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语音实验、语音听辨和统计分析得出:1)印尼留学生发普通话6个舌尖前/后辅音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有“母语误代”、“目的语相互混淆”、“母语一目的语杂糅”3大类型;2)发音部位的偏误率显著大于发音方法的偏误率,其中,发音部位偏误以偏成母语发音部位(舌叶)为主,发音方法偏误以目的语送气一不送气相互混淆为主;3)元音对舌尖前/后辅音的发音部位偏误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分析了偏误产生的深层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EPG和语图相结合的方法,从腭位和舌位角度分析了蒙古语/r铺音每一个变体的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试图揭示辅音后/发音过程中舌整体的动作姿态。根据实验结果,蒙古语/r铺音有三个变体,其中主要变体[∫]是一个舌尖后齿龈闪音,出现频率高;变体[r]是一个舌尖后齿龈颤音,出现频率低,发音时舌位和舌姿态与[∫]的一致,不同之处在于颤的次数上,[r]一般颤2—3次;变体[r]是一个擦音,出现频率低,只出现在擦音和送气音前,发音时与闪音和颤音同样舌面后抬起,舌面前和舌叶中心下凹,舌叶两侧和舌尖向上抬起,但不会接触到上腭,而对气流组成阻碍,发出擦音。  相似文献   

3.
基于EPG的蒙古语/r/辅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EPG和语图相结合的方法,从腭位和舌位角度分析了蒙古语/r/辅音每一个变体的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试图揭示辅音/r/发音过程中舌整体的动作姿态。根据实验结果,蒙古语/r/辅音有三个变体,其中主要变体[J]是一个舌尖后齿龈闪音,出现频率高;变体[r]是一个舌尖后齿龈颤音,出现频率低,发音时舌位和舌姿态与[J]的一致,不同之处在于颤的次数上,[r]一般颤2-3次;变体[r]是一个擦音,出现频率低,只出现在擦音和送气音前,发音时与闪音和颤音同样舌面后抬起,舌面前和舌叶中心下凹,舌叶两侧和舌尖向上抬起,但不会接触到上腭,而对气流组成阻碍,发出擦音。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的声母中,舌尖前音z.c.s 与舌尖后音zh.ch.sh区分严格,但在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区中,就有六大方言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或虽有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但二者所领有汉字可任意归属等问题.比如:在闽方言中,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在赣方言与客家方言中,那些本应读舌尖后音的字,大部分被读成厂舌尖前音,另一部分被读成了舌尖中音d.t'在粤方言中,那些本应读舌尖后音的字大多被读成了舌叶  相似文献   

5.
中古知三、章组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湘方言的读音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三、章组声母读音在湘方言历史上经过了极剧烈的变化,在现代湘方言中表现复杂。现代湘方言三.这几个古声母的读音有舌尖中音(t组)、舌面前音(tG组t组)、舌尖后音(ts组)、舌尖前音(ts组)、舌根音(k组)、舌叶音(t∫组)、等。前四种读音在湘方言区成块状分布:舌尖中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中部;舌面前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西部和南部;舌尖后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东部;舌尖前音主要分布湘方言区的北部和邵阳部分地区。后三种读音分布于个别方言点。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的问题上。长期以来,吴语区的方言特点已形成习惯,反映在人们平时的语音表达中。我们在语音教学上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教学生区分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难点是存在的,但克服的方法也是可以找到的。  相似文献   

7.
常州方言中,古知庄章精见五组声母的合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知章精见组合流为舌面音[渤]、[渤‘]、[礰],其中有部分字的声母因受舌面前元音i、y的影响,而变为舌面前辅音;另一种是知庄章精组合流为舌尖前音[ ts]、[ ts‘]、[ s],先是知庄章组合成卷舌音樣,继而平舌化与精组合流为ts。这一语音现象在许多方言区都普遍存在,只是各地的发展不够平衡。  相似文献   

8.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示法具有直观、生动、具体、快捷、简便的特点,效果最为明显。比如:在讲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发音器官示意图,在图上直接指出发音的部位及气流的出处,用以代替齿龈、软腭、舌尖、舌面等这些枯燥乏味的间接口头描述。在讲元音时,可以直接在  相似文献   

