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加深对举国体制的了解,验证举国体制是否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的种种疑问,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体育文化学的视角对中国竞技体育背后所蕴涵的文化进行了解析,阐述了体育文化与举国体制的关系以及中国体育文化传统对举国体制的影响,提出了完善举国体制要以全面的人文体育观为指导,发展举国体制要重视发展体育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人文体育教育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人文体育教育一直没有确立体系并且构建逻辑起点,致使学科无法完成理论演绎,形成经验主义特征,缺乏理论价值.体育人文学的逻辑起点,是对体育学科与人文学科的辩证性质断定所形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人文属性二重性命题,探索传统体育学科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的实践意义.从"体育领域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交融"、"以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人的精神文明"、"体育对人的全面现代化的追求"三个方面,完成对人文体育观的逻辑起点建构,使体育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举国体制是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重要形式,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也渐渐给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问题.文章在举国体制概念综述与研究述评的基础之上,对举国体制未来发展进行分析,通过体育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体育管理体制的多元化、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等思想、制度、物质三个层面的改革保证我国体育体制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先秦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基本理论入手,探索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先秦时期,在不同的思想背景和治学传统下,形成了儒家社会化身体观、道家自然化身体观、医家实体化身体观;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各有千秋,共同筑造了中国古代先秦身体观的理论大厦,这三者分别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施加了社会化、自然化、和实体化的影响;诞生在这一片身体观土壤中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在社会伦理层面、万物自然层面及人体自身生命结构层面对当代体育文化有所补足。  相似文献   

5.
树立全面的阵地观,善于驾驭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阵地,突出思想文化建设主阵地,积极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思想道德创建活动;树立全面的资源观,积极开发体育思想文化资源;树立全面的资产观,科学运用体育思想文化资产;树立全面的效益观,整合体育思想文化资源,追求体育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校体育呼唤"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教育与体育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和发展,随着传统"生物体育观"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淡出,学校体思想进入了"人文体育观"的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体育理念体现对人的关怀,倡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新一轮学校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抓住北京奥运后的发展契机,在充分论述体育理念的升华是促进中国体育政治发展的前提下,论证了体育举国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相关性,得出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在机构层面即硬件上的措施和在理念层面即软件上的进步两个方面有力地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再论举国体制的坚持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举国体制利弊共存的现状,指出举国体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继续坚持,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完善。应该从全面提高我国体育的综合实力入手,对举国体制继续完善,优化资源配置,追求效益产出;注重科技投资,项目均衡发展;训教有机结合,教体协调发展;改革管理体制,持续和谐发展。最终建立以中国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举国体制战略观。  相似文献   

9.
体育文化在人的文化转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文化转型是现代化的深层内涵,是人的自身现代化的核心。体育的文化价值使体育在以文化转型为核心的人的自身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价值引导和观念更新的作用。体育文化在人的文化转型中发挥着三个层面的作用:器物层面的体育文化造就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的身体素质,制度层面的体育文化制约着进入体育系统中的人的主观心态,精神层面的体育文化满足人对体育的意义与价值追求。当代体育文化建设的责任在于加速体育价值观念的更新,努力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体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解释多达46种,主要是从制度、体制、机制3个不同层面给以解释,并且,较多的解释因对制度、体制、机制涵义区分不清,造成对举国体制的不同理解。在分析体育制度、体育体制、体育机制的含义,以及3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举国体制发展"从追求效率到以人为本"以及"政府投资为主将形成举国体制的短板"的观点。举国体制发展贯穿"以人为本"思想的途径主要有:(1)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需求;(2)全面发展运动员素质;(3)保障运动员权益;(4)立足运动员竞技能力可持续发展。举国体制发展的资金来源是以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以制度保障社会投资的利益预期,促进体育竞赛项目职业化,最终形成全民体育的体制。  相似文献   

11.
弘扬我国传统体育,取其精华,用之于民,搞好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类的身体素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只有把我国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既健身强体,延年益寿,又达到充分表现其竞技性和表演性,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之目的。文章从传统体育的功能出发,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对改善人类的形体、气质等非语言艺术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重构面临自身包容性差,表现形式落后,缺乏现代文明因素;民众文化自觉性不够,对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度低,传承机制脆弱等困境。提出应当通过吸纳西方体育中先进文化因素,丰富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改进表现形式;增强民众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树立"文化主体意识";将传统体育引入学校教育;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的建设以及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全民健身体系等对策来进行传统体育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搜集整理有关大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典型素材,研究认为有效实现大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育人功能的主要路径有重视人文关怀,促进人物和谐,提供优越的体育运动环境;渗透人文元素,传承大学文化,熏染优秀的体育文化传统;折射大学理念,彰显大学精神,陶冶高雅的体育文化氛围;利用资讯媒介,传播体育信息,滋养广博的体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4.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中国体育和民族工作改革开放的创新举措,但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面临严重的锦标主义等发展的困境,亟需理念更新,树立文化保护和文化多元的意识,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遵循"分享运动"的发展理念,对于促进民运会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寻求文化强国发展之路上,反思中国过于西化的体育人文精神.中国现代体育源于西方,既有西方的文化渊源,也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涵义.从文化脉络上分析中西体育之异同及其本质,认为中国体育应更好地承载道、理、情和意境等概念性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16.
确定民族传统体育当代使命,深化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建设,努力实现使命,对我国文化强国打造,意义重大。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当代使命,要做到:创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体系、构建文化理论体系、科学统筹规划发展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对媒介传播路径的利用和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地理背景下萌芽、发展的中国传统体育,是和西方体育体系相对的。中国传统体育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审美特征。中国传统体育是由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使用的,它存在与民俗生活的各个角落当中,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精、气、神"的重要体现。从文化、审美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明晰中国传统体育的组成和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体育领域中的符号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在一个既超越又包含两个思想传统的统一性大格局中来辨析异同、各得其所,此一趋势迫使我们必须寻求更有效的方法论工具。符号性是体育的根本性质之一,以被称为文化现象结构和功能的解剖工具的符号学为方法论,可系统和有效地提升体育人文精神诠释的精确性,有利于创新当代体育思想。对体育符号的结构、类型及影响体育符号生产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9.
湘鄂渝黔边区城市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阐述了湘鄂渝黔边区城市社区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湘鄂渝黔边区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的可行性,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和湘鄂渝黔边区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体育有法治之理念而无法治之信念,致使法如涂脂而天下仍乱,这是看似渐入佳境的中国体育法治于深度推进中渐入困境之征兆。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中国体育人对法律不是无认知而是无认同。究其根由,既内因于信人不信法之国统的默化,无信仰实践之桎梏;又外因于唯成绩论的考核体系,法体二分的教育方式,以及封闭垄断的救济体制。参鉴外域经验并立足国人处境的权衡方案应是建构信念的外部促生之路。立足体育治理体制整体改革框架之上,内外结合实现法外体育人向法化体育人的自觉转变,是建构体育法治信念的具体攻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