《…  相似文献   

13.
徐斌 《新闻实践》2005,(4):F003-F003
3月24日,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揭晓了,这是我国举办的国际级新闻摄影大赛的开端之作。这项赛事酝酿了近十年,它又被为"华赛",似乎意在比肩世界新闻摄影顶级赛事"荷赛",因而格外引得国内新闻摄影界的瞩目。值得我省新闻摄影界关注和自豪的是: 《都市快报》摄影记者傅拥军拍的《对话幸存者》,获得了"华赛"14个类别大奖之一的"文化与艺术新闻"类金奖。这可能是我省摄影记者迄今为止在国际级新闻摄影赛事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让我们来凝视这幅《对话幸存者》(图一):一位参观者正停留注目一幅"9.11"题材作品《幸存者》。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的大脑,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摄影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价值进行探讨,对新闻摄影记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新闻摄影质量,提高阅读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码摄影器材的逐渐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创新,全民摄影时代已到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将拍摄的作品上传和分享,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这对于专门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记者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甚至给新闻摄影记者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作为专门的职业化工作者,应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资源,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与"路人照"形成明显的差异,以获得生存和发展,为受众提供更多具有美感和新闻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是新闻摄影采访的根本途径,也是摄影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抓拍则是摄影记者的主要拍摄手法,也是许多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得以产生的必要手段。 现在有这样一些论调:既然在新闻摄影中提倡抓拍,那还有必要搞调查研究吗?新闻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照片出手要快,哪有功夫去  相似文献   

16.
600:0。第3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结束了,中国大陆137名摄影记者送去近600幅新闻照片参赛,获奖记录表上显示为零。这个结局,对自我感觉良好的摄影记者(包括笔者在内)无疑是当头一棒。这一棒打得我们清醒了许多,使发热的头脑渐渐地冷静下来,理智地回顾已走过的路。近年来,我国新闻摄影已从僵死的胡同里艰难地走了出来,新人新作不断涌现,形势发展有利于新闻摄影事业。但是,从最近两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结果(包括全国十佳摄影记者的评选)来看,暴露出许多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是致命的,如果解决得不好,我国新闻摄影在一个时期内将处于徘徊状态,滞后于国际新闻摄影的状况也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其主体身份是记者。因此,过硬的摄影技术是前提,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采访、写作功力。笔者结合地市报新闻摄影工作经验,谈谈对做一名合格地市报摄影记者的浅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新闻摄影以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的瞬间,去反映事件的发展流程。如今,随着数码相机、拍照手机大普及,方便快捷而又几乎是零成本的前期制作,让随便哪位摄影爱好者都能成为草根摄影记者,报社专职摄影  相似文献   

18.
我在上海<文汇报>担任摄影记者已经25年了.如今,人类已经进入数字时代,摄影记者也常与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为伴.我虽是一个新网民,但作为传统媒体的摄影记者,如能借助网络媒体,使自己的作品为更多的读者所欣赏,能和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岂不是一件快事?于是,我请"开心宝宝工作室"帮助,制作了自己的网页,请各位常来看看:http://wwwwangzhan.com.cn.目前,网页的主要内容选自<臧志成摄影作品选集>,以"环境保护"为主线,用风光摄影、人物摄影、社会新闻摄影和摄影理论作品等形式,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新貌,探讨摄影艺术.  相似文献   

19.
摄影记者如何充分发挥新闻摄影本身的特点和作用呢?笔者根据从事多年新闻摄影特别是近两年的实践认为,加强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充分发挥摄影部的集体力量和智慧是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策划,也就是出谋划策。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不是要求摄影部主任和摄影记者凭空想象,设计一个草图,然后用图解的方法去表现新闻,而是要求摄影部主任和摄影记者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抓住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很多摄影记者而言,"扫街"是必备的功课;这里有许多好的新闻题材等待发掘,这里是许多摄影新兵开始战斗的地方;"扫街"怎么开始?有哪些规律?以下是我在"扫街"过程中的收获。"扫街"扫到"第一桶金""看来你也是能单打独斗的人,就放心在我们这里干吧。"仔细看过摄影作品后,杭州钱江晚报社摄影部副主任马延涛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不仅让我备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