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老的商州,传说是秦国大改革家商鞅的封地,这是贾平凹的故乡,也是孕育其艺术才情的母腹,贾平凹的文学精品,几乎都以商州为创作背景,他说“商州成全了我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据华夏出版社的四卷本《商州说不尽的故事》收录了  相似文献   

2.
<走进视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是大理白族作家张乃光的散文新著.使我产生阅读兴趣的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它叫我想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张乃光一定是想让更多的生活素材走进他的创作视野,在比较、体验、感悟中,创作出有真实内容的散文作品.待我一篇篇读下去,便印证了我的这种猜想.  相似文献   

3.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是一个出生于爱尔兰而久居法国的作家。他用法语写作,然后又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语。他的作品用英法两种语言出版,以悲观的情调说明人类的存在,仅仅是残酷的世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重出文坛,在今天看来也是一方奇异的风景.人们都明了汪曾祺的散文有着唐诗的意蕴美和中国水墨画的笔趣,但谁都学不了汪曾祺.汪曾祺不似后来的"文化散文"、"小女人散文"、"旅游散文"那般易于模仿而成为时尚和风潮.所以,汪曾祺那飘逸、淡远、空灵的散文,于有缘读到它的读者都是一份独特的礼物.他发表小说<受戒>时,人们惊叹"小说竟可以这样写",读他的散文也一定会有心中一颤,豁然开朗的感受吧.  相似文献   

5.
赵玫 《世界文化》2015,(2):43-45
<正>开始讲一个故事就像是在餐馆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调情。几乎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根骨头,用这根骨头逗引那条狗,而那条狗又使你接近那个女人??这就是阿莫司·奥兹的"开头"观。读奥兹的《故事开始了》。很享受的一种感觉。不是因为他对诸多小说开头所做的那些深邃而又充满新意的探求,而是,这样的一部关于小说的研究专著竟是出于一位作家之手。因为是作家,便较之那些纯粹的评论家有了更为质感的思考。那或者来  相似文献   

6.
带着智慧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女人是最美丽的,疏雨就是这样一位温婉而美丽的女子.疏雨,原名陈秋红,生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自幼与文字结缘,钟情于戏曲,在古城的明清巷陌中穿行,在戏曲和文字间游走.似水流年,看姹紫嫣红开遍.优雅从容、柔美端丽是其始终不变的气质.疏雨擅画彩铅,喜书小楷,醉心昆曲,尤喜写作.既无"酸文人"的孤芳自赏,更无"假名士"的自命风流.她倾心于散文这种最具个性化的文体形式,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敏锐游走于语言之间,不以重大社会历史题材取胜,而以地域世俗风情见长,所写的大都是日常生活所见的平凡小事和人情世态.如同作者自己所说:"于我而言,写作,更多的时候是在文字里偷欢,以文字为舟,光阴为楫,自渡彼岸.时光就这样停驻着,欢喜着,不知今夕何夕."(《闲在大理》)真是"诗情画意,文采风流".  相似文献   

7.
读原因的<听雨>,我感受到了一种真正文体变革的信息,作者在弘扬传统优秀散文而创造出的一种美的文体,通过他的自选集<听雨>,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虽然作者并没有打出什么文体变革的旗号,但作者探索散文美的足迹,却是显而易见的.<听雨>这部散文集,就是一部真正美文的结集.  相似文献   

8.
海塞博物馆     
为纪念作家赫尔曼·海塞(1877—1962),将在黑森林北部作家的出生地——卡尔夫开放一座博物馆。海塞创作的两部力作《草原之狼》和《玻璃球游戏》使他至今得以享誉世界。他是其作品在国外销售量最高的一个德国作家。他曾因《玻璃球游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坐落在卡尔夫的这座博物馆将展出海塞的书信、绘画和书籍,以及他作品  相似文献   

