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席勒的审美乌托邦及其现代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勒美学虽在今天仍赢得人们普遍的赞誉,然而其思想只不过提出了一个审美乌托邦而已。席勒的“自由的游戏”将“自由”与“欲求”和“目的”对立,提供了虚假的自由幻象和不能治疗社会疾病的药方。他的两个冲动说是一种典型的二元论,只是先将原本统一的世界割裂开,再试图将它们缝合。他依赖教育,并主张从外部引进教育者的思想,回避了制度改造的根本性作用。只有社会的和谐才是通向人性和谐之途。批判地阅读席勒的著作,会从反面给我们提供许多理论建构的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2.
席勒认为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使人性得以解放,人心灵得到自由,使人成为完整的人。而使人性和谐统一的惟一途径就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席勒美育思想的提出,在我国当今社会建设人自身的和谐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德国美学家席勒的《美育书简》,提出通过审美教育来拯救人性的完整,美的艺术的力量来改造时代和社会,而非政治暴力革命。文章通过逐步解读来总结和加深认识席勒的美学思想,最后得出美的艺术与追求、美育的作用等对当代中国"美育"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4.
席勒是西方重要的美学家,对游戏与审美的关系作了专门研究。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只有在“审美游戏”那里才有,并将美育视为完善人性,拯救民族,实现自由的文化手段与途径。虽然他将美育视为沟通现实与理想的桥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乌托邦”色彩,但对当今人类而言,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的美育思路是叔本华审美功能理论的延续,但在儒家修养境界论的影响下,他以康德的"利害之念"替代了叔本华的"意志本体",转换了审美功能理论的作用对象,并以席勒的审美人格理论接引了叔本华的审美活动论,将审美功能在时间维度上延长,从而使审美功能理论获得了面对整体人生的有效性。最后,在"天人合一"境界论的影响之下,王国维接受了席勒以审美消融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之斗争的美育理想,并将其与孔子人格境界相比附,最终达成了对于孔子人格境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对其做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为了对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研究有一个全面了解,文章依据研究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对该论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该命题目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研究尚需深入,研究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7.
和谐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差的现状而提出来的命题,也是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的热点问题。对于高校来说,要构建和谐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人文视域下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使用充满人文关怀"对话教育"、"个性教育"、"情感教育"等教育方法,并根据实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以保证和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切实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贺询 《美育学刊》2021,(2):32-37
歌德在魏玛宫廷任职期间,与艺术家海因里希•迈耶、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等人组成了以“魏玛艺术之友”为名的活动团体。他们以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和歌德的一系列艺术理论文献为纲领,在艺术教育领域展开了丰富的实践。魏玛艺术之友的理念和行动引领了独特的古典主义艺术之风,既承接自康德、莱辛、温克尔曼以来弘扬理性智慧的艺术理想,挖掘出与法国的新古典主义或意大利文艺复兴相异的民族特色;又与现实中流行于德意志土地上的浪漫主义艺术形成对峙。更重要的意义是,这段历史对“五四”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直接影响,启发了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理念,因此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归属为人文教育的范畴,根本目的在于健全人性,指引学生感受人生,促使其体验到充满人情味、充满意义的人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高职大学语文作为开发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只有深入挖掘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特性,引导广大学生用心阅读作品内容,品味其中的丰富意蕴,并将自身的生活体验融入到作品学习中,切实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审美技能。本文即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为切入点,阐述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探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知行合一"是一个哲学上的命题,是认识论与实践论的辨析。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中,知行合一是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的有效途径。笔者主要从"知行合一"这个命题入手,阐述它的内涵,说明知行合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贯彻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等的教育独立思想之精义在于教育超轶教会和专制的政治。不过在当时,教育独立思潮的兴起正反映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教育完全沦为政治的附庸,受到政治的摧残,这是在腐朽的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恶果,这正从反面证明教育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不过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如何?联系到现阶段我国正深入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很有必要明晰二者的关系,这对在理论和实践中为从宏观和微观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挖掘审美过程中蕴含的超功利性和情感性元素,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修养适配教学通过内容上的丰富、方法上的创新和教学环境上的优化,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修养适配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意见,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学校而且对整个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席勒曾经对美育与和谐问题作过超前的思考,在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他认为人只有通过审美状态才能达到道德的状态,而这时人性才是完整的,社会才是和谐的。所以席勒的和谐思想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批判地分析了席勒美育思想,论述了其美育思想于理论上的可行性.但由于其教育者和教育方式都是理想化的,而现实社会又复杂多变,人的本性难移,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席勒的美育思想只能是令人神往的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仅是教育的规律使然,也是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硬灌输弊端的必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途径有三:通过寻求思想政治理论之真,实现真理的审美化普及;通过展示主体之善,实现教师主体形象之美的传播及学生主体思想建构的美化;通过彰显文化之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其他教育活动以美的方式结合.在审美愉悦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活动,是人类创造美、欣赏美的特殊活动领域,是一种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社会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教育对象进行审美建构的源泉及其审美需要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接受本位下教育对象进行审美建构的逻辑理路,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真诚、感性、和谐审美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康德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入,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席勒强调审美教育要培养完美的人性,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语文教学中施行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文教材及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因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起到"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方面,对于培养和造就完整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美是道德的象征"使其美学思想中的美与自由有了必然的联系,从而可以进一步得出审美有着"自由"这一本质基因以及审美在康德美学中起着通向"自由"的中介作用的观点。康德关于美与自由关系的思想对于我国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它要求教育应引导人们发现美与自由的关系,应借鉴美的思想使德育回归自由本质,应引导人们体会并领悟教育过程中的美。  相似文献   

20.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巨著,集中反映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在爱弥儿受教育过程中反映出了卢梭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因材施教;主张教育回归生活以及采用"自然后果法";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交往、对话、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应卢梭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强化因材施教、回归生活、自我教育、交往与对话等充满时代意蕴的方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