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桃源站"),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成立于1979年6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桃源站198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系统研究网络,1991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首批成员之一,2001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试点站),2006年正式被确认为国家野外科学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以下简称为"海北站"),始建于1976年,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祁连山区门源县境内。1978年,该站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属台站,2000年成为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试点站,2002年加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2006年成为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研究站,2013年加入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和高寒网。海北站代表了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强  相似文献   

3.
正中科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环江站")始建于2000年,隶属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该站于2005年进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2008年进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9年被批准成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013、2014和2017年经广西科技厅批准分别建设广西石漠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院士工作站和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同时,该站也是国际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以下简称"大亚湾站")于1984年建立,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美丽的滨海城市深圳市的大鹏新区东渔社区,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站于1989年成为中国生态研究网络(CERN)首批29个站之一,1990年被定为中国科学院开放站正式向国内外开放,1993年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重点站,2005年进入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NERN)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以下简称"鹰潭站")建于1985年,地处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刘家站,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989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开放研究站,1990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重点站,2002年被批准为江西省红壤生态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重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长白山站")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128°28′E、42°24′N),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长白山站于1979年正式创建,并加入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1989年长白山站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开放站;1992年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重点站;1993年加入"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LTER)";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开放实验站试点站;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定名为吉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0年被评为优秀野外台站。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于1988年由中科院组建。CERN的建立是我国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工作的一次飞跃,它克服了单个生态站监测和研究的局限,使得在国家尺度开展生态学对比研究和综合研究成为可能,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更全面、系统的科学数据。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CERN的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CERN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我院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共同发展的成功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7):798-800
<正>中科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站(以下简称"沙坡头站")始建于1955年,是中科院最早建立的野外长期综合观测研究站,现隶属于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该站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境内。沙坡头站1990年被正式批准为中科院开放研究站,1992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站,2000年被科技部筛选确定为首批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点站,2006年正式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中段,是地下水灌区高产农业生态类型的典型代表。由于近几十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污染风险加剧。然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生态系统与地下含水层被厚包气带隔开,地表农业生产活动对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目前,开展贯穿整个包气带的原位监测试验,是揭示这一过程机理的唯一途径。因此,建立大型农田关键带观测平台,是开展农业与地下水关系研究的重要需求。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栾城站建设的"栾城关键带观测平台",通过对作物根系层—深层包气带—饱和带的土壤水、热、溶质等关键要素和变量的监测,可开展水分、溶质和污染物在厚包气带内的运移、转化规律研究,揭示饱和—非饱和过渡带水文过程及其与地下水补给关系,阐明农田生产活动的水肥迁移、转化及其对地下水量质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回答地表过程对地下水量质演化影响机理提供实验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以下简称"封丘站")建于1983年,位于黄河北岸的河南省封丘县潘店镇,隶属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现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观测研究站,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1—2015年连续3个五年评估周期均被评为CERN优秀野外站,是中科院部署在黄淮海平原,特别是沿黄河及黄河泛滥地区,致力于农业、资源、生态和环境研究的最主要野外实验基  相似文献   

11.
<正>中科院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Dinghushan Forest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CAS)(以下简称"鼎湖山站")于1978年建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中科院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隶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现为中科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台站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NER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MAB)第17号定位站,中国通量网成员,中科院大气本底观测网成员,国际氮沉降观测网成员。2006—2015年连续3次被评为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冰川站")是我国历史最长的专门以冰川为主要观测、研究对象的野外台站,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该站的基本站地处中国天山中段北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境内。天山冰川站于1959年由已故知名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创建,1982年进入世界冰川监测中心(WGMS),198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对外开放台站,1999年经科技部遴选,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野外试点站,2006年经认证后进入大气本底与特殊功能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系列,在国家站系列中的名称为"新疆天山冰川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2013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创建的全球冰冻圈监测网络(GCW)的首批站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8):917-918
<正>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内蒙古站")始建于1979年3月,是我国在温带草原区建立的第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1982年内蒙古站被接收为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重点项目示范站,1989年被批准为中科院院级开放站,1992年被确定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重点站,2005年晋升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和中  相似文献   

14.
正中科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拉萨站")在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青藏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在孙鸿烈院士的主持下于1993年建立。拉萨站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县,海拔3 68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农业生态试验站,隶属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拉萨站2003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NERN),2010年作为依托单位成立了西藏高原草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6):661-662
<正>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以下简称"太湖站")建于1988年,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的太湖梅梁湖之滨,隶属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现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观测研究站,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6—2015年被评为CERN优秀站,是我国湖泊科学研究无可替代的野外支撑平台和国际知名的湖泊科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96-97
<正>中科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的同江市东南部(47°35N,133°31 E),始建于1986年,1992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成为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试验站依托单位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现任站长宋长春研究员。1监测与科研目标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集中分布区之一,代表着我国中纬度冷湿(季节性冻融)低平原沼泽湿地典型分  相似文献   

17.
正中科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站")始建于2003年,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长沙村(41o51′9.94″N,124o56′11.22″E)的龙岗山下(属长白山余脉)。清原站建站之初为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级站",2012年被正式批准为中科院"院级站",2014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ERN)站;现为我国东北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①集野外监测、研究、试验、示范、教学和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8.
《西藏科技》2006,(2):59-60
中科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召开了CERN数据共享系统发布会。这标志着我国长期生态系统动态监测、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台站空间信息、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多要素统计数据等生态学各领域基础科学数据共享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11):F0002-F0002,I0001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高速的农业发展和区域开发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为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国科学院于1988年前瞻性地提出并创建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组织开展不同尺度、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观测、试验,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项目由孙鸿烈院士领导实施,该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正>泛第三极地区建成和在建的37个野外台站形成泛第三极地表环境观测研究网络。这些野外台站对区域的大气、冰川、冻土、积雪、河流、湖泊、生态系统、地质灾害等开展了广泛的观测研究,获得了不同气候条件下青藏高原冰川、冻土、湖泊、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变化数据,并分析了这些过程之间的联系。泛第三极地区的野外观测台站在推动国家野外科学研究和国家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