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死人办报”想“书生办报”1957年3—4月间,人民日报犯了大错误,受到毛泽东主席指为“死人办报”的激烈批评。那一阵报社多次受批评,但从来没有这样苛重。编辑部一些同志为此议论,这样批评绝非偶然,是报社内外长期积累的各种问题的集中暴露。毛泽东在2月27日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作了一篇重要讲话,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出现了一个新品种——专刊。它的问世过程,可用“雨后春笋”和“如火如荼”来形容。这些专刊为其所属的报社带来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专刊的出现,既广泛地吸引了读者,扩大了报纸的发行量;同时也增加了广告收入,成为一些报社新的生长点。笔者作为《中国商报》专刊创办的参与者,在此谈谈自己对此的认识。专刊——报业一道亮丽风景线专刊,顾名思义是围绕一个专门话题或内容而出版的。过去,专刊大多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8日《解放军报》“生活与修养”专刊《“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演讲台》专栏刊登了“衣食住行看变化”一组文章,作者从身边事说变化谈感受,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这些年部队官兵工作生活学习条件的改善提高。文章刊出后,受到报社领导和读者的好评、被评为当月解放军报优质稿。  相似文献   

4.
从“死人办报”想“书生办报” 1957年3—4月间,人民日报犯了大错误,受到毛泽东主席指为“死人办报”的激烈批评。那一阵报社多次受批评,但从来没有这样苛重。编辑部一些同志为此议论,这样批评绝非偶然,是报社内外长期积累的各种问题的集中暴露。毛泽东在2月27日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作了一篇重要讲话,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在6月19日全文发表。原讲话谈到我国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  相似文献   

5.
粗得出奇     
一次到某报社编辑部开会,望见信箱里堆满了一叠退回报社的“退稿”,我心中纳闷,顺手拿起来看了看。你瞧: 明明退稿的地址应该是“宜黄县水泥厂×××同志收”,编辑在退稿时却漏掉了宜黄县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和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辑人员的谈话,系多种因素交汇而成。从双方所处位置与谈话时机看,毛泽东此时正在距报社驻地不远的山西兴县蔡家崖短暂休整,处于宣传业务整改期的报社人员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迫切希望向毛泽东当面汇报并请教;从谈话的场景和内容看,毛泽东一贯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善于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解剖麻雀”,且经常阅读《晋绥日报》;之所以接受报社的这次谈话请求,旨在通过该报以点带面,要求党报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从而为全国解放区的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方法遵循。复盘当时的历史情境,有助于更全面理解谈话,加深对经典名篇的历史体认。  相似文献   

7.
《潮州日报》的《社会与家庭》专刊创设于1999年10月,至今已出了360多期。该专刊在报社的历次“您最喜欢的版面”读者问卷调查中都有很高的“人气指数”,被誉为本报的品牌专版。身为该专刊责编,我拟谈一谈办好该专刊的体会,希望能通过具体的工作回顾,对地市党报如何办好专版专刊作一点有益的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潮州日报》的《社会与家庭》专刊创设于1999年10月,至今已出了360多期。该专刊在报社的历次“您最喜欢的版面”读者问卷调查中都有很高的“人气指数”,被誉为本报的品牌专版。身为该专刊责编,我拟谈一谈办好该专刊的体会,希望能通过具体的工作回顾,对地市党报如何办好专版专刊作一点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潮州日报的《社会与家庭》专刊创办于1999年10月.至今已出了360多期。该专刊在报社历次“您最喜欢的版面”的读者问卷调查中都有很高的“人气指数”,被誉为本报的品牌专版。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回顾和总结,对地市党报如何办好专版专刊作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地市州报战线上我真正走进市场,掂出“市场”二字的份量是在去年初。当时,我们安阳日报社实行内部改革竞争上岗,在竞争中我走上了市场信息部主任的岗位,与同事一起创办《市场信息》专刊。这张专刊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当时,我心里沉甸甸的,因为我面临的是一个新领域,一场新挑战。我在报社工作十多年来,除了刚来报社当了几年记者外,长期从事编辑工作。从自己写作和编辑的稿件来讲,不少都是一厂一品,农村的“四季歌”之类的,枯燥无味。要想从“两个根本转变”的角度来观察市场,围绕市场作文章,需要尽快吃透市场、反映市场…  相似文献   

11.
5月9日晚,看到电视新闻联播报道: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同志逝世。我心中一怔,引起无尽的哀思。 1942年5月,延安整风运动刚开始不久,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办了一个《学习》专刊。当时我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写了一篇文章寄去。很快接到回信,信的末尾署名是:陆定一。这是我接触定一同志的开始。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这封信是用八行书信笺写的,毛笔小楷,字迹端正,一笔不苟,整整齐齐。第二年初,我调到解放日报社工作,知道陆定一同志原是中央委派来主办《学习》专刊的,后来担任整个报纸的总编辑。编辑部有条严格的规定:处理来稿来信,有来必复,必须书写清楚整齐,不能潦草和迟误。我到报社后也养成这个习惯。这是党报的一个好传统。 整风期间,解放日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整顿了各项制度和作风。当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一封信里说:“报馆工作有进步,可以希  相似文献   

