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张玉成 《物理教师》2002,23(9):18-19
中学物理中“光谱及光谱分析”这部分内容 ,虽然篇幅不多 ,但其内容丰富 ,学生在学习中常会提出许多问题 .这里选择若干典型问题 ,作一定性解释 ,希望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内容 .1 为什么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汽发射明线光谱 ?根据量子理论 ,原子有一系列分立的能级 ,原子能级中能量最低的称为基态 ,其余的称为激发态 .原子因吸收外界能量会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 ,该过程称为原子的激发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若由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就会发出一定频率的色光 ,其频率由E2 -E1=hν决定 .由于原子能级不连续 ,因此 ,发出的…  相似文献   

2.
李红陈  素萍 《考试周刊》2013,(54):156-156
<正>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体系中的某些分子,如反应物、中间体或反应产物吸收了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当其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辐射[1]。化学发光法则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发光强度或发光总量确定相应组分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同荧光法相比,化学发光法不需要外来的光源,减少了拉曼散射和瑞利散射,降低了噪音信号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4],扩大了线性范围。  相似文献   

3.
处于基态(或较低激发态)的氢原子,吸收能量能够向高能级跃迁.能量的来源可能是吸收入射光子的能量,也可能是从电子、原子等粒子与氢原子间的相互碰撞中获得的能量.玻尔理论中原子跃迁条件hv=E2—E1只适用于光子与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  相似文献   

4.
物质的颜色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质无色,而有的物质又呈现这样或那样的颜色?有什么规律没有?物质颜色的产生跟哪些因素有关?本文限于篇幅,只简要地讨论无机物的一些显色问题。一般说来,凡是能吸收可见光的物质都呈现一定的颜色。吸收光的波长越短,呈现的颜色越浅;吸收光的波长越长,观察到的颜色越深。物质吸收可见光的能量后,电子就从基态跳到激发态,所以,只要基态与激发态的能量差等于可见光的能量(即频率为13800—25000 cm~(-1))时,物质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对光谱的产生、如何进行观察及光谱的应用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但下面的几个问题,课本和教参限于大纲的要求或课本篇幅,对这些问题或略而不谈,或谈得很少,作者在本文中对这些问题的浅释对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望有所帮助。 一、物体发光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课本上指出:光波是由原子内部运动的电子产生的,即是由于原子从外界吸收了能量,从而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从不稳定的激发态跃迁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多余的能量就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给物体加热是原子获取能量的多种方式中的一种,其他还有如光作用、场作用、辐射作用等,物体加热后温度越高,原子就可以被激发到更高的能级。在返回基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Ce负载TiO2光催化水还原CO2制取甲醇的理论研究,做了部分工作.采用范德华配合物模型,利用高斯03软件包,在B3LYP水平上研究了Ce离子得电子前后分别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情况,得到了相应的几何参数和电荷分布以及相互作用的能量数据,计算结果表明Ce对反应物有影响,Ce活化了H2O和CO2分子.其中4价的铈对H2O和CO2分子的影响更大.比较H2O和CO2与Ce离子在基态和激发态时的相互作用,发现相对高价的金属离子对水和二氧化碳分子有较强的活化作用,激发态的配合物相互作用能量更高,但几何参数与基态比较变化不大.说明铈离子在反应体系中总体上是高价态时基态对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力强,低价时激发态相互作用能较大,说明铈离子可能参与了光生电子的传输.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原理和方法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简称CL)分析法是分子发光光谱分析法中的一类,它主要是依据化学检测体系中待测物浓度([X])与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I_(CL))在一定条件下呈线性定量关系(I_(CL)=K[X]),利用仪器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而确定待测物含量的一种痕量分析方法。化学发光与其它发光分析的本质区别是体系产生发光(光辐射)所吸收的能量来源不同。体系产生化学发光,必须具有一个产生可检信号的光辐射反应和一个可一次提供导致发光现象足够能量的单独反应步骤的化学反应。化学发光体系用化学式表示为:  相似文献   

8.
不少师生认为光电效应是金属原子发生电离产生的.他们用原子电离的观点来解释光电效应:金属原子吸收照射光子的能量后,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当照射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该金属原子在n=∞能级的能量时,金属原子发生电离,电子脱离金属表面,即发生光电效应;反之,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相似文献   

9.
陈留庚 《物理教师》2005,26(7):35-35
题:若原子的某内层电子被电离形成空位,其他层的电子跃迁到该空位上时,会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此电磁辐射就是原子的特征X射线.内层空位的产生有多种机制,其中的一种称为内转换,即原子中处于激发态的核跃迁回基态时,将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交给某一内层电子,使此内层电子电离而形成空位(被电离的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214Po的原子核从某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可将能量E0=1.416MeV交给内层电子(如K、L、M层电子,K、L、M标记原子中最靠近核的三个电子层)使其电离.实验测得从214Po原子的K、L、M层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分别为EK=…  相似文献   

10.
一、光子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与实物粒子 (如质子、电子等 )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的区别 .用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实物粒子都能使原子发生跃迁 ,处于基态 (或激发态 )的原子受光子照射或被实物粒子轰击是怎样跃迁的 ?它们又有何区别呢 ?下面分析光子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的实质 .根据量子观点 ,光子是一份一份的 ,光子的能量 hν也是一份一份的 ,每一份光子 ,每一份光子的能量均不可“分”.用光子 (电磁波 )作用到原子上 ,使原子发生跃迁 ,就必须满足“hν=En- Ek”(光子能量超过原子电离所需能量除外 ) ,只有频率ν=( En- Ek) /h的光子才能使 …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类胡萝卜素是如何保护叶绿素分子不被光氧化的?下面就这个问题作答复,以供参考。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当叶绿素分子吸收一个光子后由基态达到单线激发态,处于单线激发态叶绿素分子的高能电子很不稳定,有的迅速回到基态,但有一部分叶绿素分子达到三线激发态。三线激发态可持续10至数百微秒,这样三线激发态叶绿素分子有足够的时间在和分子氧分子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氧分子的基态是一种三线态,当它和三线激发态叶绿素分子反应后转变为单线激发态’。hi”+‘O…  相似文献   

