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红春 《湖南教育》2002,(10):49-49
换位,顾名思义,就是交换位置。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和对方交换位置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若用来教育学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移花接木法学生甲在语文课上不做笔记,转过头和别人说话,被任课老师发现。任课老师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和老师顶起来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将他喊到办公室,随便地问:“你成绩较好,平时有同学向你请教过问题吗?”甲答:“有。”“那你告诉人家吗?”我问。“有时讲,有时不讲。”“你跟他讲时,他不听怎么办?”我又问。“没出现这种情况。”他答。“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呢?”我问。“那我就不…  相似文献   

2.
对“生活即教育”与“教学做合一”关系的两种看法,源于两种不同的假设,一种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全部来自教育实践,一种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这两种看法各有其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一种新的看法是,“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德育理论,这种看法要求对“做”的内涵做出全新的解释,即做事与做人相统一。本文从分析陶行知在真伪知识以及真理问题上的看法入手,阐释“追求真理做真人”中,“真”与“真人”的内涵。认为陶行知有自己的德育理论,他的道德境界蕴含在知识与行为相统一的教育理想中,蕴含在通过做事学会做人的德育理想中。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理想之路是让意念世界的“好教育”成为现实世界的“好教育”。现实世界的“好教育”首先是真的教育,其次是有效的和完美的教育,是基于教育现实的评价结果。意念世界的“好教育”首先是主观的和超越的教育,其次是美好的和进步的教育,是基于教育意念的理想结论。“爱智统一”是解决教育生活中情感问题和智慧问题的精神法则。意念世界中遵循了“爱智统一”精神法则的“好教育”,为现实世界的“好教育”的形成和评判,提供了一种意念样本和标准。  相似文献   

4.
《中文自修》2009,(12):54-56
写作离不开生活,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写作。对写作能力的检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感受、表现生活能力的检测。文章不能做到“有思想”,表达“真我”.动辄表现为假意崇高,空洞废话连篇,原因就是缺乏对源头活水“生活”的感受洞察能力,结果只能八股僵化,人云亦云。“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力求有新意”,首先强调的就是文章写作要“有思想”,然后这种思想的表达应是发自“真我”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前星期日来晚了,听说大家在此地讨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叫吃人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我不能参加讨论,没有发表意见。今天,又来晚了,现在我发表我的一点意见。吃人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我的意思,不如“说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所谓吃人教育,就是指传统教育而言的。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打倒吃人的教育。传统教育怎样是吃人的教育呢?他有两种吃法:(一)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他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他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他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在课堂里,只许听教师讲,不许问。好一点的…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要有职业理想 这是师德、师魂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价值观的最根本的表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教师个人的价值取向相统一为基础的职业理想,主要表现在教师爱、教育爱上面。这种“爱”是较之父母爱、兄弟爱、朋友爱,甚至情人爱更为博大无私,深沉久远的一种崇高的感情。台湾一位学者讲得好:“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古人云:“经师易做,人师难当”。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为人师表”,至多是个教书匠而己。9位新分配来我校的老师,在物欲充斥的今天,乐意来我校任教,并且在这次公开课活动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严肃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精力和知识献给学生,这就是职业理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讲好一堂课,不但是充分的说理课,也是充沛的情感表达课。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注入情感,把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情理交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良好的情感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教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又表现在学习兴趣上。教师的情感好…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一直受到较多非议,对它的争论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2008年《语文建设》第1期刊登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司副司长李宇明答记者问的一段话:“语文学界历来存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我觉得这一争论是无解的,别说语文具有人文性,物理、化学也具有人文性。语文具有工具性,数学、逻辑学也有工具性,老这样争论实在于事无补。”谈到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他说:“如何定位语文教育,问题很大,也很复杂。我主张从语文教学的目的上给语文教育定位。从目的上看,语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过好现代语文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上,有一个似乎老掉了牙但仍可新意迭出的提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需一桶水。把教与学的关系仅仅看作“桶水”与“碗水”亦即以多胜少的关系,是十分偏颇的,而且这种提法常常给人一种错觉:只要水平高,书就一定教得好。 前不久一位搞教研的同志跟我说,某日去听一位年青教师的课,课讲得并不理想,让人感到他的教学对象似乎并不是小学生,由此他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然而一位领导却说:“一个专科毕业生教小学有什么问题!”他说“主要是方法问题。”领导则说,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而教育观念转变的核心是在问题解决中去提高认识,在于中体会,在干中升华经验,在于中走出误区。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谈谈更新教育观念的问题。首先讲一件实事。在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学生正在用“爱”造句:爱劳动、爱祖国、爱妈妈……当教师让学生造几个音节的句子时,学生更活跃了:我们爱祖国、我们最爱伟大的祖国……没想到小X举手说:“我不爱祖国。”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没有批评或斥责小X,而是问他:“你爱你的家吗?”“祖国就是我们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提出了“强而弗抑”的主张。所谓“强而弗抑”。意思是要鼓励学生尽力钻研,切不可压制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见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强”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尽力钻研探索未知的愿望。激励学生萌发积极思维的动机,自觉地使寻求答案的认识活动有始有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兴激励之举,废压制之为,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有一次考试,我出了一个划分文章段落的题目。讲评试卷时,我照例先公布了标准答案,然后说明了理由。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比您多分了一段。我不要求改动分数,但是,我觉得我那样分也有道理。”我细心听取了他的意见,认为他的分法并不正确,便耐心地有针对性地给他作了解释。但是他还没有弄明白。我又换了个角度给他讲了一遍,仍无效果。于是,我只得表示他可以保留不同意见,有待以后解决。此后,每逢讲解文章的段落结构时,我总要有意结合那个学生的问题讲上几句,但始终也未能解决他的问题。一次,我又讲一篇课文的篇章结构,当讲到某处可以分段也可以不分段时,那个学生立即举手要求发言。我很高兴,以为他的问题解决了。可是他却说:“我比您多分的那一段,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既然可分可不分,分了也不错呀!”这一次,我仍没能解决他的问题。就这样,过了整  相似文献   

