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难推理是假言选言推理中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特殊的辩论工具.传统逻辑学认为二难推理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肢数与假言判断个数相等的相容选言判断作前提推出一个简单判断或选言判断的推理形式.然而,二难推理的假言前提不仅有充分条件,而且有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选言前提有相容的,也有不相容的.二难推理共有28种有效推理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形式逻辑学的原理,简要介绍了五种对二难推理化难为易的方法.①直接破斥法②反二难破斥法③釜底抽薪法 ④避实就虚法 ⑤避重就轻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证了逻辑学界较为流行的“二难推理”的分类方法——以结论判断的类型作为区分“二难推理”简单式与复杂式的根据,是不科学的,并指出目前将“二难推理”分为简单式与复杂式是取决其结论,而分为构成式与破坏式则又取决其前提,这种分类的繁琐性。从而提出:应以“二难推理”所含假言肢的繁简为区分简单式与复杂式的根据;应以“二难推理”其结论是肯定或否定假言肢为区分构成式与破坏式的根据。最后建议将构成式和破坏式改换称谓为肯定式和否定式。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留下一个千古难解的“二难推理”命题,但如果跳开逻辑学的圈子,从法律角度审视,此题可以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在逻辑学中,二难推理其实是假言选言推理,是由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一个包含两个肢的选育命题构成前提的必然性推理。二难推理是思考解决问题、辩论问题时经常运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反映了人们解诀一个问题时左也不好,右也不理想,进退两难的状况。反映辩论问题时,辩论的一方提出两个二者必居其一的假言前提,对方不论肯定或否定假言命题的前件和后件,结果都对自己不利,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窘境。二难推理之所以叫“二难”正是这个缘故。《诗经·豳风》中有个比喻:“狼跋其胡,载踬其尾”。意即“老狼往前则踩住自己领下的悬…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演绎推理,被不少的逻辑学专著命名为“二难推理”或“假言选言推理”,并给出如下的或类似如下的定义:“二难推理是由一个包含两个选言肢的选言判断和两个假言判断构成的假言选言推理。”这个定义有可取之处:从构成方面部分地揭示了这种推理的特征:一般来说,用此定义也可以把这种推理与其他推理区别开来。但是,不论是对这种推理的命名还是对这种推理所下的定义,都还有不甚妥当的地方。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以及与这两个问题有关的其他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得专家们的斧正。  相似文献   

7.
现行普通逻辑教材关于二难推理的内容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一是把二难推理形式局限于充分条件假言二难推理,而将必要条件假言二难推理排除在外;二是对二难推理规则的提法似有不足。二难推理的全部正确推理形式应是八个,而不是四个。二难推理的规则仅仅是保证推理形式有效的规则,并不涉及前提内容的真实与否。深入探讨二难推理的形式和规则,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有规范实际思维、防止逻辑错误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它能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帮助人们进行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它是保证思维形式正确性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在司法实践中也是有着应用性的,在案件的分析中渗透着逻辑学的应用,本文所论是"二难推理"、"类比推理"在分析案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密《陈情表》历来被视为抒情文的典范之作,其实,《陈情表》承载更多的是旧臣李密和新君晋武帝之间的逻辑博弈,可以用作逻辑学解读的研究范本。教师梳理和探究文中的选言推理、二难推理、归纳推理、三段论推理、假言推理等推理形式,能让学生从逻辑的维度充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也有助于达成“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等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二难推理”疑点分析吴捍列二难推理是演绎推理中难度较大的混合复合判断推理。学生在学习时不容易弄懂吃透,而目前国内使用的教材在介绍二难推理时又存在一些问题,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更大的困难,也给我们教学带来了难题。目前国内使用的大部分教材是分四部分来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形式逻辑原理.对二难推理的部分实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二难推理在实践中的表达作用、认识作用和论证作用,以及在文学中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律逻辑学界对法律推理的定义和划分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源是研究进路不统一。从逻辑学进路重新定义法律推理,彰显其逻辑学特征,揭示其逻辑学本质,体现"宽泛"的法律推理观,便于实现法律逻辑学界对法律推理定义的统一。从逻辑学的进路重新划分法律推理,恪守逻辑学的划分原则,凸显辩证逻辑推理形式在法律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利于实现法律逻辑学界对法律推理划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二难推理属于假言选言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日常思维中熟练而灵活地加以应用,就会感受到逻辑智慧带给我们的极大便利,尤其在辩论中如果能运用自如,更能展示出二难推理不可抗拒的绝对逻辑力量。其所展现的绝不仅仅是书本和口头的精彩,而在于增添人生智慧,展示人生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二难推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假言选言推理,它常用于论辩的场合使对方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其中的哪一种可能,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困境.也是认识、表达或提示人们思想困惑和内心矛盾冲突的思维工具.正因为二难推理的这种独特的性质使得它在司法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15.
论必要条件的二难推理和回溯推理高玉楼传统逻辑的二难推理,其结构形式被定为:大前提是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小前提是一个二肢选言判断.结论或者是直言判断,或者是选言判断。如:元朝作家姚燧写的一首曲子:“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守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  相似文献   

16.
冲突与选择     
一 两难情境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中这段话道出了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种境况——两难情境。两难情境与逻辑学上的二难推理一样,都使人处于一种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而两难中的思考与选择也更能显示一个人的思想性格乃至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7.
从推理的形式上讲,"……也不是,……也不是"表达的是假言选言推理简单构成式,是不相容的;从推理结论的语义上讲,"……也不是,……也不是"表达的是二难推理.  相似文献   

18.
逻辑学的主题是推理。逻辑学是关于推理的学说,是推理的理论。对推理的研究,从现有的资料看,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和古中国就已经开始了。“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主要探讨了以下几种类型的推理。一、换位推理:把一个命题的主谓词位置颠倒。例如.如果快乐的不是好的(东西);那么好的(东西)也就  相似文献   

19.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征,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孟子要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其论辩就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性,而《孟子》中就运用了大量的逻辑学中的推理方法,如对三段论、二难推理、类比推理方法的运用以及它们的综合使用,这样就使《孟子》具有强烈的逻辑思辨色彩。逻辑推理方法的运用不仅让孟子在说理中战胜了对方,而且对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当代人思维过程的严密性和论辩技巧的科学性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三国演义》中,有不少故事包含着二难推理,本文试图对其作些逻辑分析:用二难推理进行劝降、规劝等。如李恢劝马超投降刘备时说:……“今将军与曹操有杀父之仇,而陇西又有切齿之恨。前不能救刘璋而退荆州之兵;后不能制杨松而见张鲁之面,日下四海难容,一身无主。若复有渭桥之败、冀城之失,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李恢的话包括一个简单破坏式的二难推理,用符号表示即:如果p,那么q;如果p,那么r。非p或非r:总之,非P。其推理过程是:如果马超不投降刘备又要生存下去(p),那么就要救刘璋而退荆州之兵(q);或者制止张松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