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一、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启发想像1.抓住较为概括的句子启发想像语言文字是客观事物的概括抽象 ,理解语言文字 ,需要跟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才能深入领会其丰富的内涵。如在教《三味书屋》一课中鲁迅“天天奔走于当铺之间”这句话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于”“之间”“奔走”这些词的意思。接着 ,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连起来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想像这句话所描绘的忙碌、艰辛的具体情境 :鲁迅急急忙忙地赶到当铺去 ,当掉东西拿到钱以后 ,又急急忙忙地赶到药铺去买药 ,把药送到家里 ,然后赶到私塾来读书。如果 ,当铺里拿到的钱还…  相似文献   

2.
六册语文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词和句的训练,连句成段、概括段意的训练;七册在此基础上,以句、段的训练为重点向以篇的训练为重点过渡。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还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抓好“段”的教学 第七册语文教学除应完成相应的识字任务(163个)外,重点应放在“段”的教学上,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写作能力。 1.关于字、词、句的训练。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会了使用工具书,因此,在进行字、词教学时,应以自学为主,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字典,词典并联系课文理解字义词义的能力。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是阅读的一项基本功,四年级的学生还应作为重点。如《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首先让学生了解“当铺”的含义,然后通过引导使学生了解:当时鲁迅家境困难,没有钱给父亲买药治病,所以每天上学之前,他母亲总是找点家里的东西,要他拿到当铺去典当,换了钱到药铺去买药,然后到书塾去读书,天天如此,这也是他迟到的原  相似文献   

3.
小学三年级自然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过程: “水,我们天天喝,天天用,可一些性质仍没注意到。不信,请看实验。”富有教学经验的罗老师用装满红色水连着玻璃管的烧瓶做实验。“把烧瓶放在热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老师问。“烧瓶会变热。”“里面的水也会变热。”学生答。“那我们试一试。”老师说。一试,试出了“怪”。学生们兴奋地嚷:“水会顺着玻璃管往上跑!”“这说明了什么?”老师问。“水增加了。”学生答。“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没有啊。”“那水怎么往上升了?”学生们张着嘴答不出。“给你们5分钟,小组讨论一下。” 5分钟以后,老师问:“明白了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堂小学三年级的自然课。上课的罗老师是学校的副校长。“水,我们天天喝,天天用,可一些性质仍没注意到。不信,请看实验。”罗老师用装满红色水连着玻璃管的烧瓶做实验。“把烧瓶放在热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老师问。“烧瓶会变热。”“里面的水也会变热。”学生答。“那我们试一试。”老师说。一试,试出了“怪事”。学生们兴奋地嚷:“水会顺着玻璃管往上跑!”“这说明了什么?”老师问。“水增加了。”学生答。“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没有啊。”“那水怎么往上升了?”学生们张着嘴答不出。“给你们5分钟,小组讨论一下。”5分钟以后,…  相似文献   

5.
有两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一个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 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有的同学若有所知,更多的同学则觉得老师的回答里似乎缺少点什么。另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略思片刻后微笑着说道:“哎呀,你真聪明,问题问得多好啊,谁能给他解释吗?”学生受了老师的鼓励,立刻有人举  相似文献   

6.
王老师最擅长于“整治”那些令许多老师头疼的学生,她最令那些令人头疼的学生头疼。一天,一位几乎每科作业都不做的学生小A被王老师请进了办公室。一进门,王老师就问:“你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知识。”A不假思索地说。“你不交作业的原因是什么?”王老师问。“我不会做。”A说。“所有的题都不会做?”王老师问。“是的。”A回答。“既然如此,那就说明我在讲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你能指出老师在讲课中存在哪些缺点吗?我将非常感激你的指教,并保证立即予以改正。”王老师态度和蔼地说。A赶紧回答:“不是你讲得不好,而是我上…  相似文献   

7.
弯弯的月亮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老师问:“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  相似文献   

8.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某校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有一个叫杨颖的女同学,一上课她便“崭露头角”。当于老师问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什么人时,大家都知道是鲁迅的侄女。当于老师问周晔的父亲是鲁迅的什么人时,只有杨颖说对了。于是,于老师开始注意她。便请她读课文第二  相似文献   

