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处于20、21世纪之交的关键转折时期的中国现代档案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抉择之一,就是必须与国际档案学界接轨。中国档案学与国际档案学界接轨的内涵与外延,可概括为“接受”、“靠拢”、“跟踪”和“推销”8个字。“接受”,即指通过接轨,对国际档案学界几十年来档案学研究和学术评论中提出的一些正确的,合乎真理性的,具有较普遍指导、  相似文献   

2.
郝雨 《新闻记者》2005,(11):20-22
一、“人”的精神与人的“精神” “人文精神”,在当下的话语环境中已经成了一个颇有些时髦的用语,可以说,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已被用得太多太滥了.甚至房产商卖房子、酒店开张,都大讲“发扬人文精神”。本以赚钱为目的的商家和“人文精神”攀亲.用“人文精神”装点自己的门面.这不能不说是“人文精神”的异化。然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传媒的人文精神,就是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3.
朱健桦 《出版参考》2007,(9X):27-28
学术文化:于丹让出榜首,“超女”、“快男”轮番来袭 本月学术文化类榜单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24小时:快乐男声13强拯救音乐梦想静像电影》、《面孔: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以及《在路上:CCTV(赢在中国)首赛季12强创业启示录》本月进入了学术文化排行榜的前30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赋予出版业的光荣使命,是出版工作者必须担负的重要职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深刻内涵,指明了学术期刊的学术内容、学术文化、学术利益前进的方向,对出版学术精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术内容要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学术期刊是一种以发表研究较为专深学术问题为宗旨的连续出版物。学术期刊报道的内容反映了学术期刊的本质特征,报道的内容除了是一种科学新信息——必须是客观事件现象和规律的真实反映,同时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科研…  相似文献   

5.
学术数据库“走出去”承载了学术出版走向世界的重任,作为学术数据库强国的荷兰有诸多国际经验值得借鉴。文章梳理了荷兰学术数据库“走出去”的发展历程,指出其规模大、种类全,具有相当大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法规与制度支持、内容与产品、国际运营策略与模式、人才与技术四方面分析了学术数据库“走出去”的荷兰经验,为我国学术数据库“走出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媒介融合并不仅仅意味“合”.更意味“分”。融合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合”是为了更好的“分”逼过融合达到更高层次的多样化,这才是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热”“人文精神”讨论渐渐淡去之后,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兴起了民国学术史研究的热潮。而从陈平原、罗志田、正、况森、桑兵、章清、刘龙心等人在学界流传颇广的作品来看,当前民国学术文化史研究的显著精神特征乃是试图通过考察那段学术转型历程,为当代中旧学术找到足以安身立命的伟岸“学统”,  相似文献   

8.
孙玮 《出版广角》2016,(1):44-45
如何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走向世界,如何有效传播代表中国高度的学术声音,如何以学术标准弘扬中国主题文化,这对具有学术传统的出版社来说,既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笔者结合在三联书店从事国际合作的经历,对学术出版机构如何通过挖掘资源优势,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走出去”路径进行分析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大观周刊》2006,(46):87-87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由经济学界的部分有识之士于1998年在北京共同发起组成的非官方学术组织。“50人论坛”聚集了中国具有一流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吴敬琏、樊纲、林毅夫、周小川等近50位著名经济学家。论坛成员都以学者身份参与论坛研究活动.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及建议.共同参与中国经济重大课题的变流与探讨.提出政策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新上海档案》2005,(11):29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胡鸿杰在2005年第5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指出:当学术研究的主体对自己研究的学科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意识到学科理论体系的学术价值,并且愿意为此献身的时候,一门学科的学术尊严才有可能形成。因此,中国档案学的学术尊严也只能是在学科发展的特定时期,其研究者主体意识觉醒的产物。文章认为:一、中国档案学是为了具体回复20世纪30年代的“行政效率运动”中的问题而形成的,形成之初即过分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学科体系的构建,其研究主体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档案学的学术状况及其尊严。二、中国档案学的发展也没有给予学术尊严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近代著名文学团体“南社”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因缘殊深:从振臂呼唤到以图书馆作为人生的归宿,从图书馆中吮吸养料到“反哺”公共图书馆,直至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中开拓、创新,均有建树。  相似文献   

