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船招商局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其经营体制、经营理念在晚清洋务企业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源于西方的股份制被舶来中国之后,在晚清政治体制的束缚下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官督商办股份制度,并成为洋务企业标志性的运营模式。探索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股份制的特殊经营方式,对于继续研究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一批洋务派兴办的近代股份制企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洋务民用企业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其开办形式有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三种,其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双重作用。洋务民用企业对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时期人们探讨了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中外合办等方式创办新式企业的制度思想 ,触及到企业制度建设中如何处理政企关系这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时期人们探讨了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中外合办等方式创办新式企业的制度思想,触及到企业制度建设中如何处理政企关系这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督鄂期间(1889—1907年)在两湖地区兴办了汉阳铁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而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巨擘。这些企业最初多为官办,经济效益差,屡屡亏蚀,被迫一再改变经营方式,由官办而官商合办、官督商办,最后改为商办,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论近代企业管理方式的承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企业的管理方式为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四种,有些经济史著作认为它们出现的时期有先后,但它们之间没有承继性的关系,然而正是这种承继性的发展,使近代企业管理方式走向了近代化,对今天企业的发展仍具启示.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借助政治权威、人事任命和经济政策,基本上控制了洋务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政府权力介入并主导企业的运作,扭曲了企业的经济行为,损害了股东权益,引发了官商矛盾,企业因而缺乏独立自主性。洋务股份制企业政企合一模式造成行政权力膨胀,阻碍了近代新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清末时人们对公司企业的法律属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揭示了洋务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治理机构和监管机制方面的弊端,要求政府立法规范公司企业的内部运作。清末《公司律》的出台,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公司企业实践发展的需求,为清末公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制度框架。同时,实业界、思想界人士从不同角度对公司企业的治理与监管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和企业管理家郑观应有比较完整的近代管理思想。他对洋务官督商办管理体制的评价随着具体条件和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有一个“疑虑——肯定中包含不满——尖锐抨击”的发展过程。他的企业成本思想体现在四个方面。这些思想颇富近代特色,是中国近代早期企业管理思想近代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十年来晚清企业制度及其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学术界从企业制度层面对晚清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也作了总体、人物或群体的考察,探讨了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的制度特点,晚清公司制度思想,晚清人士的企业制度思想,晚清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与政企关系等问题。今后要加强对晚清企业制度的具体分析,扩大企业个案考察的范围,注重分析晚清企业制度思想的具体内容,打破单一评价尺度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黄鹏英 《考试周刊》2011,(52):52-54
清末盛宣怀经办轮船招商局之时,其中微妙的官商关系影响到近代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下,前期官商走向合作各取所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推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后期官商合作风气既开,却依然延续官督商办、官办的企业形式,甚至封建洋务官僚从中营私舞弊,排挤商人,垄断近代企业,最终导致官商交恶。企业的官化,官商难以调和的矛盾,是制约近代中国企业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晚清有关企业制度的思想主张,在相当大的程度旧围绕政府主导的官督商办企业制度实践活动展开的,人们对这一模式的创立与运行进行了反思,探讨如何革除其制度弊端.一些重要人物的思想主张更是与其经历的官督商办企业制度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企业实践活动是推进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不断嬗变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3.
"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时期政府招募私人资本创建中国近代民用企业的一种经营形式。其中,"官督"是政府职能的行使,以督察企业内部的矛盾,并对企业加以扶持和保护;"商办"则是由商人出资认股,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且自负盈亏。官督商办是历史的选择,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也是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官与商相互妥协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但后期随着"官督"的加强,官督商办企业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并逐渐被商办企业所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从事洋务活动三十余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革新教育,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化教育的近代化,堪称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从轮船招商局看中国近代股份制的兴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份制最早起源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中国近代自办股份制企业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1872年第一家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为标志。继轮船招商局试办成功之后,19世纪80年代初掀起一股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的热潮。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近代股份制的产生是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出现,企业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没有完全体现资本主义股份制企业的经营原则,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产生,开始主要不是由私人资本创办,而是采取“官办”和“官督商办”等形式。尤其是官督商办企业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期,更是创办各种民用工矿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研究这类企业的产生是探究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术界已有不少著述对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官督商办企业产生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17.
洋务企业是近代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产物,由于洋务企业本身存在的种种弊病,这次工业化尝试以失败而告终。洋务企业的主要弊病是官商不分、缺乏自主经营权和官僚主义严重。同时,洋务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腐败盛行,诸多因素导致企业发展缓慢。所以,洋务企业失败的最终原因在于企业未能及时革除弊病以求得应有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官商不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诸多不利的影响。但在近代洋务运动时期,“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却对民用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官商结合、资本互补,是近代民用企业得以产生的前提之一。官方出面,企业容易得到清廷承认和批准,一些资本的积累者看到了强大的靠山,才愿意把手中的资金投放到新式企业中去。官督商办企业获得了政府给予的资金周转、经营、销售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官督商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封建顽固势力对企业的干扰破坏,遏制了外国侵略势力的排挤与倾轧。近代企业的建立需要近代化的人才,而人才的推举和培养更要官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招商局的“商办”股份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而“官督”体制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这种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最初模式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后,晚清人士呼吁调整经济政策、发展商办企业,要求政府立法保护公司企业,规范公司企业的活动,探讨了创办中外合资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的问题。囿于企业实践活动,企业制度建设思想主张多集中于实际问题,缺乏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