9.
<正>在大部分学生甚至一部分老师的眼中,“鲁迅”几乎可以和“枯燥”画上等号。学生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懂、读了有什么用;老师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教了有什么用……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片面认识、教师对鲁迅作品的处理不当,使鲁迅作品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钱理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鲁迅文学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位兼具丰富语文教学经验和深厚语文教育理论知识的语文教育家。  相似文献   

10.
校园逸趣     
罗马帝国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们讲道“:罗马不是在一个白天就能建成的。”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向学生们提问:“罗马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夜里!”学生答道。生气老师问“:文中说蜜蜂给花园增了生气,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回答“:蜜蜂偷花蜜,花儿就生气啊!”大家听了笑个不停。那学生又说:“笑什么?要是鲜花不生气,哪来鲜花怒放呢?”日行一善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两位学生齐声答道“:有啊!”老师问“:做了什么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很好!但是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为什么要两个人呢?…  相似文献   

11.
笑话与幽默     
历史的共同点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三毛脱口而出:“他们都是宋朝人。”老师接着问:“那你说说,他们和唐太宗、诸葛亮有什么共同点?”三毛愣了愣,答道:“他们都是古代人。”课堂上一阵大笑。老师将错就错,干脆当个游戏玩下去,也算活跃课堂气氛。于是又问:“那他们和孙中山、鲁迅有共同点吗?”三毛想了想,说:“他们都是男人。”老师接着又问:“如果加入李清照、慈禧呢?”三毛急了:“他、…  相似文献   

12.
日记写什么     
自从上二年级以后,老师开始让小朋友学写日记。田田可发愁了,跑去向宝葫芦老师求助。他嘟着小嘴问老师:“日记日记,天天要记。每天记些什么呀?”  相似文献   

13.
爆笑超市     
千千 《小学生时代》2022,(10):32-33
<正>现象科学课上,老师问学生们:“在日食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小夫说:“大家一窝蜂地跑出去观赏!”用途天天在学认字,妈妈指着树木的“木”字问:“这个字你还记得吗?”天天摇摇头。妈妈指着一个小板凳继续引导:“你看这个小板凳是什么做的?”天天挠挠头,说:“屁股坐的。”  相似文献   

14.
“学生”这个词,几乎天天听、天天说、天天用,那么,“学生”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对教师工作有什么要求?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有的人把学生看作天真烂漫的儿童,不同的只是来到了学校;有的人把学生只看作是没有长大的、需要成人悉心呵护的孩子,等等。这些理解虽不能说大错特错,却不准确、不全面。通常,我们并不特别区分“儿童”、“孩子”、“学生”这几个词。谈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通常以儿童的年龄特点来替代,如“儿童生性好动、好奇”,“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当表示对学生的亲切态度时,常把学生称作“孩子”,如好多老师会说:“…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祝福》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祥林嫂?怎么?”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  相似文献   

16.
笑话一箩筐     
怎么老是你英语老师问一个学生:“‘How are you?’是什么意思?”学生想how是怎么,you是你,于是回答“怎么是你?”老师生气又问另一个同学:“‘How oldare you?’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7.
一次,在人群前端排队借书的一女生问图书管理员:老师,书库里有鲁迅吗?图书管理员抬头看她一眼,小声说:鲁迅要在里面,我还敢天天在这儿吗?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教师讲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问学生,“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被问得目瞪口呆。还有一位教师讲完《草地夜行》一课,笔者问学生:“小鬼为什么能鼓起勇气向前走?”学生虽经再三思考,仍做不出回答。上述两例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学生做不出答案,只好再回到课文中寻找,或请老师代答。像这样在讲读课文中寻找,或请老师代答;像这样在讲读课文时把作业题置诸高阁,导致课堂教学恶性  相似文献   

19.
弯弯的月亮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老师问:“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像——小——船儿——”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  相似文献   

20.
校园笑语     
原因 老师:“地球上的森林和植被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是因为地球的年龄越来越大,一天天变老的缘故。” 老师:“为什么?” 学生:“我爷爷就是证明,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一天天变老,脑袋上的头发也越来越少了。” 理想 老师对学生们说:“你们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才能干成一番事业……” 大讲一通有关理想的内容之后,老师开始向全班同学一个个地提问:你的理想是什么? 当问到一男生时,他想了想说:“老师,我的近期理想是当爸爸,远点的理想是当爷爷,远大理想是当曾祖父,再然后当爷爷的爷爷……” 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