12.
激光原理     
激光又名莱塞.莱塞是英语Laser的译音,是由Light Amplification by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受激辐射引起的光放大)这几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拼成的.故激光器就是指受激辐射引起的光放大器.激光的主要特点是能对光进行放大.这点和电子管、晶体管能放大电压、放大电流相类似.电子管、晶体管的放大原理大家都较熟悉,但激光的光放大原理却涉及到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原子具有不同的能级(或称能态),这些能级好比一个梯子的级,由下而上:1、2、3、4级.一个物体中的原子,在室温下,大多数处于最低能级,即基态.基态的原子可以吸收能量并受激而升到较高的能级,即激发态.当物质处于热平衡时,在各个能态的原子数目,低能态的平均原子数总是比在高能态的多(见下图).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大型的演唱会和社会活动中,荧光棒被广泛地使用。观众手中发出美丽光芒的荧光棒随着台上的音乐舞动,像星星缀满了天空,渲染着现场欢乐的气氛。荧光棒是如何发出五彩光芒的呢?其发光的类型和机理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一、化学发光产生的机理与过程化学发光所发出的光属于冷光。在正常情况下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都处于基态,不会产生发光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在6-311+ +G(d,p)基组水平上优化计算了对二甲苯(para-xylene PX)分子的基态稳定几何构型及其红外(IR)光谱,并利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在同一基组下研究了PX分子的前26个激发态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结果表明,PX分子的IR光谱的最强吸收由甲基上C-H的伸缩振动所产生;UV-Vis光谱的最强吸收出现在苯环上π→π*电子跃迁的E带,较强吸收出现在甲基上C-H基团的σ→σ*跃迁.  相似文献   

15.
极光     
《初中生辅导》2013,(11):F0002-F0002,F0003
极光(Polar light,aurora)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与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光现象。人们看到的极光,主要是带电粒子流中的电子造成的。极光的颜色和强度也取决于地球高空沉降粒子的能量和数量。通常,人们在夜间看到灿烂绚丽的光带或光幕,在南极产生的极光称为南极光,在北极产生的极光称为北极光。产生极光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极光的形状一般呈带状、幕状、弧状、放射状等。  相似文献   

16.
效率一词在物理学中也被广泛采用.它与原子的选择性吸收有什么联系呢?请看下例: 用粒子轰击原子可使其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设原子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差为△E,现分别用电子和质子轰击质量为M的静止原子.试问欲使上述跃迁发生,所需的最小动能是否相等?(此题选自上海市第三届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 解:设m为入射粒子质量,v_1和v_2分别为入射粒子在与原子碰前和碰后的速度,u为原子碰后的速度.由碰撞前后动量及能量守恒可得  相似文献   

17.
利用精确求解的方法,以N型四能级原子系统为例研究了原子吸收的非线性理论.借助于数学计算,探讨了外场失谐、探测光强及激发态能级向低能级衰减的分配系数对原子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信号光的失谐使原子吸收谱发生纵向变化,增强透明效应;控制光的失谐使原子吸收谱吸收发生横向变化,透明窗口右移.当探测光强远小于或接近于信号光和控制光时,原子吸收均表现为电磁感应透明特征,只是在共振处透明程度发生改变.当衰减向两通道的分配系数改变时,原子吸收也改变.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相对论效应和电子相关效应,对于YC双原子分子,对Y采用赝势基组,C原子选用6-311+G(3df)和AUG-cc-PVTZ基组,计算方法使用Becke的交换泛函和三参数混合泛函形式即B3LYP杂化泛函方法,首先对YC双原子分子的最优结构进行了计算,由此得到分子的稳定构型、最低能量和振动频率.基于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推导得到YC双原子分子基态的合理离解极限.通过对比以往文献报道的实验和高水平理论计算结果,发现CRENBL ECP/6-311+G(3df)混合基组为对体系进行计算最为合适.因此,就在B3LYP/CRENBL ECP/6-311+G(3df)理论水平进一步对YC双原子分子基态的势能面进行了刚性扫描.基于扫描结果,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10参数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曲线.由曲线系数(D_e,a_1,a_2,a_3,a_4)进一步计算得到了二、三、四阶力常数(f_2,f_3,f_4)以及相关光谱数据(B_e,α_e,ω_e,ω_eχ_e,D_e).为原子分子碰撞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的提出 使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向外跃迁有两种途径,一是用光照二是通过具有一定动能的实物粒子的碰撞.用光子作用到氢原子上入射光的频率要满足选择性原则(光子能量超过电离能时除外)而实物粒子使原子发生能级的实质是通过碰撞来实现的但很多的教学参考书都普遍认为只要人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氢原子两能级的能量差值其动能的全部或部分为氢原子吸收就可使原子跃迁,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欠妥.下面提出笔者的看法,不正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优化计算了对二甲苯(para-xylene PX)分子的基态稳定几何构型及其红外(IR)光谱,并利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在同一基组下研究了PX分子的前26个激发态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结果表明,PX分子的IR光谱的最强吸收由甲基上C-H的伸缩振动所产生;UV-Vis光谱的最强吸收出现在苯环上π→π*电子跃迁的E带,较强吸收出现在甲基上C-H基团的σ→σ*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