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石窟壁画随着历史的发展,本土的民俗文化逐步对佛教艺术产生改造的作用,大量西域的民俗文化因素进入故事壁画中。其中有佛教故事画中的民俗文化;供养人画中的民俗文化;服饰文化中的民俗特征以及石窟壁画中的菱形格装饰等。其人物形态的造型已典型西域化。  相似文献   

2.
敦煌舞蹈源于壁画,换言之,敦煌壁画是敦煌舞蹈的母体。从横向看,敦煌壁画内容涵盖历史、文化、艺术和医学等诸多学科,受到时代、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壁画内容、造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丰富的壁画形态给予敦煌舞特殊的多弯多曲动作特点,不同的舞姿造型背后,都有其历史背景、文化积淀,也是各个民族不同时期,历史、文化、艺术的载体,具有多元化特征。从纵向看,敦煌壁画始终沿着历史这条主线在传承,它的发展具有统一性。而作为一门舞蹈艺术,中国古典舞的流派之一,在流派体系的层面敦煌舞无论在静态造型还是动态走势及整体韵律上都是具有统一风格、统一内涵的舞蹈种类,它的传承和发展又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福州挡水檐的装饰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其透析出来的符号形式、审美风尚、世俗追求与福州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潜质同构的关系,形成以装饰为特征的综合文化现象。因此,对福州挡水檐装饰的具象特征研究,存在其更本质的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等因素是构成其装饰形式、题材的完整逻辑维度,映射出福州人民客观生活的、主观内在的、叙事抒情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元素是民俗体育重要特征之一,但目前这种浪漫元素越来越少,甚至有消逝的迹象,如:民族特有装饰的消逝,个体情感宣泄的消逝,社会价值观念的消逝.进一步得出民俗体育现代化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体育民俗现代化发展策略:科学化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精英化大众化并存的发展,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提高中华体育文化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存在,必须有它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民俗的传承正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间图案的特征,正是中国古代民俗思想文化生活的集中表现,今天我们对此进行探究,是为了弘扬这一民族文化使其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晋江龙山寺是上百座台湾龙山寺的祖庙,其建筑屋顶形制严格,造型巧夺天工,题材丰富,装饰色彩艳丽,具有宗教、政治与民风民俗等多元文化内涵,体现了建筑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民俗所形成的装饰艺术。龙山寺屋顶装饰因屋脊位置与功能的需要所体现的装饰特征,其题材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闽南佛教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趋于世俗化的表现,折射出闽南寺庙屋顶宏伟大气、韵味别致的审美文化特征,对当代社会民间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藏族服饰吉祥文化特征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饰作为藏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包含着大量的吉祥文化信息。根据藏族服饰特点及表现艺术,可以从服装佩饰、装饰符号和民俗服饰三个方面入手,探讨藏族服饰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根源,并揭示藏族服饰吉祥文化与原始宗教、藏传佛教、文化交融、民族心理及其情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徽州古建筑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皖南彩绘壁画是美化建筑内外墙壁的一种装饰绘画艺术,其在徽州建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皖南彩绘壁画具有艺术性、丰富性、地域性与教育性的特点。教化功能是皖南彩绘壁画区别于其他民居壁画的一个重要特征,皖南彩绘壁画寓道理于故事中并以此传播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儒家思想。皖南彩绘壁画的教化作用具有寓教于美、雅俗共赏、惩恶劝善、陶冶情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民族特色中具有百花争艳的姿态,多民族的特色也是我们的自豪与骄傲,在少数民族传统的几何形纹样装饰中,都各有各的特色和讲究,对少数民族的装饰特色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感受各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气息,对加强民族团结和丰富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欣赏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装饰特色中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并且享受到民俗的文化精髓和对于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依据高句丽壁画的客观存在现象,探讨和分析了壁画在内在的精神、艺术形式、艺术表现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认为壁画尽管在外在的艺术形式上,还存有中原汉晋文化艺术的痕迹,可是壁画仍然显示出极强的民族艺术特征。认知这些艺术特征,将对当下地域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意想不到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闽浙木拱廊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其精致的装饰图案体现了中国装饰艺术的魅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研究价值。围绕闽浙木拱廊桥建筑装饰,运用图像学方法对其材质、工艺、构件、色彩、题材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其装饰图像反映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系统研究木拱廊桥的装饰特征,对深入探究闽浙地区人文、民俗、地域特色文化具有一定价值,也为研究传统古建筑装饰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土壤,递延出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跳动着传统文化的思想脉搏,映射出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文化缩影,传承了一个民族民俗民风的文化史。如何借鉴传统装饰图案的精髓,应用于当代工笔人物画,进一步融合古典工笔人物画的审美理念,不断发掘出工笔人物画的崭新领域,探寻其历史发展的新路径,有着异乎寻常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西存有大量的寺观壁画,通过对这些有代表性的壁画进行地理位置上由南向北的分析研究,可发现不同地域壁画中人物造型的区别,从而总结出山西寺观壁画人物造型的总体特征。通过对绘制山西寺观壁画的画师之间的师承关系、不同朝代壁画绘制风格的差异、宫廷绘画与民间绘画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民族文化的融合、佛教流布的历史以及宗教各派相互渗透的关系等的分析,找到造成山西寺观壁画人物造型地域性特征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4.
鄂伦春民族的文化和艺术与狩猎生活息息相关,大自然是鄂伦春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论从历史渊源追溯,还是以特定的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文化艺术特征来分析,这个狩猎民族的装饰艺术都是崇拜大自然的社会心理的客观反映。从鄂伦春民族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入手,研究其传统的狩猎文化中广泛存在的朴素而深刻的自然装饰母题,并探寻这种自然装饰母题的种类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民俗、风俗民俗和1:2头民俗。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和利用这些文化是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体现,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策略主要有三种:以民俗为主体,讲解风土人情;以民俗为线索,疏通文章内容;以民俗为点缀,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6.
口承语言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心理情感等在民俗中的反映,民俗的口头创作不仅是一个民族民俗文化的传说,也是人类有文字记载前,先民文化生活的总汇,维吾尔族口承语言民俗是维吾尔族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具体的表现。重视和研究维吾尔族口承语言民俗文化发展的特征,在了解维吾尔族过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方面,不仅能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理解、丰富人类生生不息的民俗文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材料,而且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略论云南傩面具及其文化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傩戏面具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云南各民族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的复合产物 ,从中可窥视到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习 ,看到云南各民族的先民渴望征服自然和保护自身的古老梦想。本文通过分析云南有代表性的几种傩戏的面具 ,透析云南傩面具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东乡族服饰中的符号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奉伊斯兰教的东乡族,服饰上既带有回族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其服饰及装饰艺术中的元素如色彩、图案、造型等具有丰富的符号学意蕴,体现出东乡族独特的民俗传统等文化内涵,具有传承东乡族民族文化的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19.
徽州民居外墙壁画是用以装饰徽州民居门楣、屋檐、墙角等建筑外观节点的壁画总称.其装饰艺术追求整体与局部的和谐、构图与色彩的制宜;表现题材丰富多样、内涵深刻.徽州民居外墙壁画更是因为受到当地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儒家文化的洗礼,呈现出独特的生态美学价值和极高的文化艺术气质,值得当今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材料自身属性的显现,多样性的开发和利用揭示了作为装饰材料的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现代壁画设计充分运用这一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形象特征.本文通过对壁画设计中装饰材料的抽象表达、新具象表达、整体化表现三种形式的阐述和分析,探讨材料的表现形式对现代壁画设计乃至视觉艺术产生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