12.
一、幼儿科技教育的目的幼儿科技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科技知识亦或培养科学能力还是其他什么这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原则问题。我认为幼儿科技活动的惟一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综合性可能偏重智力性基础素质。近年来对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一些争论及科技教育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要害就在于此。所谓“小幼衔接”的问题,关键在于理解“衔接”的内涵,即衔接什么,我认为应该理解为“基础素质”的衔接,而非“基础知识”的衔接,否则难免使幼儿科技教育变成小学常识课。多年来“小幼衔接”问题解决得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此。其实解决了学前儿童…  相似文献   

13.
“三讲”教育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核心是讲政治。关于这一问题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有重要论述。江泽民强调 ,讲政治的第一点要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邓小平强调 ,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 ;毛泽东告诫全党 ,要坚定理想信念 ,建设新世界 ,就要继续保持优良的作风。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要带头讲政治 ,并把讲政治落实到认真搞好“三讲”教育工作中去 ,体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上 ,贯彻到党内生活里去  相似文献   

14.
我党历来重视青年学生的理想教育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个方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追求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关系到我国“四化”建设及我们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也是我党的一项政治任务。胡启立同志在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申:“青年一代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并把“理想”、“信念”看作“国魂”、  相似文献   

15.
有一首歌唱得好:“让我们手牵着手,去寻找幸福,你幸福我才幸福……”伫立于三尺讲台,有了学生的幸福,才有教师的幸福.教育家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理论》中说过:“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一点不假。“现代校长应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这话也不错,但总觉得有点喊高调,不着边际,有点理想国的味道。对于老百姓来说,真的很难寻求到一个好校长。来点实际的,告诉你我眼中的好校长是个啥样。  相似文献   

17.
信恒 《学子》2003,(2):9-9
“让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有崇高的目的。”这是曾经激励过一代学子的格言。不客气地说,当代学子似乎缺少的正是一种激情和高尚。所以,在重申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理应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出反思。追求崇高和卓越,才称得上是时代的英雄,生活的强者。勿庸讳言,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尤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常常是老生常谈,流于形式。这固然是使学生觉得理论说教“高、空、大”的客观原因,但从主观上讲,我们之所以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18.
“双差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成为教学一线老师的难题,对“双差生”教育的研究也很多,可实施起来并不见得有效,主要原因在于对“双差生”打心里就不喜欢,观念很难改变——他是“双差生”,他很让我头痛,他是我的麻烦.正因如此,观念上的偏见是造成“双差生”教育一直用力不少,见效不大。笔者认为,对“双差生”的教育有五忌,注意并做好这五忌,“双差生”教育必定会取得理想成效。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的理想是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以教育救国、教育建国、教育治国为途径,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建立民主共和国。他的理想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他的理想是崇高的,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过:"教育是没有物质实惠的神圣事业,有物质欲望的人压根儿就  相似文献   

20.
李晋刚 《教育评论》2022,(10):95-102
人类的崇高与尊严源之于人的德性。儿童道德启蒙的逻辑起点是这一根本问题的元问题。天性是儿童道德自启的根基与潜在。天性丰饶之白是儿童的道德自在,后天环境是制约儿童道德的他在。人性是儿童道德启蒙的可能与目的。自由意志赋予了儿童道德可能,感性产生道德激情,理性为道德立法。关系远近亲疏导致爱有差等,促进德性修为与伦理良序。教育是儿童道德启蒙的路径与工具。教育的德性就是通过知与行达到人生德性的目的。学达性天将“性”与“天”齐,经由教育的唤醒与他启,使儿童迈向理想人格和道德至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