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设计导语,形成教学高潮 好的导语,能使课堂教学刚刚开始,便进入一个小高潮.地理课尤其如此,精妙的导语能够立即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或者引人人胜.例如,讲洋流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1930年,一条船从太平洋的西海岸一直漂泊到太平洋的东海岸,当美国人发现这只船时船上的人已死去了好长时间,为什么船上的人死了,船还能从日本一直漂泊到美国?这样的问题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向辽阔的海洋,引向了运动的洋流.  相似文献   

2.
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有这样一道试题:一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一定,船在河水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一只木箱掉到水中,经过1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返回追赶,在距桥300米处追上木葙,则河水速度是米/秒.  相似文献   

3.
<正>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生物课堂具有紧慢急缓、跌宕起伏的节奏美。本文拟就生物教学高潮的形成,谈点自己的粗浅尝试和体会,以就教于同仁。 精心设计导语,形成教学高潮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导语,能使课堂教学刚刚开始,便进入一个小高潮。例如,讲授鸟类的多样性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春天来了,自然界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桃红柳绿,百鸟争鸣的情景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国有鸟类1186种,约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3%以上,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那么,你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收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列入教学目的.这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性.多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了这个问题,下面谈谈我的体会.一、精心设计引言.引言是一堂课的导语,好的引言就好象名演员“亮相”那样,能一下子抓住观众.同样,导言也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求知欲状态.我在讲中国地理上册中经纬网一项内容时,用了这样的引言:在茫茫海洋上有艘海轮发生了事故,失去了控制,情况非常紧急.船上的报务员向各地发出呼救信号,并报告出事地点.不久,邻近各国的轮船纷纷前去营救,但是海洋并没有什么目标,遇难船怎样报告自己的位  相似文献   

5.
伤心太平洋     
我们的航船在蓝蓝的加勒比海上行驶着。阳光暖暖的,海风轻轻,头顶的海鸥在跳圆舞曲。考察团刚刚从美国出境,我们要经过巴拿马运河到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考察。大家畅饮白兰地,悠闲极了 !我们还打算去太平洋转转。   “报告船长,离巴拿马运河还有 1000米航程 !”一声传报使大家的心更兴奋了 !尤其是我,我已经很久没看到那广阔无边的太平洋了。依稀记得 10年前去美国时看见的太平洋,湛蓝湛蓝的,多美好 !我心中很激动,像船下的海一样翻腾起来。   “到了,到了 !”几分钟过后,我们的航船穿过了巴拿马运河。“嘀嘀嘀——”船上的警…  相似文献   

6.
一、类比法例1 一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一定,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有一只木箱掉入水中,经过1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追赶,在距桥300 m处追上了木箱,求河水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听了许多名师的公开课、观摩课,并进行梳理。现就阅读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以文引导,激活情感优美抒情,并符合课文情感基调的导语,能使学生未入文先入情。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有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你们到过周总理  相似文献   

8.
伏萍 《教师》2010,(25)
一、找准切人点,巧妙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语设计巧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主题.因此,对导语的设计不可小觑.针对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有人说奥巴马能当总统得感谢林肯和他领导的那场战争,奥巴马自己也说"是林肯成就了我的故事".短短的两句话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奥巴马为什么要感谢林肯?林肯领导的什么战争?这场战争是怎么爆发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角色.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看书看批,看文看题.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同样,人文蕴藉较深的阅读教学导语是一堂语文课成功的一半.设计具有人文理念的导语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良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能引领学生融人到阅读的氛围之中,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创新思维做好铺垫.此外,良好的语文阅读导语还能启迪学生感知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探究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与情感,为学生自主阅读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对师生都是一个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研讨与探索,并总结出作文课堂教学"八部曲"。一、先声夺人所谓先声夺人,就是教师应注重导语的设计,上课一开始,力争通过导语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是一件很愉悦的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比如让学生写《我喜欢的一种植物》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语:"从南疆的椰子树到北国的雪松,还有你身边的菊花、月季花、桃树、柳树……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都能看到植物。世界因为有了植物才变得生机勃勃,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地球将  相似文献   

