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知我正整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朋友颇为惊讶。的确,这“进步”有时连我也觉得不可思议。2004年,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教育书籍,第一次尝试写教育随笔。6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梦想中的一件“大事”。叶澜教授有个著名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22日。笔者写了一篇《最大的“麦穗”》的教育随笔,这次把它收录在我的语文教育专著《本色语文》(2008年出版)中。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个意义的世界。意义不是对物而是对人而言的,意义需要人去赋予。罗伯特·福尔姆在《我们得回到幼儿园》中说:"当我们发现世界无意义的时候,正是无意义的世界需要我们赋予它意义的时候。"在叙事随笔中,我们赋予了有关教育的事物、事件以意义,这些意义可以通过夹叙夹议表现出来,也可以如盐溶于水,看不见却品得出。倘若是后一种情形,就还需要读者去参悟,需要作者、读者共同去建构。我十分倡导一线教师多去写叙事随笔,同时主张再向前跨出一步,去写一写就事论理的教育随笔——事理随笔。事理随笔,是我"原创"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许多幼儿园都要求幼儿教师写教育随笔,并将它作为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然而许多幼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她们写随笔仅仅是为了应付园领导的检查,因此在写作时,要么是记流水帐似地简单叙述某件事情,要么是查找有关幼教资料,从中东抄一句,西摘一段,揉合在一起完事。这种走过场的做法使写教育随笔丧失了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我认为幼儿教师要写好教育随笔,首先应充分认识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其次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述而且作。我们一些教师常把写教育随笔认为是一种负担,一听说要写教育随笔,…  相似文献   

5.
云生 《教育文汇》2004,(5):21-22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写教育随笔成为教师搞教育研究的一种时尚。不可否认,通过写随笔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个人素质,养成反思习惯。但是,在阅读了一些发表的教育随笔后,我却有了丝丝失望。  相似文献   

6.
包守霞 《甘肃教育》2022,(16):59-61
教育随笔不但真实地记录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课堂实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方法、反思,还在师生间搭建知识交流、思维交流、情感交流的桥梁,学生得到了教师的规范指导,教师也提高了教学水平。基于此,文章论述了师生共写教育随笔的意义,通过实践调查和文献查阅分析了师生共写教育随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师生共写教育随笔应遵循的原则,并探讨了师生共写教育随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一位朋友坚持写教育随笔多年,屡次投稿不中。为此,他很是失落,却不知何因,便将稿件发给我,让我帮他"诊断"一番。细读他的一系列随笔,我发现不是他语言方面存在问题,而是他的文章缺少独特的思考。他只习惯于记事而不谈思考,字里行间读不出整个事件带给他的启示。单纯的记事并不是没有意义,至少可以为自己留下  相似文献   

8.
《当代教育科学》之所以开设“教苑杂谈”、“教育随笔”栏目,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为广大读者开辟一个比较开放的窗口,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更加鲜活的思想,更加丰富的知识,更加尖锐泼辣、生动活泼的文风;二是使刊物的内容、形式、风格更加多样,既为读者提供支柱性的“大餐”,也为读者提供风味独特的“小菜”。“教苑杂谈”、“教育随笔”自面世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的大力支持,众多稿件不期而至,不少稿子相当“出彩”。截止2003年第14期,已编发“教苑杂谈”、“教育随笔”21期,累积发稿71篇,10余万字。但是,我们在审稿中也发现部分稿件…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一些具体的写作实例,总结了教育教学随笔的一般写法,阐述了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写作,顾名思义就是对教育生活和教育现象的一种记录,一种自我思考,一种价值判断。它包括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教学片段赏析……教育写作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慢慢地写,每曰坚持,逐步养成“写感”,最后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写作经历谈谈“如何进行教育写作”。  相似文献   

11.
只有你最真     
自2001年至今,我已在《教育文汇》上发表了9篇教育随笔、杂感和叙事文章,两次应邀参加笔会。《教育文汇》的文章大多是教育叙事、教育随笔。开始的时候,写这  相似文献   

12.
一、文章的定位问题写教育教学文章,作为初写者,主要写写随笔、体验、心得方面的比较实在。我认为不要一开始就把文章做成论文,因为我们的精力有限,工  相似文献   

13.
张万祥 《班主任》2010,(4):17-19
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学历水平、工作阅历、家庭负担等近乎相同的班主任,有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了几十万、几百万字的教育随笔或教育日记,读了几十本、几百本书,发表了许多篇文章,出版了专著;有的却几乎没有动笔写过教育随笔或教育日记,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当然,发表的文章也就是零。条件基本相同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25日,常熟市“‘我阅读我成长’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活动启动仪式”在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举行,全市近80名领导、新教育课题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是我的《我是这样写教育随笔的》报告。在报告中我向各位庄严承诺:“我在2008年度里阅读教育专著将达到1000万字!”  相似文献   

15.
有用和无用     
有朋友在博客发来纸条:王老师,我读了你的很多教育随笔,特别喜欢。我发现你的文章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叙事过程中使用一些精短的小故事,借助小故事来点亮你的观点。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找到这些恰如其分的经典故事的,请赐教!我很感谢这位朋友,能够耐心读完那么多闲散的随笔,更感谢的是他的用心,一语道破文章的基本架构。离开一线以后,我很少有机会写以校园故事为主的教育叙事,而是把更多笔墨转向偏重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写教育教学随笔,就是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心中的感悟随手写下来。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什么教学问题,学生有什么创造性的见解。听别人讲课时发现了哪些优缺点,备课、批改作业时有什么发现,读了哪篇教育教学著作,看了哪部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剧。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研是什么,这是每个参加教育科研的教师虽有所感悟,却又难以说清的问题,一位普通教师结合自己参与教育科研的真实经历和切身感悟,以朴实的语言,谈出了自己的认识,娓娓道来,发人深思,耐人回味。教育随笔与教育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重要表达形式,前者是教育足迹的真实记录与点滴感悟.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理性思考与系统论述。两篇相关文章对如何写好教育随笔,如何从教育随笔走向教育论文,介绍了自己的认识与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我们学校成立了一个“教科研沙龙”。一次沙龙活动时,谈学习《小学青年教师》“写作辅导”栏目文章的体会,就如何撰写教育文稿的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写教育文稿,最大的问题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因为我平时喜欢写稿,也经常有稿件发表,所以,大家就让我先谈谈。于是,我就围绕“写教育文稿的材料从哪里来”这一主题,把自己的写稿体会向大家说了说。一、从探究中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肯定会经常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并用它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去进行一些探索研究。这种探索研…  相似文献   

19.
写作知识讲座最近,笔者写了一篇教育杂文,题目是《多一点平民化教育》,文章先发表在2002年6月11日上海《文汇报》“教育家”专版上,很快被中央教科所的《教育文摘报》(2002年7月10日)转载。回想这篇文章的写作和修改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文章虽然短小,但先后作了三次大的修改,历时两个星期。这里,我把自己修改和提升的过程作简单的回顾,也许青年读者朋友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文章的起因是本地一位校长要笔者为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昨天下午,一个老师到教研室交材料,应酬几句话之后就问人家:“最近写了点啥?”人家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没写什么,这个学期就在《中国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听说有东西发表,心里一陈高兴。之后又建议人家有空要多进入“教育在线”看看,平时要多写点随笔。见人就劝写点东西已经成了我的一个毛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