12.
很早就想对新闻界背离职业道德的一些不良倾向说几句话。但思路一直不甚明晰,总感到书不尽言,词不达意。近来,科技教育界把一些频频出现的学术道德沉伦的现象痛斥为“学术腐败”.业内仁人志士纷纷呼吁清除“学术腐败”,紧守学术领域这方净土,于是顿觉把新闻界诸如此类的不良现象看作是“学术腐败”也不为过。现把这些年来的所见所闻略作梳理,请君一观:  相似文献   

13.
让经济学还乡 经济学一向被看作应当“价值中立”、不宜进行道德判断。因为把人和价值的问题高高挂起,经济学教科书向我们兜售的经济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只有一篇篇关于经济模型的纷纭说辞,一段段精微缜密的数学推演,而没有与具体人、具体生活的关系。但学术训练和实际利益相结合,又将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锁定在为富人辩护的轨道上。然学术乃“天下之公器”,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刊》2006,(5):32-32
媒介融合并不仅仅意味“合”,更意味“分”。融合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合”是为了更好的“分”,通过融合达到更高层次的多样化,这才是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新闻出版工作的根本指针。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先进化是党的精神旗帜,也是新闻出版工作的灵魂。始终保持我党我军的先进性,是新形势下军队新闻出版工作乃至整个思想政治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环境。“环境”一词,在惯常语境中自有其特定的含义,如“环境保护”中的“环境”之义。但也可将该词引伸到别的范围。如发展市场经济,有一个和经济秩序有关的“市场环境”;招商引资有一个“投资环境”,社会的长治久安有一个“治安环境”等等。其实,化方面也有一个“环境”问题。“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序上需要通过“化环境”来表现。“化环境”作为一个特定概念,有必要引起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乾嘉学派是清代学术发展到高峰的代表,而其中尤以“皖派”学者为中坚。《“皖派”学术与传承》一书以徽州学者为核心,揭示了徽州独特的地域环境和风土人情、人文学风及士人群体、师承统绪与学术交往的演变轨迹,既理清了“皖派”学者在本土以及旅居之地的发展谱系,又勾勒出他们在江南乃至全国的学术影响和地位。这一贯通性的研究,为充实和深化清代学术研究和徽学领域的探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杨云艳 《出版参考》2005,(5X):32-32
“核心期刊”的出现,确认了一种以核心期刊名录为尺度来判别研究成果和学术价值的方法。核心期刊刚一开始,是以为图书情报机构收集、馆藏期刊提供参考,为读者查找、阅读期刊文献提供方便的功能出现的。核心期刊在促进学术交流,衡量学者学术水平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制定和职称、科研成果评定条件的量化,“核心期刊”的作用日益被强化。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抒情传统的沿寻,自陈世骧、高友工以降,在海外及港台地区华人学者中形成了一股持续的学术潮流,近年王德威甚至把抒情传统论述延伸至中国现代文艺的领域。然而,号称“中国大陆以外地区最重要的中国文学解释体系”(陈国球语)的抒情传统沦述尽管也在中国内地学界引起了不少关注,却并没有真正为后者所接纳和吸收。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仍在于抒情传统论述自身究竟属于事实判断还是过度阐释,依旧是一个辩驳不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潘壮盛 《大观周刊》2013,(1):103-103,130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开展“听、读、研、讲”教学实践,是深化大专化教学改革,结合我校特点、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民教师的可行方法之一。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读一些相关的书目,查找相关材料做一些大家会兴趣又能参与其中的活动,使同学们在了解历史但露不脱离现实生活的情况下,一方面即可以掌握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理论素养以及分析闸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更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