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谈表比较的“连”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力从句式、句义两个角度考察汉语“连”字句表比较的用法。从句式看,有隐性单句句式A、显性单句句式B1、复句句式B2,三者肯定、否定形式的转换以比较项X、Y的关系为基础,实质上与A式的预设息息相关。从句义看,“连”字句表比较有确实、虚化之分,这两类的差别皆可从形式上验证。  相似文献   

2.
从语法分布角度,对"看把……得(的)"句式表层结构中的NP结构(一般是人称代词或其他名词结构)、动词进行分析,运用认知理论对此类句式的深层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分析探讨了该句式所表示的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经常听到或见到“非……不可”与“如何不如何两可”的句式。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这样的句式,所以用起来也就容易出毛病。先说“非……不可”。“非……不可”是一个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句式。用这样的句式表达思想,比用直接肯定的句式更加坚决有力。因此,恰当运用,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活》一文中,在谈到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时说:“要彻底地解决  相似文献   

4.
安华 《初中生辅导》2009,(26):35-36
英语中,否定的句子结构一般用来表示否定的含义。然而,有些否定句式却可表示肯定含义。1.can’t help doing情不自禁地……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中,表示否定的方法主要分两类:宜接否定和含蓄否定.直接否定一般都带有表示否定意义的词(如:not,no,none,never,nothing,nobody,nowhere等)或使用带有否定意义词缀(如前缀dis-,un-,non-,il-,i-,im-,及后缀-less)等.从形式上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其意义是否定的.含蓄否定从形式上看不出任何否定的特征,而其意义却是否定的.英语中的这种形式上的肯定与逻辑上的否定的特殊语言现象无疑给我们理解和回译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探讨这种特殊否定的表达方式.一、句法结构上所表示的含蓄否定1.选择比较结构表达否定英语中有些固定搭配的惯用语,形同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结构,但句法功能不同.语义上表示选择比较,通常其后的部分被否定.例如: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比较“与其A,不如B”句式和“宁可A,也(不)B”句式的预设情况,可归纳出这两个句式的语义特征:二者都有强烈的针对性,但“宁可”句重在对B的否定,“与其”句重在对AB的优劣比较。因此作为选择复句的小类,“宁可”句应归为否定选择句,“与其”句应归为比较选择句。  相似文献   

7.
试析“不是……而是”类句式结构柳传瑾在复句中,判断词“是”与其他连词、副词配合,可作关联词语,表示分句间的并列关系或选择关系。如:①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干年的生命。②他是不知道,不是知道了不说。③他是不知道,还是知道了不说?...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第二册第六单元后有“常见言句式”介绍,它对学生概括、掌握这五种常见言句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说编分条例说是相当有说服力的,但在对判断句表示判断的五种形式的介绍中,其中第4条“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这一论断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其中“非”表否定判断是正确  相似文献   

9.
“未尝+不”形式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大都是用一个双重否定表示一种周遍性的强调,而在清以后的白话小说中却是表示一种委婉的肯定,语气较弱。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盛行以后,“未尝”表示否定的语法功能逐渐被“没有”取代;二是“没有”进入到双重否定句式中,具有周遍意义。“未尝”作为双重否定表示委婉的肯定这一语义特征加强,“未尝不”形式表示委婉的肯定与其所在的句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里的“不是P,也是Q”复句,从语义性质上看是选择复句,表示情况的选择或交替。但它又不是一般的选择句式:句式隐含着让步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四册《逍遥游》的第一段中这样写到:“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笔者认为此处的第一个问号用得不恰当,这一问号应改为逗号,其理由是:1、从内容上看此处是作者推测“天之苍苍”的原因,其原因要么是“天之正色”,要么是“天之远而无所至极”,二者必具其一,因此此处应该是一个选择问句。而选择问句中前面的分句后要用逗号,只在句末才用句号。2、从句式看,“其……,其……”这种句式在文言中可译为“是……,还是……”这是表推测的选择疑问句式,并且教材课文下面的注释也正好…  相似文献   

