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通过对第16届亚运会男排相关数据及技术统计,分析中国队、伊朗队、日本队的身高、扣球、拦网高度等基本情况,并对扣球、拦网、发球等得技术失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中国男排主要失利因素,为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毽球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毽球人才培养的六种模式,主要以高水平运动员为主,提出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文化与活动载体的毽球项目人才培养,在注重高校优势的前提下,应从加强群众毽球活动组织开发人才、指导群众毽球技术提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毽球项目国际化,提高中国民族民间项目国际影响力的宣传推广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为高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拦网技术在目前的排球比赛中显得极为重要,但在青少年球队中,重视扣球技术,轻视拦网技术的球队较多,使比赛更加显得进攻远远超过防守能力。根据观察与归纳,揭示了青少年球队拦网技术运用较差与拦网意识、判断、移动步法、摆臂起跳、空中拦截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有直接关系,并根据其易犯错误提出了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4.
毽球是新兴的高校体育项目,学生往往存在技术不扎实,触球恐惧等心理。根据毽球基本技术的特点,综合相应资料及其它模拟训练法的成功之处。提出高校毽球“4+8Min”模拟训练法,并进行教学实验,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克服学生心理压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并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齐云社"与"草根毽球"彼此间相关的自治理论予以论证,以武汉市青山区"草根毽球"参与群体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认为"齐云社"与"草根毽球"两个相距近千年的民间体育组织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各自鲜明且相似的自治特征;在对武汉市青山区"草根毽球"参与群体的人员、动机、组织、设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通过分析"齐云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服务的自治特征,以期能给现代"草根毽球"自治化发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根据排球网上攻栏的发展趋势及交叉快攻的技术特点,对拦网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拦网阵形、方法,使拦网的成功率得到提高;同时提出相应的防守阵形、方法,为反攻得分创造可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校毽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毽球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综合了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羽毛球的场地,汇集了健身性、趣味性、欣赏性、对抗性等功能于一身,是相对较为特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此外,毽球运动简单易学,易于推广,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如何在高校毽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毽球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毽球运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优秀毽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年福建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毽球比赛的56名男女优秀毽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福建省优秀男子毽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率为87.1%,福建省优秀女子毽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率为84.0%,损伤率与技术运动运用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材等因素有关。常见损伤类型有韧带损伤(43.8%)、关节损伤(31.3%)、肌肉损伤(24.9%),损伤部位以大腿、膝部、足踝部、腰、小腿比较多见。结合毽球运动特点就导致损伤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毽球运动发展趋势和对第6届世界毽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决赛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快而强、全面、准确、有特点的进攻技术,快速善变、简练实效的战术组合以及优秀的心理和意识水平是当今世界女子毽球运动主要制胜因素。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排球拦网技术的认识与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拦网是带有攻击性的防守技术 ,是得分的重要手段。拦网与进攻是一对矛盾 ,我们可以利用这对矛盾 ,促进拦网技术与进攻技术的发展 ,从而提高排球水平。  相似文献   

11.
踢毽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旨在观察踢毽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在1年的观察中,经过3次跟踪测试,结果显示:踢毽锻炼组在第6个月和第1年的测试中,睁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分别增加了4.81s和16.73s,闭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时间分别增加了5.30s和11.86s,均有显差异,而对照组略有下降,但无显差异。表明踢毽锻炼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毽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下肢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影响。方法:60名妇女被分为三组,毽球运动半年组、毽球运动一年组和非运动对照组。运动方式毽球运动。在运动训练前后分别测试下肢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钙(Ca)、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毽球组的受试者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与非运动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血清IL-6水平和TRAP活性显著降低。运动一年组效果最明显。结论:长期的毽球运动能够增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讨广州与网毽、南派花毽的起源与发展,网毽、南派花毽的产生与岭南文化的渊源,并对广州毽球运动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促进广州毽球运动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广州毽球运动的发展要与弘扬中国优秀体育文化和构建岭南体育文化结合起来大打"文化牌";南派花毽进校园,网毽进公园、社区等大众体育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参加踢毽锻炼的中老年人锻炼前后身心健康的有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6个月的锻炼,精神状态、睡眠等主观指标均有显改善;安静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训练完后的即刻心率均较锻炼前显下降;闭眼单足站立明显高于锻炼前;锻炼后反应能力快于锻炼前;锻炼由臃肿变得结实、健美。  相似文献   

15.
拦网是排球运动技、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拦网技术中以双人拦网最为常见,尤其是在对方4号位的扣强攻球(即一般强攻扣球)时。其中3号位队员向2号位移动拦网是组成双人拦网的关键。应用DLT法,通过对辽宁与天津队的副攻队员在3号位向2号位移动拦网的整个动作进行分析,揭示移动拦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探讨影响动作效果的有关运动学因素,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立足毽球课程已有的资源框架,分析了高校毽球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内涵。以晋中学院毽球课程资源开发探索为实例,进一步研究了高校毽球课程资源的基本途径,探讨了有效开发高校毽球资源的形式和手段,以期为高校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发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7.
毽球运动在高等学校开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毽球功能和高校开设毽球课可行性以及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开设毽球选项课及课外毽球活动的必要性以及开展毽球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介绍毽球二人传接球技术教学与练习的方法,以及学生在练习中常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旨在为同行提供教学参考,促进毽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