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保护公民隐私权,重新鉴定开放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近年来在查档利用中出现的种种涉及公民隐私方面档案开放的问题,北京市东城区档案馆认为涉及公民隐私方面的档案应控制开放。根据《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该馆重新修改了《东城区档案馆不开放档案范围》,明确规定婚姻档案、招工档案和知青档案作为控制开放档案,除当事人外不对外提供利用,并对馆藏1.2万余卷开放档案全部重新进行鉴定复审,将案卷中涉及公民家庭出身、个人简历、各种评价等内容的档案,重新划为不开放档案,确保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为…  相似文献   

2.
新《档案法》明确赋予了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并设置了“投诉”这一救济途径,这是新《档案法》在公民权利保障方面的重要进步.但新《档案法》对“投诉”这一救济途径的具体内容未有明确规定;对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综合档案馆是否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有不同的理解和判决这一现实未有回应.从法理上分析,在档案开放利用中,综合档案馆属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所实施的档案开放利用行为属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行为,而且公民利用档案权利与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权利均属公民信息获取权的范畴,因此,可参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权利救济制度的设计来构建公民利用档案权利救济制度,具体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大类,其中行政救济包括投诉及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3.
对涉及档案馆开放档案工作的两个现实案例进行另类解读,将问题的症结归因于档案馆开放“责任”的认识偏差,即“主要责任”和“责任边界”的模糊,进而对档案馆在开放工作中的“主要责任”进行阐述,提出其“绝对责任”和“主要责任”是“扩大开放,提供利用”,并指出应合理划分档案馆的责任边界,赋予档案馆“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的提出 1、档案开放概念的源起 "档案开放"是指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可以公开的以及原来处于封闭状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档案,提供给社会各方面开放利用,公民只要履行一些简便的手续,即可通过一定的方式查阅和利用档案.  相似文献   

5.
《新上海档案》2006,(1):31-32
王玫娇在《山两档案》2005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在我国.“档案开放”一词是从“开放历史档案”逐步演变来的。1980年,中央决定向学术界开放1949年以前的档案。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开放历史档案”一词便频频出现在国内有关的政策文本中。1985年。根据中央的指示,国家档案局决定扩大开放范围,要求“各级国家档案馆不仅望继续开放解放前的历史档案.而且对于解放后的档案也要准备分期分批地开放”。由此“开放历史档案”演变为“开放档案”,它的含义是“档案馆将超过一定保管期限的档案向社会公开提供广泛利用的一项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6.
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满足利用者的档案信息需求,这种对档案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在档案界已经逐渐成为共识。随着我国法制化、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着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向未成年人进而向公民开放。作为社会公共文化场所的档案馆,提供档案服务已不再是档案馆的单纯业务行为,它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密切相关。为此,各级综合档案馆在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服务环境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档案馆更加融入社会、更加贴近百姓。但是,做好档案利用工作,不仅受设施、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受道德因素的制约。在档案…  相似文献   

7.
张甜甜 《湖北档案》2007,(11):20-22
档案开放作为对传统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的一种变革,指的是,为使于社会各界充分地,自由地利用档案信息。各级国家档案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原来处于保密状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档案向外界开放。提供给社会各方面利用。在档案开放过程中,公民的权利简单地说.是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所应该享受的权利,也是国家政府及其法律应该保障的权利。档案开放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从政府管理的视角认识和提出的.是义务人对自身义务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构建档案开放的系统体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档案开放体系是档案馆———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文档一体”、“文档互补”的开放格局 ;是档案馆———机关档案室之间的全方位的系统的开放体系。这种开放体系的最终目标是 :由“开放档案”最终实现“档案开放”———档案形成之日便是开放之时 ;同时在开放之时要制定“安全例外”与“一般例外” ,确保档案开放“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 ,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档案馆向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全社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增强,公民来档案馆查询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人档案信息的人次与日俱增、逐年上升,查询利用量主要集中在婚姻档案、知青档案、独生子女档案、学历档案等,而其中婚姻档案的查询利用是所有档案查询利用率最高的。据统计,2004年1~9月,黄浦区档案馆共接待公民、法人等社会各界查阅利用档案文件资料2840人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阐述了档案馆公共服务及公民利用档案权利的内涵;其次,对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限制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公民利用档案权利受限的成因,并从法规制度、职业责任和公民角色这三个方面提出实现公民利用档案权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件价值论与现行文件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件开放实践既有以件价值理论为核心的相关理论支持,同时开放实践也呼唤着件价值理论等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创新。章就档案工作规律问题研究现状、及档案工作存在与发展的几点规律性认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的必要性,并以天津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后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国家档案馆按照《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法规的规定,实行开放方针,陆续将馆藏档案对社会开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作为部门档案馆和事业单位档案馆实行对外开放档案的单位还不多,在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服务工作机制的今天,部门档案馆和事业单位档案馆是否应该开放档案?开放档案的意义何在?本将借鉴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的经验,对实现部门档案馆和事业单位档案馆开放档案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畅 《山西档案》2006,23(3):18-20
档案馆参与现行文件开放,引起众多档案学者对档案学相关理论做出思考,作者总结了文件价值主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档一体化理论中一些观点的分歧并进行简要评析,指出了这场争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学季刊》和《水星》是30年代北平文坛上重要的文学刊物。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期刊史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两刊诞生后在当时复杂的文坛上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支持左联却并不多为人知。本文将从两刊与左联机关刊物的关系、编辑的左倾、有意为之的京派味及茅盾对于两刊超乎寻常的关注等方面分析《文学季刊》、《水星》与左翼的办刊倾向。  相似文献   

16.
论图书馆开架的充分服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阐述图书馆充分服务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开架服务的实践,归纳了当前图书馆开架服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档案开放与利用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及平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化档案信息利用的开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保障,所以进入新的世纪,有必要从政策上、法律上明确国家档案信息传播的模式,明确有关档案信息传播中的经济利益和知识产权的规定,特别重要的是要修正并完善我国现有的档案利用工作法规体系,为我国档案信息传播利用工作提供必要的法规保障,形成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良好社会环境。在这些法律规定中,档案开放与利用中的民众知情权与档案所涉及的隐私权越来越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对关系是我们档案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对档案开放利用中的知情权和隐私权进行探…  相似文献   

18.
科技论文结论与结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6,18(2):114-115
针对科技期刊论文结尾部分使用"结论"或"结语"2种不同层次标题的现象,对结论与结语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结论"与"结语"的概念不同,应根据实际内容恰当使用"结论"或"结语"作论文相应部分的标题.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坚持以法治手段提升科技资源共享能力和水平,不仅是我国科技创新宏观 管理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文章界定科技资源共享法治化的内涵,探讨科技资源 共享法治化的深层次原因,梳理我国科技资源共享法治化历程与主要问题,提出推进科技资源共享法治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杨保军 《新闻界》2020,(4):35-42,5
新闻真实始终是新闻实践中、新闻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整体真实与具体真实是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其中,理论上较难理解的、实践中较难实现的是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既是一种新闻真实观,同时也是新闻真实实现的方法论。新闻的整体真实,不是传统上所理解的关于目标报道领域全部事实的真实报道,而是新闻意义上的整体真实,宏观上是指新闻要呈现出目标报道领域新闻事实的整体图景,微观上是指具体新闻要反映具体新闻事实的整体面目。实现新闻的整体真实,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方法,需要客观、全面反映目标报道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新闻事实,需要新兴媒介环境中所有相关新闻传播主体间的有机互动,需要形成针对复杂新闻事实的过程性报道机制。自然,更需要国家提供相关法律政策的有效保障,需要社会创造实现新闻整体真实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