11.
李云霞 《教师》2011,(1):40-40
成功地带着学生走进一堂好的语文课。有很多种方法.妙用导语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好的导语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视听,集中学生注意力,一进入课堂即调足学生的“口味”;同时,好的导语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轻松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好的导语还能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趣味与魅力,领悟到课文的感情基调,初步地了解把握课堂内容与主旨,进而理解整篇文章。那么我们该怎样设计导语呢?  相似文献   

12.
成功地带着学生走进一堂好的语文课,有很多种方法,妙用导语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好的导语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视听,集中学生注意力,一进入课堂即调足学生的口味;同时,好的导语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轻松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好的导语还能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趣味与魅力,领悟到课文的感情基调,初步地了解把握课堂内容与主旨,进而理解整篇文章。那么我们该怎样设计导语呢?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巧用“悬念”“设疑”手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讲读课文前巧设导语,质疑激趣。在导语中设置悬念,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进一步探究课文做好铺垫。如教学《田忌赛马》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齐威王的三匹马分别比田忌的好,为什么比赛的结果却是齐威王的马总体上比田忌的马慢?”学生顿时愣住了,眼睛直盯着我,都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就抓住这样的时机,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向课文内容,学生学习课文时果然特别专注。  相似文献   

14.
要想上好一堂课,导语的巧妙设计和运用有着不容否认的作用。何谓导语?就是教师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从教育心理学分析,导语的作用,有以下几种功能:l、引起兴趣、集中注意。新课的开头开得如何,对上好整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为此,教师如能在每节课开始精心设计一种导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就会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在讲“相似三角形”时,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学了这一节,不上树可以测出树高…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扮演”好“中介”的角色,必须修炼好以下几种“功夫”:设计导语和提问;选准阅读一篇课文的“切入点”;“分解”课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1.导语语文课的起始,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一个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其注意力立即指向教师,指向研究的客体,指向教学内容,指向教学重点;并能激起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加学生快乐、舒畅的情绪体验,促使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积极的思维。如一位老师讲《七根火柴》,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小小的火柴,在我们的生活中再平常不过了…  相似文献   

16.
听过支玉恒老师上<放弃射门>这一课.支老师坚持"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文本,启发学生涵咏、思考、体悟,并循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适时点拨,巧妙引号,使课堂教学在动态变化中生成,把学习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喜欢听长篇评书,因为这样的文学形式总是在关键处立刻煞住,这样就吊足了听众的胃口,使听众欲罢不能,非连着听不可。这种急于知道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想知道结局如何的心理状态,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趣浓厚的观众了吗?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如下做法。一、课前——巧设导语,吊人胃口导语中可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学《田忌赛马》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齐威王的三匹马分别比田忌的马好,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一、富有导向性(角色转换)的导语设计 俗话说“语文能力是腌出来的”,那么如何为学生创造腌渍语文能力的酱缸,营造一种气氛,设计富有特色的导语是很关键的。因为这样能使学生从导语的倾向与体验中感知一节课的总体特征,利于引导他们为进入课堂做好充分准备,提前进入状态。日常工作中,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我大致设计了这么几种类型的导语:自我体验型。即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  相似文献   

19.
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一、导语渗透课前导语是把学生引向课文意境的桥梁,一段精彩的导语,给学生以兴趣、启迪、感染。既能激起学生求知欲,又能激发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找出课文中德育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课文意境,或巧设环境,或借助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在一节课的开始就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从中接受教育。在教学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我采用实物导人法,…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写道,鲁滨逊打算到失事的船上寻找些食物,于是,"我决定只要可能,就登上船去.天闷热得使人难受,我脱去衣服,纵身跳入水中".当赤裸着的鲁滨逊爬上船时,"我发现船上的供应品完好无损.我走进面包房,把饼干塞满了我的上衣口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