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晏阳初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这些教育,注意了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建设相结合,个人与集体相结合。这种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整体推进的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农村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是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乡村教育运动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教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实施的一种具体形式。三位教育家在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关于专业设置、教育形式、教育目标等宝贵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即知识分子广泛系统地组织农村职业教育,重视精神培养,围绕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设置专业。  相似文献   

3.
晏阳初是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与乡村建设的倡导者,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并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从社会现实出发,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认识和解决农村的问题,并构建平民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主要是以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产生渊源为出发点,解读晏阳初平民教育的思想内涵,并以此为鉴,揭示其对当今农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他所从事的乡村教育可视为早期我国职业教育本土课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晏阳初在定县期间进行的平民教育,无论是教育的对象、目的、内容及实施方式,都为我们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历史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博仔 《湖南教育》2005,(18):10-11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兴复,又名遇春,字阳初,四川省巴中县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其主要著作被编成《晏阳初文集》、《晏阳初全集》。教育思想要点平民教育“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相似文献   

6.
晏阳初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他毕生从事于农民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晏阳初先生的农民教育原则与方法对当前农民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和梁漱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教育思潮中出于教育救国的共同目的而视角取向、途径路向各异的教育实验家。晏阳初的思想基础是孔子、基督的博爱和西方的民主;梁漱溟则杂糅佛儒,秉承儒家出世思想。晏阳初从教育入手,为根治农民的愚贫弱私而实施文艺、生计、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梁漱溟则为解决文化失调而以乡村教育改造社会的散漫消极,试图通过教育的力量实现平民政治。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1893~ ),四川巴中人,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知名人物.他一生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为提高平民的素质、改善平民的生活状况,奉献了全部心力.在长期的乡村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教育理论.研究他的理论与教育实践,吸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对当今农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是有借鉴意义的.一、晏阳初献身农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是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创者,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为当时中国的乡村改造运动指明了方向。时至今日,平民教育思想的目的、内容、实施途径、师资等方面的内容仍然值得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借鉴。本文阐述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提出了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乡村教育改造思想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历来重视农村教育,晏阳初先生关于“三大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连环推进“四大教育内容”、培养“新民”的乡村教育改造的核心思想,对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晏阳初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极力倡导平民教育运动的平民教育家,他在其平民教育思想中提出的农民教学原则至今对农村工作者仍具有十分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在阐释晏阳初农民教学原则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农民培训工作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晏阳初是国际知名的平民教育家。宋恩荣所著《晏阳初及其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一书 ,在日本出版 ,不仅为日本人了解晏阳初其人其业 ,而且为日本青年理解中国、了解中国农村 ,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卢作孚、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实业家卢作孚、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们提出了建设“农村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在怎样建设农村现代化的问题上,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卢作孚创造了实业兴乡的“北碚模式”,晏阳初则探索了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笔者通过对二者乡村建设思想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对我国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于教育救国的共同目的,为解决中国农村极为严重的衰败问题,乡村建设运动应运而生。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两个派别。晏阳初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晏阳初是基于平民教育的原则采用三大方式进行四大教育,从而进行乡村系统改造;而梁漱溟则是从文化复兴中国的角度,着重于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组织。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对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晏阳初长期致力于乡村建设事业,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借助"大教育"改造农村,重视与大学合作,突出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调整农村学校的办学活动,使之与农村建设的大方向一致。在新形势下研究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民本、新民思想是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理论的核心。他认为乡村建设的开展以农民这一主体的素质提高为先决条件,乡村建设的成功以具备新智慧、新展望、新技术、新才能的"新民"为必要条件。晏阳初的这一思想给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重要启示:只有作为"三农"问题承担主体的农民具备现代性素质,"三农"问题才能成功解决。  相似文献   

17.
创新——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是中国教育史上平民教育的先驱。创新性是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旋律,体现在他的平民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途径等方面。他的平民教育思想的创新性对我们今天中国教育的改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的教育历程与西方在华创办的近代基督教教会学校相联系,在此过程中,晏阳初逐渐成为一个融有"三C力量"(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苦力Coolies)的基督教信仰者。而正是这一独具内涵的信仰作为其内在的精神力量,才支撑着晏阳初为全球乡村平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和晏阳初的教育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成人教育思想。陶行知和晏阳初都认为成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宗旨是国富民强,但是在成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差异较大。陶行知注重教育内容的更新和选择,忽视了对教育方式的整合;而晏阳初注重教育方式的理论概述,忽略了对教育内容的适时更新。为此,应当树立全社会自主学习、共同发展的观念,立足国情,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办好自己的成人教育,以广阔的治学视角、包容的教育理念和多元的教学方式,开展成人教育领域的各项工作,关注教育公平,关注民生,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成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