9.
对单音节声母位置和双音节后字声母位置上普通话舌尖前擦音的动态发音过程以及频谱统计参数的研究表明:单音节中,声母位置上的舌尖前擦音在齿龈和硬腭区域的接触十分稳定,软腭区域的接触随后接元音的类型而变化;双音节中擦音成阻的起始方式和时间依据不同的前字韵母而存在差异,后字元音对擦音动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舌面以及与后接元音交界点附近舌尖动作的变化;擦音段频谱不受前字韵母的影响,而与后字圆唇元音密切相关;在声韵母交界点附近,擦音频谱与腭位参数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语音识别技术(ASR)的发展及普通话水平计算机测试的实现,扩大了语音规范研究的视野,拓宽了语音规范实践的领域。笔者分析很多人的感觉后发现,舌尖前音(z、c、s)和边音(l)的实际发音部位与大多数教材对这两类语音发音部位的描述存在着差别,于是从计算机对语音识别的基本原理出发,在音色相同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差别的可容性,并根据实践结果阐述其在教学中的可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构音障碍儿童的辅音声母偏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辅音的发音难度远大于元音,因此构音障碍儿童辅音的发音偏误率非常高。在对11名构音障碍儿童1554人次的普通话和沪语样本分析发现:从发音方法看,样本中以塞音/擦音/塞擦音的区别偏误比例最高,其次为浊音/清音的偏误,再次为送气/不送气的偏误;从发音部位看,样本中以舌根音的失误率最高,其次为舌尖前音和舌面音,再次为唇齿音,而双唇音和舌尖中音的偏误率最低。虽然舌尖后音的偏误率高达53.41%,但其只存在于普通话音系中。另外,构音障碍儿童还存在部分辅音声母的脱落。究其原因,是由于构音障碍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差而造成交际目标低下、音系认知能力不足,以及因发音器官紧张度不够造成的构音功能和自我监控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2.
宜山话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广西桂柳话的一支,庆远语音为其标准音。作者在本文着重考察两个方面:一、宜山话现代音系;二、中古音在宜山话中演变状况。文中调查用字及中古音类主要依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方言调查字表》和丁声树编《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并适当参照《广韵》和周祖谟《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所用音标,除由于印刷原因将舌面前辅音改用汉语拼音 jqX 标注,舌根鼻辅音改用汉语拼音 ng 标注,舌尖前不圆唇元音以 I 标注外,余悉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并且除特殊情况外,国际音  相似文献   

13.
《河北自学考试》2005,(3):25-2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方言中属于官话区方言的是[]A.长沙话B.南昌话C.南京话D.苏州话2、d,t,n,l四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都是[]A.舌尖中音B.舌尖前音C.舌尖后音D.舌根音3、yanr(眼儿)是[]A.两个音节,四个音素B.两个音节,三个音素C.一个音节,三个音素D.一个音节,四个音素4、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子”都读轻声的一组是[]A.笛子、原子B.老子(古代哲学家)、虾子C.帘…  相似文献   

14.
正在播音学习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我的一个同学存在着发声靠后的问题。平时说话时不明显,但当正式进行发音练习时总显得笨拙,不够清亮通透,这同样会阻碍信息和情感的传达。播音主持要求的发声部位主要在口腔中部。从普通话的语音来看,在声母中,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七个发音成阻从后往前依次是舌根阻、舌面阻、舌尖后中前阻、唇齿阻、双唇阻,如果我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42):74-75
语音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二语习得者在发音过程借助母语语音体系来感知和辨认外语的语音体系,语音迁移现象由此而产生。粤语中大量存在的英语借词现象给母语为粤语的英语学习者造成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促进了语音的迁移。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粤语中高频率英语借词的发音和正确的英语发音,归纳出母语为粤语的学习者在英语发音存在的问题。这些发音问题具体表现在闭塞音、摩擦音、鼻音和舌侧音四类辅音音节及部分元音中,英语教师在语音教学中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减少语音负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维语语音和谐律是维语规则规律系统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规律。我们知道,现代维吾尔文学语言的语音按发音及其在语言中的作用,可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别。元音按舌位和谐关系可分为前元音(?),后元音(?),央元音(?)三种。按唇状元音可分为园唇元音和非园唇元音两种辅音也可按照发音方法分为浊辅音和清辅音。母语语音的上述分类与该音的和谐律关系甚为密切。因为母语语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以及在浊音性和清音性方面相互适配,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一致。这种语音关系就叫做语音和谐律(?)。维语的元音和谐律分舌位和谐与唇状和谐两种。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方音辨正是教学难点之一.如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ch、sh的分辨,这两组音在普通话里有明显区分,有分辨词义的作用,因此不能混用.而这两套声母在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及北方方言的次方言东北方言等方言区中混为一套:有舌尖前音z、c、s而没有舌尖后音zh、ch、sh.因此以上方言区的人要想依照普通话音系把一套声母分为两套  相似文献   

18.
汉语、英语中都有舌尖浊边音/l/。本文就该音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它在汉、英拼合方面的共同特征及差异作一些粗略的比较,探讨一下汉语、英语语音中共有的一些音位的共同特征及差异,并希望这种比较能给英语语音教学和人们学习二外时,发好不同语言中的共同语音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语音学习是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的关键。本文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对韩.汉辅音进行对比,找出韩语辅音学习时的易错音,并加以分析,旨在对韩语学习、韩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除了使受测人明确测试的内容、程序、要求、题型之外 ,要加强对受测人语音的辅导。1 .声母 :普通话共 2 1个辅音声母 ,其中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舌面音jqx这三组音在我省中小学教师中最容易出错 ,因此要着重加以纠正 :(1 )zcs和zhchsh是两套声母 ,而在济宁、枣庄、菏泽一带混成了一套 ,例如 :早zao读成zhao、测ce读成che、搜sou读成sho等 ;有的发音既不是 ,zcs也不是zhchsh ,而是界乎两者之间。辅导时首先要清楚这是两套声母 ,然后讲清平舌和翘舌的不同发音方法 ,舌尖抵住下齿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