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论》所反映的徐斡儒家思想有几个特点:坚持儒家的理想道德;反对寻章摘句的繁琐经学;参与社会上重大思想问题的争论,批判虚浮之风,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阐述儒家治国的理论,与国家政治实际紧密结合;援儒入法,儒法结合,使儒家思想更具治国效力。  相似文献   

2.
儒家道德与现代化建设沈晓梅,李书勤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还包含着佛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等,但都没有居于主导地位。自汉代以后,历代王朝均以儒家学说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也起着支配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主。他常年精心研读儒家经典,深得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他的基本思想,具体表现为尊儒忠君思想、忧患意识、经邦治国思想、"经世致用"的创作思想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主。他常年精心研读儒家经典,深得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他的基本思想,具体表现为尊儒忠君思想、忧患意识、经邦治国思想、"经世致用"的创作思想等。  相似文献   

5.
分析儒家思想对朝鲜时代四种礼仪服饰的影响,可见朝鲜时代极其重视儒教,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具有等级森严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特征,在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儒家的礼教思想,从衣着服饰上可以鲜明地区别身份、地位与尊卑、贵贱。  相似文献   

6.
康熙大帝立身治世赫赫于史 ,与历代明君相比自有其长处。他研经究史“体诸身心 ,措诸政事”,以立身致用的宗旨 ;以弘扬道统、治统为己任。御制文阐释儒家思想精微深邃。以儒学治国 ,曰仁、曰义 ;养也、教也。儒家民本主义之精华 ,帝予以况现升华 ;儒家王道大一统思想 ,帝践履辉煌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功载千秋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清朝统治者在利用儒家思想作指导,积极进取,取得了盛世的辉煌业绩后,却停滞不前,采用儒家的"持盈保泰"的保守思想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强化了封建专制,腐败严重,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尔后,发生了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其教训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各种治国思想层出,而以儒、法两家思想最。苟子的治国思想既有别于儒家,也有别于法家。苟子从研究人性出发,以性恶论为基础,提出以隆礼重法为手段,以富民强国为标志,最终建立王政社会的目标。苟子的治国思想,因与孟子治国思想相左,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长期受到统治的歧视。探讨苟子的治国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与精神明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包含有丰富的治国之道,其主题是“德治”和“仁政”,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高瞻远嘱,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的“德治”观。这是在我党实施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效的基础上,治国思想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儒家治理文化在整个儒家思想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人本精神和实践品格,至今具有重要的资鉴作用.整观儒家治理文化,不难发现儒家治理以善治德治为魂、治己以修身正心为本、治民以仁政民生为务、治君以内圣外王为要、治国以礼法刑政为方.儒家治理文化从个体与社会、精神与方略、核心与要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抓住了治理的目标、主体、内容、根本、方法等关键问题,实已兼备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中国传统治国方法中,主要有人治和天治,人治又包括法治和德治等。所谓"以人治国",就是以人为主来治理国家。在中国古代,主张"以人治国"的主要是儒家、法家等,其中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国",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下面就中国传统治国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1.道家主张"以天治国"中国古代历史上主张"天治"的是道家。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  相似文献   

12.
●专题提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 ,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新编中学中国古代史教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表述 ,从而使该部分内容更加丰满。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 ,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因此该部分内容又往往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宏扬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 ,其意义就更加深远。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宗旨是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知识梳理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影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要着力点,论述了儒家伦理道德在当今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由此衍生出“仁政爱民”的治国思想,主张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教师可以把文言文中儒家治国思想的散珠碎玉串连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思考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化传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影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要着力点,论述了儒家伦理道德在当今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建安文人生活在汉末乱世之中,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温柔敦厚的汉儒法统,而是极力张扬个性,离经叛道,表现出对汉儒传统的蔑视。但是叛逆的背后,建安文人却更奉行先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情怀,表现出对儒家思想的承续,行走在叛逆与传统之间,体现出新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7.
荀子作为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既是儒家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的反叛者。在荀子的思想中既有对儒家思想的忠实继承,也有对儒家思想的决然反叛,而这两者兼而有之体现在《劝学》中。借助《劝学》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吸收,了解荀子为学的兼容与思辨,懂得荀子为人的宽容与慈悲。  相似文献   

18.
治国是做为一种技术而被中外古代思想家所重视与研究。治国思想是一种治国技艺的系统总结的化形态。儒家的“治国思想”与柏拉图的“治国思想”是不太相同的。集中表现在儒家强调“人治”,柏拉图崇尚“法治。”中国儒家在治国,君权问题的思维上,神化王权,缺少辩证,有些僵化,陷入形而上学唯心论泥坑。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治国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思想为孔子所创立 ,中经孟子的发展 ,荀况集大成。孔子坚持“礼治” ,主张“宽猛并济” ;孟子倡导“仁政” ,主张“推恩于民” ;荀子“隆礼重法” ,礼法结合。他们治国思想之间的承继关系基本反映了先秦儒家治国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对秦汉以后封建正统治国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治国是做为一种技术而被中外古代思想家所重视与研究。治国思想是一种治国技艺的系统总结的文化形态。儒家的“治国思想”与柏拉图的“治国思想”是不太相同的。集中表现在儒家强调“人治”,柏拉图崇尚“法治。”中国儒家在治国、君权问题的思维上,神化王权,缺少辩证,有些僵化,陷入形而上学唯心论泥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