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贝尔是用后马克思主义指认秉承马克思学说的某一方面而又与马克思本人进行对话的一类学者.自诩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贝尔,以同马克思讨论社会发展问题为起点,运用知识与技术中轴原理的范式,构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因此,他所谓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对后工业社会结构变化的一种理论观照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变革的理论解读,对西方的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它试图用技术发展的"三段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五形态理论"是错误的,对所谓"后工业社会"的阶级矛盾、领导阶级以及所有制等问题的分析和论述是肤浅的。然而,后工业社会理论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认识当代科技革命、经济社会变革及其发展趋势的有价值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泽厚同志在他的思想史论中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马克思主义提出一些错误看法,此文与之商榷:一、非李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人不懂马列,而是深入研究和发展了马列,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领导革命走向胜利;二、不同意李说中国共产党只接受马克思的战略策略理论,而没有接受他的经济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理论也是高度科学的;三、党的三大作风是在建党学说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李针对此将中国共产党说成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封建道德主义,作者用事实和理论与之论辩;四、文中提出李的重新审查马列,反映他用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来否定马列。  相似文献   

4.
李泽厚同志在他的思想史论中对中国共产党、中同马克思主义提出一些错误看法,此文与之商榷:一、非李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人不懂马列,而是深入研究和发展了马列,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领导革命走向胜利;二、不同意李说中国共产党只接受马克思的战略策略理论,而没有接受他的经济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理论也是高度科学的;三、党的三大作风是在建党学说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李针对此将中国共产党说成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封建道德主义,作者用事实和理论与之论辩;四、文中提出李的重新审查马列,反映他用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来否定马列。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中国将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中国必须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鉴于此,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文章对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内容进行了论述,并简评了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最后得出该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话语理论隐涵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应该首先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论,话语理论已经成为后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后马克思主义应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解构马克思的总体性、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论话语;用话语理论的分析方法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分析方法,用话语建构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根据他们的话语理论,所有的社会实在都是一种话语建构,这表明了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特征,强调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在话语之外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全球化的发展、前苏联的解体以及"冷战"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似乎成为了现实。因之,马克思的武装革命理论受到了后马克思主义者"非暴力革命"理论的挑战。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通过其微观政治理论、文化霸权理论和多元政治理论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非暴力革命"理论,但大部分止于学术争辩,并未对其现实意义进行延展。该理论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十分契合,但同时又有其局限性,值得借鉴与探析。  相似文献   

8.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核心与基石,继承、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旺盛生命力的必然选择。本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从理论上系统阐释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涵,从实践中分析论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当代发展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的旗号下,对马克思学说进行别出心裁的研究,形成了各种流派,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个人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等等。对这些流派有的冠之以“马克思学”,有的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的则谓之“新马克思主义”。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有何区别与联系,人们常常感到把握不定。看来,对这些学派从概念上加以规定和区分是很有必要的。“马克思学”一词从构词上来考察,源出希腊语,即由 Marx(马克思)加上 logos(学科)而构成 Marxologie(马克思学)。法国学者吕贝尔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在《马克思学研究》杂志上首先使用了这一名词,继而在六十年来、七十年代初的欧美“马克思热”中流传开  相似文献   

10.
后马克思主义通过指认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断裂",解构文本,否定一元论主张多元论,否定历史必然性肯定偶然性,消解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但它又在区分"中心主义"与"中心"、运用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与历史主义观点透视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中,提供了认识社会发展动力的新视角并肯定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1.
(1)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中,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陆续提出了种种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要推有关信息社会的理论。论述信息社会理论的论著很多,《第三次浪潮》、《大趋势》等是我国读者所熟悉的。而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则是关于信息社会理论的代表作,我国广大读者对这本书又不象对其它几本书那么熟悉。因此,对这本书进行简要的述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马克思主义其他理论具有重要影响.马克思认为社会结构主要是一种关系性的结构,并以社会结构的构成社会要素为起点,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来建构他的社会结构理论的,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体现了层次性和系统性、动态性与稳定性、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后工业社会,在充分顾及社会平等及其人人得到尊重的基础上。相对突出能优先的原则。实现一种“公正的能统治”,这就是贝尔社会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21世纪的中国应当深刻认识到知识、人才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走工业化和知识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后工业社会主义在后工业社会理论和知识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社会形态理论,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知识经济,社会形态观念是价值论和有机论.这一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既有其合理之处也存在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理论,相应地也是一种价值理论。在马克思的时代,社会问题与价值问题内在交织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正是在对于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密切关注中产生的,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作为现代性的一种产物而得以诞生的,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理论表现。在宽泛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包含着自己的现代性理论。那么,马克思如何关注现代性和现代化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不能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等同。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国家与法的思想,是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更是马克思从唯心史观走向唯物史观的桥梁。马克思关于国家与法的思想经历“理想主义”、“黑格尔主义和费尔巴哈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三阶段的历史考察,我们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进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品格,为我们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哲学的道路李士恒秋实一、马克思的理论是开放系统众所周知,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而俞吾金先生的新近研究表明,要完整地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架,必须把以非欧社会、尤其是东方社会为重要研...  相似文献   

19.
后工业社会当代西方未来学理论中一种比较流行的新型社会发展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 1919~)提出,他于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是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代表作。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是相对于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而言的未来社会。前工业社会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它的经济以第一产业,即农、矿、牧、渔等业为主,社会成员的主要职业是农民,矿工和牧民等,人们主要利用经验和常识的方法来与自然界竞争,它以传统为轴心,重在考虑土地和资源的作用等;工业社会分布在西欧、苏联和日本,主要从事的是第二产业,即制造业和加工业,主要职业是半熟练工人和工程师,人们用经验、试验等方法来同经过加工的自然界竞争,它以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反马克思主义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的一股重要的右翼思潮。这一思潮在理论界主要表现为“告别马克思”论、“发展马克思”论、“超越马克思”论和“回到马克思”论等形式。其基本理论手法有曲解马克思主义、肢解马克思主义、“重解”马克思主义、瓦解马克思主义和消解马克思主义。当前国内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理论内容、理论基础和理论实质构成了其系统的理论规定性,必须深入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