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依珍 《广西教育》2012,(15):85-86
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索职业学校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改造、实施特色办学、推行"双证书"制度、实施"订单式"培养等。  相似文献   

2.
孙素莲 《考试周刊》2012,(49):162-162
学生生涯的终点为事业生涯的起点,大学生就业向来是热门话题。本文针对我国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出现的"热中有降"的现象,分析时下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与面临的挑战,并建议高校、学生两方面共同努力走出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3.
徐小平 《教师》2011,(12):5-7
在人们的思维意识里,一张志愿卡就能锁定学生的就读大学,专业的确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大学生就业的行业。古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新时期,还有人在网络上戏说:"上大学就怕选错专业。"以为专业的选择就是人生职业规划的关键。其实,纵观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我们就不难发现,专业与就业行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今天,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徐小平老师就大学选专业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刊登此文,以期对大学选专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实现学生"高位就业",是解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行业就业率低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介绍了酒店管理专业"高位就业"的内涵,结合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844"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养成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学生"高位就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制度特征有三:一是在观念制度层面被理解为国家认定产物,并经常与学科的概念混淆;二是制度选择层面有国家统一的专业目录、采用刚性的中央集权模式进行管理;三是高校内部的制度操作层面上,专业与一定的实体紧密相连。这三个特征使得我国大学生就业追求"专业对口"、高校设置专业"面向目录"、出现"贴标签"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避免这种消极影响,应正确认识专业的属性和功能;转变政府职能,落实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由对专业的"依赖"变为"选择",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我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显示,社会因素、企业因素、专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都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就业。针对与此,本文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重视实践教学和创业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不断增设日语专业,加上社会培训机构日语学习者的增多,日语人才出现饱和倾向,高校日语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受到一定压缩。本论文通过"问卷星"网络软件以Z大学日语专业刚毕业的10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就业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发现,面临激烈竞争的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却没有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希望高校就此应该作针对性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纪莉莉 《成才之路》2010,(10):35-35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已是社会共识。根据"素质为本、能力为本和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组织机构,组建稳定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全程全员开展就业指导,优质高效开展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稳定性,设计构建了中职学校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式"走向"普及式"教育,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较大困难,作为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尤为严峻。本文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下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验等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改革措施,以期探索一种新的、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尽管主要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但也存在"岗位找人"的现象。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除了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机制的不够完善、专业设置的不合理等客观原因之外,毕业生的就业自我定位出现问题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从高职毕业生的特点出发,研究当前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就业中出现的自我定位问题,并探索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市属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根本体现。完善就业工作"院系党政领导为第一责任人、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各负其责"奖惩机制,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职业技能,主动适应就业市场要求,引导毕业生增强就业危机意识,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勇于创业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2.
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莹 《考试周刊》2009,(36):199-201
随着"艺考热"的不断升温,开办艺术类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而且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艺术类专业呈迅猛发展之势,市场对艺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却是增长缓慢,这就导致供给远大于需求。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并且形势越来越严峻。本文在分析文献、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艺术设计类本科的就业现状、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思路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招生、教学、就业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三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键性环节,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令人喜忧参半。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教学因素有:专业设置缺乏职业定向性;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教师缺少"双师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4届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调查,学生"在校期间就业意向"、"家庭对学生就业"与"学生毕业后实际就业"相差甚远,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农业技术类学生培养目标进行细分定位,对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适当调整,以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高职农业技术类人才。  相似文献   

15.
"体面就业"就是高质量的就业。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面临着就业规模大,就业质量低下的难题。农民工就业的现实状况、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农民工就业质量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等都亟待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早日实现中国农民工"体面就业"。  相似文献   

16.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金融风暴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学生自身素质不足和就业观念偏差等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高职院校可通过引导毕业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深化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加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等措施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导向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勤 《教育导刊》2011,(3):69-71
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以职业考证相关课程融入日常专业课的教学计划为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立了"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双证书"中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高等教育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尤其是相对冷门的农林专业。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广东农林专业女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女性就业"隐形歧视"及就业质量、专业取向和行业流向、就业地域偏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尽早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能、摆正就业心态,为顺利就业提供理论指导。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校学风建设,高校应从新生入学伊始就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关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通过将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有机融合,创建"学习型"社团等方式,引导和加强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剖析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就业型"人才培养机理,指出当前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严重错位"、"培养人才特色不鲜明"、"旅游人才综合能力不强"等共性问题,探讨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就业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中"三平台五模块十项目"的课程学习和"四下四上"的实践模式.以此来促使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身培养特色,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抓住旅游业蓬勃发展契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