12.
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武汉晚报推选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荣获一等奖。我们深感荣幸,特将该文写作过程与写作体会记述于此。百余市民投诉“大处方”武汉晚报有一条为江城百姓所熟识的“新闻110”热线,这条热线一头连着读者,一头连着报社,编辑部一些重大选题往往来自于此。2002年上半年,编辑部在集中研究半年来“新闻110”热线线索时发现,有百余市民对医院医生乱开“大处方”反映强烈,意见集中。但由于这些投诉都不够典型,说得过于笼统,指向不一,加之我们的一些采访被有些医院以技术方面的原因予以搪塞敷衍,有一些零星报道…  相似文献   

13.
我是去年5月份开始做记者工作的。在农村采访了几个月,常常感到“头昏”。记者的“头昏”,无非是缺乏独立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找不到新闻线索;或者找到了线索,但又不知道编辑部要不要。只是在最近—个时期里,我才摸索到了医治“头昏”的一个处方。报社负责同志经常告诉我们,记者要识风向,辨气候。可是风从何处起,问题从何处来呢?当初,我认为风从编辑部起,问题从编辑部来。写什么,怎样采访,全靠报社的报道提示。有时还打电话到编辑部去问“行情”。拿到题目以后,不加分析研究,就一条一条地到处问,到处套。这样做,有时也能有几条  相似文献   

14.
近年在日本报界一直甚嚣尘上的“废止晚报论”,终于有长崎新闻率先,自1993年6月1日起停办晚报。原因除了读者生活步调已变,电视传播媒体发达之外,记者过度辛劳,及送报生难求则是最主要的因素。日本各大报均同时拥有早报和晚报,早晚报同属一家,而且同一个编辑部制作,这在世界是少见的。可是现在日本的读者、各报记者(编辑)均主张“我们不要晚报”,新闻学者更是早已开始提倡“废止晚报论”。各报社虽然舍不得晚报的广告收入,但是在送报生难  相似文献   

15.
找准经济专刊的“生命线”经济专刊是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生活的变化应运而生的,报纸开设什么经济专刊,经济专刊有没有生命力,不是看报纸自己的好恶,而是要看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人们对经济生活的关注程度。只有摸准市民经济生活的脉搏,才能找准经济专刊的“生命线”。1997年,笔者在齐鲁晚报专刊部《都市生活》干记者,主要负责对市民经济生活的报道。1997年年底国家要取消福利分房政策,住房要作为一种商品向市民出售,就有了推出房地产专刊的想法。1998年1月6日,齐鲁晚报在省内所有媒体中率先推出了房地产专刊。正如所预想的那样,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关注房地产市场,因为每个人在福利分房取消后都要面对买房问题;与此同时,政府也把推动房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报社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来稿,其中读者来信占了很大比例。报社通常的做法是,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见诸报端,其余的分别转有关部门处理。报社把这些读者来信转出,似乎已尽了责任。但从实际情况看,转出去的往往石沉大海,收效甚微,一些单位根本不予理睬。怎么办?《伊犁日报》拿出了“绝招”——敲响了“催办钟声”。《伊犁日报》1988年11月4日二版在一条十分醒目的标题下端,编辑部亮出了鲜明的态度:“本报转请有关单位处理并要求回复的信件,不少单位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及时做了处理,并答复了本报。但有些部门对来信不重视,转出后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本报从即日起,开辟“催办钟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记者工作已近33年,然而最值得回顾的还是国家遇到暂时困难那三年的驻县生活,真是回味无穷。 1959年下半年我到报社工作刚满一年的时候,被派到玉田县当驻县记者。那年国家已进入“低标准,瓜菜代”的暂时困难时期。当时的总编辑卢振川对我谈:“现在编辑部的同志都浮肿了,你年轻,不过,去驻县一定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家里有什么困难吗?”“没困难。”我一口答应,愉快接受了任务。  相似文献   

18.
我们到《金字塔报》走了一趟。说到感受,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似曾相识。也许是由于埃及与中国同属于第三世界的缘故罢,《金字塔报》面临的各种问题同中国新闻界面临的问题有不少相似之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金字塔报》的同行们也在试图改革。把不合格的编辑、记者“冻结”起来《金字塔报》1875年创刊于埃及亚历山大市,当时是一家周刊。1881年报社迁移到开罗,遂改为日报。  相似文献   

19.
新闻出版署及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在过去的一年中,加大了对报纸的管理力度,停办报纸3家,停刊整顿或整顿的4家,行政警告处分的9家,通报批评的59家。自2000年7月1日实施“违纪违规报刊警告通知书”以来,截至到12月11日,有12家报社受到警告警示处理。  相似文献   

20.
李振芳 《传媒》2002,(2):42-43
要搞好搞活报社的经营管理,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这些年沧州日报社提出把报业当产业办,把报社当企业管,把报纸当特殊商品看,并且立足发展,加快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报社发展很快,“两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发行和广告连年增长,报社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家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发行:打开制约报业发展的“瓶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走向市场的主要关口应该说是发行,决定报社生存与发展的也是发行。所以,各报社普遍都对发行工作给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