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在语言综合运用这个板块命了两道题:22、23题,下面分别对两道题进行解读,并对考生的答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我教高三物理进行的一次考试中,发现有两题并不是很难,但错误率却非常高,达到了60%以上,经过我仔细分析这两道题,他们做错原因有相同之处,下面我就将这两道题加以分析,以揭示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际蛾 《江西教育》2005,(12):31-31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种现象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相似文献   

4.
一、避免“第一印象效应”,保持客观公正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种现象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相似文献   

5.
2013年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的第1题和第5题是平面几何题,试题的题干简洁、结构漂亮,用初中的平面几何知识即可证明.笔者对两道试题进行深度探究,给出两道试题的多种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重庆高考数学试题有两道求三角函数值域的姊妹题,因立意新颖,入口较宽,解法灵活深受广大教师的好评,称得上是难得一见的好题.虽然不少数学杂志上刊登了对该题的解法探讨,但都解法繁琐,计算量偏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其实这两道试题都可用构造法简单解决.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2004年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是广东省单独命题,而文理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化学单科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两大题,含18道小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仍旧按实验、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四大块编题。计算题为最后的第六大题,编有两道小题,即25题和26题,这两题继承传统,又有创新,本文对这两题作以解析。  相似文献   

8.
2000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中,解几题5道共33分,此5道题都是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综合题,充分体现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命题的新动向,其中除了涉及圆的两道小题,其余3道题都可用焦半径公式川页利求解。  相似文献   

9.
匠心独具的两道高考题湖南涟源市立珊中学(417124)周红杰,李立芬95年高考化学试卷的简答题中第31题和第34题,是两道公认的好题,其设计灵活、新颖而不落俗套,体现了命题者的高超匠心.下面对其作一简要的评析.第3且题题目: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两道有关光纤极值的易错题,探讨了这类试题解答的科学性。由此探究了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端面入射角与侧面入射角跟折射率之间的制约关系。推导并利用临界折射率公式,对两道有关光纤极值的典型题进行一题多解。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时会忽视学生的解题错误.两位教师对同一道题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演绎出课堂的不同效果.本文结合两位教师对这道题的两种不同的教法,浅谈教师对学生解题出错的处理方法和一些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2.
作对一道几何题的解答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解答的欠妥之处,给出了两种更简洁明了的解法,并给出了这道题的种种变形。  相似文献   

13.
在2004年高三复习中,学生在做课本上的两道题时意外地出现了大面积出错的现象,从而折射出了高三复习中存在的盲区。先看这两道题:  相似文献   

14.
38人做两道数学题,做对第一题的有25人,做对第二题的有23人,没有全做错的,两道题全做对的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5.
高考数学试卷中的最后两道题是“压轴题”。这两道题做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总成绩。所以提高这两道题的得分率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两道题一般是一个解析几何题,一个代数题。这两道题蕴含的知识丰富,综合性较强,解答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要做好这两道题,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考生必须有较好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其二是考生还要有一定的做题策略和得分技巧。首先,要提高考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在“压轴题”中所体现的数学知识都是“大纲”和“说明”中所强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徐明武 《中学理科》2007,(12):43-44
近年来,信息给予题是高考理综试卷出现的热点题,这类题立意高、情景新、选材活,具有鲜明的时代信息,成为高考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在对今年两道高考理综试题中的信息给予题赏析的基础上,谈谈信息给予题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7.
摇曳的水仙     
朱国勇 《良师》2010,(10):55-55
195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一年一度的入学考试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忽然,有一道题几乎吸引了所有考生的眼球。这道题是这样的: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8.
1.两道类似题 题1已知函数f(x)=1n(2+3x)-2-3x^2,若对任意x∈[0,1],  相似文献   

19.
彭俊姣 《广西教育》2005,(7B):40-41
一、2005年语文高考试题的主要变化 1.选择题减少 第1卷客观题即选择题,由原来的14道题减少到10道题,分值由原来的42分减少到30分。其中“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部分减少了2题,即由原来的6道题减少到4道题;小阅读(第1卷的现代文阅读)减少了1题,即由原来的4道题减少为3道题;古文阅读也减少了1道题,即由原来的4道选择题、1道翻译题,改为3道选择题加1道翻译题。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江苏省开始实行高考改革,高考数学从题量、难易程度、考查的广度和对核心知识的认知都有很大的转变.题量主要表现在客观题从原先的14道填空题改成8道单选题加4道多项选择题,整张试卷的题量上多两个,客观题分值也从原来的7分增加到8分;题型方面增加了多项选择题,有时也会出现结构不良题型;全国卷在难度上相比较以前的江苏卷要简单一点,但是广度更广,中档题居多,计算量大,而且考得更灵活,对学生概念知识的理解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