9.
王世欣 《世界文化》2010,(12):36-38
<正>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国现代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便是其中之一,酒是他的生活和写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他的日记中有不少喝醉酒的记述,而他的小说中也频繁出现酒的意象,表面上是写酒,但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在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化交流》2003,(12):46-47
2003年10月2日.瑞典文学院郑重宣布,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南非作家约翰&;#183;马克斯韦尔&;#183;库切。评论家认为,卡夫卡是库切的文学偶像之一,像卡夫卡一样,库切的写作语言达到一种近乎《圣经》式的简洁,他在反思种族隔离的南非社会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人性。他是一个天生的诺贝尔桂冠作家。  相似文献   

11.
正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一位出生在布拉格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作家,他被誉为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卡夫卡的作品如今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多、争议也最多的作品。作为一个西方作家,卡夫卡却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曾经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卡夫卡的一生大致经历了想象中国、阅读中国、描绘中国和创作中国这一过程,这在西方作家中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的,至少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难能  相似文献   

12.
<正>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一生与遭禁相伴,人们知道劳伦斯多半缘于他那部出版伊始便因"黄过左拉"而遭禁的长篇小说《虹》和被誉为"邪恶里程碑"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然而时至今日,他已经成为在世界文学史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据统计,在英语语言中,劳伦斯是除莎士比亚之外被研究得最多的一位作家。他一生撰写了11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是与L.M.斯  相似文献   

13.
剧作家兼小说家沃尔·索英卡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黑人作家。尽管索英卡的文学风格令人费解,可他仍不愧是尼日利亚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虽然沃尔·索荚卡用英语写作,但他的作品却充分表现了约鲁巴民族的文化,正如他自己所  相似文献   

14.
元结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散文文体的写作艺术,另一方面又对传统散文文体进行了革新。散文在他手中重新绽放光芒,焕发生机。本文主要探索元结散文文体革新的表现,以期能对元结散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约瑟夫·康拉德一直称自己毫无写作才能,每个字需经苦苦思索方可得求,而其他作家为何写得那样得心应手,这对他永远是个难解之谜。记得一次我们在一起谈论某些作家的作品数量,康拉德说他曾见过一个熟悉的作家走进人声鼎沸的房间,坐在角落里一刻不停地写出洋洋洒洒几千字,令他惊叹不已。他琢磨不透那位作家写作何以如此神速。但是康拉德的写作速度如此之慢,对于那位坐在角落里的作家也许同样不可思议。晚年的康拉德认为平均一天350字是很合适的指标,就是这也只有在他动笔的日子里才能兑现。他有时一连几周疾病缠身,郁悒苦闷,不得不辍笔休息。他居住在奥斯沃尔兹时,除早晨外,其它时间极少动笔或口授作品。但他工作时总是将自己和秘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一次在信中诙谐地对一位朋友说:“如果我是沙皇,我就公布法令,作家要是用了一个自己不能解释其意义的词,就剥夺他的写作权利,并且打一百棍。”  相似文献   

17.
张乃光 《大理文化》2014,(1):110-112
正左中美的散文集《时光素笺》付梓之前,她打来电话,请我作序,得以先睹为快。阅读的过程,是一次重新认识左中美的过程。在她的散文集《不见秋天》获得了云南省第七届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奖(文学类)二等奖后,她一如既往地痴情于写作,两年后又推出这么一本散文新著,确实让我吃惊。散文贵"真",读左中美的第二本散文集,我再次感觉左中美就是一个很真的人。正是血液中流  相似文献   

18.
《大理文化》2011,(9):55-55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的魅力是无穷的,更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为了充分展示大理的独特魅力,本刊"散文空间"和"诗歌广场"栏目面向省内外作家、诗人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长期征集"讴歌大理,发现大理"的优秀原创散文和诗歌,以文学艺术的特有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巧及精神层面的关系,解读一个好的书画家是如何通过"寄兴笔墨"来表达个人修养、品格和心胸的。北宋的苏轼在《文说》中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东坡先生提倡的是一种如天马行空潇  相似文献   

20.
《大理文化》2011,(11):52-52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的魅力是无穷的,更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为了充分展示大理的独特魅力,本刊"散文空间"和"诗歌广场"栏目面向省内外作家、诗人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长期征集"讴歌大理,发现大理"的优秀原创散文和诗歌,以文学艺术的特有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向世界展现大理的自然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