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谈太极推手的合理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多方面对太极推手的合理用力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太极推手用手要张弛交替,劳逸结合,以逸待劳,不妄发击,充分利用人体重力和势能作用,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运动的惯性用力,合理运用摩擦力,要巧用螺旋力,以供学习太极拳的爱好者借鉴。  相似文献   

2.
梁凯明 《武当》2013,(8):20-21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技击的核心就是内劲的修炼。要想练好扎实的太极拳技击基本功,对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应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一、太极拳内劲的修炼在实战中,任何拳术都必须以"力"作为根本,太极拳也不例外,没有力就无法用于技击,只能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功法。太极拳讲究"放松"、"柔软"、"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等等,但并不是完全否认力的存在,而是要求每位初学者换掉天生的笨力,具备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柔弹性内力"——这就是太极拳内劲的修炼过程,也是个换力过程。学拳之初,必须严格做到无须用力。过了这个阶段,还要有较大的"本力"才行,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蛮力、犟力,而是  相似文献   

3.
喻承镛 《武当》2012,(11):20-21
"用意不用力"实为太极拳的锻炼要领之一。然而,对于什么叫做"用意不用力",人们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对于"用意不用力"这一要领理解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技艺和锻炼效果的不断提高。所以,要想不断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锻炼效果,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并从而理解这一锻炼要领的真正含义才行。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通过手去完成,如伸手提水壶,而思想是在水壶上,手伸出时是一种习惯本能。如果加以分析,动作的过程是手部先动,肘、肩关节反而后动,这就是生活中用力的方法。练太极拳时和上述的用力方法相反,思想在身内,手伸时要腰部先动,然后依肩、肘、腕、手的先后次序动,而不是手部先动。用力也比日常生活中小得多。因此,练太极拳要改变用力的习惯,重新学用一种由内到外的、有先后次序的用力方法,这个力必须是最轻的。这是很多人不容易理解以至学不好太极拳的主要原因。拳论“用意不用力”。练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倘若真不用力,哪里还是…  相似文献   

5.
《武当》2014,(1):24-26
刘德增:简化太极拳好简化太极拳是偏重养生的拳种,它遵循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和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说十要"、"论太极推手"等等太极拳名家的理论指导。它"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用意不用力","神为主帅,身为驱使","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满身轻利顶头悬","腹内松  相似文献   

6.
腿会跑粗吗     
早在晚清时代,太极拳先辈在修炼实践中就遇到推手的课题。看到推手习练者在操作中互相用力有碍太极功夫上身,用力有悖拳理的阴阳变化,从中看不到轻灵、松柔等太极功法的特性。陈鑫大师归纳出病手36种,在36病手中,将“推”列为病。京城杨式太极拳大师汪永泉,以避免猛推硬搡之误解称为揉手。揉手寓松柔、虚实、圆活,用意不用力。为了习惯说法,下文仍称谓推手。  相似文献   

7.
克利 《武当》2004,(9):22-22
太极推手最能体现传统太极拳的阴阳变化,举动轻灵,上下相随,用意不用力等诸特性。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名家马虹先生在《修炼太极拳之懂劲》一文中,得出了“‘打拳用意不用力’这句话不准确”;“打拳‘不用力’是不对的”等结论。马虹先生在该文中说:“力和劲,词义内涵是一样的……什么是力?恩格斯讲,从静止到运动,就是力的表现。力就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发生变形,都是力的作用。”还说“你不能否认太极拳是一种运动吧?运动就是力  相似文献   

9.
张君 《武当》2013,(1):17-19
一、太极拳之“劲” 提到太极拳,提到“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练习太极拳时常提到的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谙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用之力不是“拙力”,而是太极拳之“劲”。  相似文献   

10.
凡是习练太极拳者都知道"用意不用力"这一重要拳理. 太极拳不用力,那用什么呢?用"劲",用"劲"! "劲"和"力"从物理学上讲是一个意思.比如,我们说某人劲大,也可以说某人力大."力"或"劲"的物理属性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外形发生变化以及物体间相互的作用.它有三个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的用力,既有柔力,又有刚力,还有刚柔兼用之力。这样才能符合太极的用力。太极拳的练力程序为:轻力、柔力、刚力、巧力四步骤。 轻力练拳架是对初练太极拳者的要求。拳论曰:“用意不用力。“强调了用轻力练习。这种练法是为了催其僵劲,增加肌肤灵敏感而提出的。如果从高层次技击角度讲,还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太极拳技击中的力学原理、杠杆原理、惯性原理、合力原理、力偶原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太极拳具有极强的技击性。太极拳动作缓慢,用意不用力,是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表明了太极拳与一切凭蛮力与敌拼搏的项目不同。  相似文献   

13.
孙万智 《精武》2009,(6):54-54
“四两拨千斤”这一武术技法术语初见于太极拳《打手歌》:“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谓顺势借力,以小力胜大力。在太极拳推手过程中,凡加引化劲于对手动作上,诱其落空,或者先化后粘,逼使对方陷入不利地位,或者以横拨直,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梅永顺 《武当》2011,(9):13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式名称,虽然与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相同,但是拳式动作却是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这里介绍的"搂膝拗步"只是其中的一个拳式动作。在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搂膝拗步之拳式动作简单松柔,用意不用力,运行轨迹走的是正面方向。与之相比,我所习练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  相似文献   

15.
张君 《武当》2008,(10):18-19
提到太极拳,提剑“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谐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用之“力”并非“拙力”,乃是太极之“劲”。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而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能否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魏威 《健与美》2023,(4):119-12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是一种综合性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太极拳的重点在于练神、练意、练气,讲究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为增进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文章首先对太极拳进行了基本论述,其次对太极拳的动作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太极拳的练习及传播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旧题重提用意不用力是一个老话题,是杨澄甫口授《太极拳术十要》之六,是一条练习太极拳的基本法则,也是内练一口气的门槛。这本来是一个明白易懂的练拳方法,只要老老实实按照用意,不用力认真做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就会逐步体会到它的妙用和深刻道理。然而这个方法到了有的人口里,却变得难懂起来。  相似文献   

18.
刘朝良 《武当》2007,(10):23-24
在拳论中,太极拳是以阴阳平衡,虚实变化为规律的自然运动,并特别强调了是纯任自然的自然运动。太极拳先辈在对自然运动的成功实践中,总结到了太极拳运动的正确理念法则———"全是用意不用力",明确了太极拳追求的是不用力的运动效果作用。由于不用力运动的理念法则,与现实运动必须用力的传统观念和习惯相违背,因而受到了普遍否定,  相似文献   

19.
魏坤梁 《精武》2010,(4):59-65
一、古代和近代的太极拳家都认为太极拳必须不用力 对于太极拳,最难的理解和锻炼的莫过于"不用力"了。我从1965年开始先后正式跟几位武术老师学练武术和太极拳,开始阶段我既弄不清楚太极拳与非太极拳武术究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又不理解太极拳的所谓"不用力"是什么意思,觉得凡是动作都是力作用的结果,既然是动作怎么可以不用力呢?  相似文献   

20.
马原年 《武当》2011,(8):16-17
王宗岳在其所著的《太极拳论》中有"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的观点。王对这句话的解释就是以小力可以胜大力,弱可以胜强。但其原理是什么,《拳论》并无解释。后人对此作了不少见仁见智的研究和探讨。其中一种意见,认为是"杠杆原理"。诸如《八法秘诀》就提出:"采劲意何在,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牵动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明确提出了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原理是"杠杆作用"。其中,"衡",就是衡器,或叫秤。秤的确是"杠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