12.
“X什么X”句式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示否定的反问句式。该句式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句式中“什么”两端的词语相同,主谓结构是其基本的句法结构;该句式的基本语义特征是表示否定,具体的句子中有一些具体的语义特点;该句式否定语气强烈,主观感情色彩强,具有表达不满与谦逊、客气的双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わりに(は)”从语法意义上说,表示逆接,可以解释为“虽然……但是……”,但其在构句时,则带有一定的句式特征,从而将它与其他语法意义相似的句型区分开来。本文拟从基本义的角度、前接词的词性特征的角度、前后项是否为同一主体的角度及语感特征的角度来阐述“-わりに(は)”的句式特征:其前接词可以量化,强调前后项成反比关系;前后项可以是同一主体,也可以是不同主体;体现差距感。  相似文献   

14.
连词but表示“但是,可是”等转折意义的用法,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不过除此之外,but还具有否定意义,常用于下列结构中表示双重否定、强烈否定、假设否定等。 1.But用作连词,常用于否定结构后,具有否定意义,相当于(that)…not,“没有……不……”。  相似文献   

15.
凡用数学术语和数字组成的习题,叫做文字题。文字题组织严谨,词语简洁。从授题的句式上看,有陈述句式与疑问句式之分;从结构形式上看,有简单的(一步计算)与复杂的(多  相似文献   

16.
mind的译法     
mind作动词时通常用于疑问句、否定句或条件状语从句中,后接名词、v-ing形式或从句,不能接动词不定式,表示请求许可或请求别人做某事。但是,同是mind,用在不同的句式结构里,它的译法却不相同。1.Do/Would you mind…?这是表示请求许可的客套句式,后接if从句或(my)v-ing形式,意为“我……你反对吗?”或“我……你介意吗?”。肯定回答常用:Not at all./Certainly not./Of course not.等;否定回答习惯上多用:I'm  相似文献   

17.
病句浅析     
谈“比……更好”‘比……更好’表示同类事物的比较,可写为“A比B更好”这样的句式。前提是A和B本来都‘好’,只不过A与B比较起来,A比B好上加好——“更好”。如果B本来就“不好”,就不能用这个句式。“更好”显然是表示好的程度又进一层。但是请看下面的例句: 他(指陈毅同志——笔者注)气壮山河地宣布我党入城后各项政策,揭露了各种反动谣言,宣布我们不仅打败了敌军,而且要继续打击各种反革命势力,把上海治理得比旧上海更好。”(《文汇报》1979年5月25日第二版《回忆随陈毅同志进驻上海》)  相似文献   

18.
[提示]所谓“文言特殊句式”,是指古代汉语的句式跟现代汉语的句式相比,有明显不同的句式。主要有:(1)判断句式。其基本形式是:“……者,……也”,也可不用“者”,或不用“也”,或“者”、“也”都不用。副词“乃”、“则”、“皆”、“即”,动词“为”等也可表判断。(2)被动句式。它除了用主动的形式表示被动的内容,“被”表示被动外,还有几种表示被动的形式,如在动词后面加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动词前面加“见”;既用“于”,又用“见”;用“爱……于”;用“为……所”等。(3)倒装句式。它表现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结构后  相似文献   

19.
1 “有……者”,是古代汉语里一种表示人或事物之存在的习惯句式,多被用来提出一个前文不曾提及或突然出现的陈述对象。如:(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2)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孟子·公孙丑上)这种句式,虽已为前辈学者和时贤所论及,但某些有关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比如,例(2)“有”前的“宋人”是什么成分?从马建忠到吕叔湘、王力、杨伯峻,各家说法不一。①近几年来,既有状语说,②又有主  相似文献   

20.
各种语言都有表比较的句式,潮汕方言(以下简称方言)当然也不例外。与普通话比较,有自己的特点。(一)先说表比较。普通话就是用“比较”这个词来表示辨别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异同或高下的。普通话表示比较,有时用“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