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控制训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心理的控制能力与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密切相关的。就此对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比赛中的各种心理表现 ,如何有效地控制心理 ,进行分析研究 ,目的是为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参加比赛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重视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它是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有的教练员往往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赛前训练对比赛质量有直接影响,科学有序的赛前训练不仅可以调节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还可以让运动员快速进入比赛状态,有效防止出现伤病问题。本文从青少年拳击比赛赛前训练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安排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保证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过程性,从而提高赛前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化、系统化训练的基础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发挥出技战术水平的前提。结合多年从事训练和比赛的实践经验,综合分析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状态主要受到赛场条件、队员生活方式、教练员等客观因素与自我评价、目标定位、动机引导、自信意识、注意力、情绪、意志品质、大脑功能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针对影响或诱发每个速滑运动员比赛不良心理状态的主导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以及合理的调节是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的关键,更是培养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较强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心理训练亦称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是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理训练在实施中,必须作为整个训练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长期进行,还要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张越 《安徽体育科技》2016,(4):53-54,58
击剑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基本身体素质、技巧能力的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对于青少年击剑运动员来说,身体素质是保障技术训练和对抗的前提,如果身体素质训练不佳,那么在比赛时的心理素质调节也会相对困难;同样,在心理素质调节不佳时,身体素质训练的效果也难以在比赛中完全的发挥出来。因此,青少年击剑运动员需要全面注意心理及身体素质的综合训练。也针对这两个方面的训练要求和特点,提出了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心理及身体训练的要点,希望能够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提高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比赛中调节自身的竞技状态是高水平运动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标枪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排除外界的不良干扰来调整竞技状态对比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运动员的心理因素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它制约着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标枪比赛中经常会有运动员在平常训练时技术表现、训练成绩都很好,一旦比赛就会心理紧张,发生脸色苍白,身体僵硬,动作变慢,技术变形等现象,造成比赛发挥失常。如何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最佳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8.
一、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的重要作用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是根据比赛的任务、条件针对其个性心理特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其施加积极的影响,形成其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过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很大。情绪稳定的运动员在比  相似文献   

9.
当今体育竞赛正朝着高水平,强对抗的方向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战胜水平日趋完善和接近,心理素质在运动竞赛中显得尤为重要,赛前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是运动竞赛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是否稳定,对比赛的成败尤为重要。文章根据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变化特点,找出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的因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心理调节方案,为今后提出训练和控制赛前心理状态的方法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武东海  尚瑞花  刘思华 《精武》2013,(24):126-127,129
培养运动员心理过程稳定性,发展其在极端紧张的状况下控制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形成参加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对竞技水平的发挥与运动成绩的取得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运动员及教练员都需认识到赛前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并应学会调节自己的心里状态。旨在调查赛前心理训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广州市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并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组成部分。在双方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是根据比赛的任务、条件针对其个性心理特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其施加积极的影响,形成其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过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完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以及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刘均委 《精武》2012,(31):11-12
赛前心理焦虑是一种不良的、消极的情绪状态,赛前焦虑不但会影响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降低运动员的参赛能力,而且还会严重干扰运动员正确清晰的思维能力,使运动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比赛,难以做出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而短跑比赛胜负越来越依赖于心理素质,特别是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重要性,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法,实验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对我市中学生课余训练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进行研究,总结和归纳出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焦虑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方法,为青少年短跑课余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调控 射击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控,是一个多因素的有机的系统,就其调控的方法、手段而论,必须根据运动员的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的心理反应、制订出长期的、系统的心理训练计划,结合赛前的任务、对象开展短期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大脑对内脏器官活动和思维过程的调节支配能力。加强情绪的稳定性,尤其是要加强运动员在比赛前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郑风家  刘天鹏  田云平 《冰雪运动》2007,29(4):71-72,79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研究了花样滑冰比赛中运动员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及技术状态3个方面因素与比赛成绩的关系,强调了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调节与放松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心理调节与放松、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恢复良好的体力的方法,以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7.
排球比赛节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奏是排球比赛的灵魂,是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综合体现和心理调节的具体反映。运动员在排球比赛中技术、战术的灵活运用,不仅要求队员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还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从临场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适时地采用恰当的手段和策略,巧妙地控制比赛速度来掌握比赛节奏的主动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从技、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训练方面,应加强对运动员节奏意识的训练和教练员节奏谋略的培养,以适应当今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伍珺辰 《健与美》2023,(7):118-120
射击比赛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运动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外,还应当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比赛中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从而提高射击水平,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本文针对射击运动员的情绪控制和心理训练方法展开了相应的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浅谈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自控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自我控制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引起自己心理反应而有意识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整的心理过程 (或活动 ) ,也就是所说的支配和控制自我心理和行为的能力。目前 ,世界各国的教练员、心理学者都特别重视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在赛前进行调节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比赛中 ,赛场的发挥除了依靠合理的训练安排之外 ,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即运动员的机体潜能全部投入比赛和维持最佳临赛状态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运动员的赛场自控能力是人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能力特征在赛场中的集中体现 ;性格、意志、情感主要是后天养成的 ,…  相似文献   

20.
在跳高比赛中,很多运动员不能发挥自己应有水平,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不稳定,从而导致比赛时心慌意乱,肌肉紧张,动作变形,技术错误较多等,如能正确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手段,就能有效的增强比赛的自信,不断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