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学习,于18世纪初在英国被广泛运用,20世纪70年代末合作学习在美国兴起。我国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于21世纪初。国内外学术界,学者们对合作学习的界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美国学者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我国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职能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为所在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区学院在适应外界客观环境变化的过程中,积极采取各种对策,不断调整和完善办学职能,新的职能领域开始出现。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是社区学院开始承担起教师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意外的机遇     
10岁时,惠特尼·休斯顿在她母亲——20世纪60年代美国"甜美灵感"乐队创始人的悉心教导下,具备了良好的歌唱才能。17岁那年,有一次她正在为当晚与母亲同台演出作准备时,突然接到了母亲打来的声音嘶哑的电话:"我的嗓子坏了,不能唱了。"  相似文献   

4.
辛平 《考试周刊》2010,(48):63-63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开展了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有着许多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社区学院创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与19世纪的“土地赠与运动”被认为是美国教育史上两次伟大的革新,对美国的教育及其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社区学院是美国高职教育的主要办学机构,其中有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独立设置的初级学院等不同类型。作为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区学院不断改革创新,所形成的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典范,其成功的办学经验对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学困生"的定义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柯克(S.Kirk)提出了"学习失能"(Learning Disabilities)或"学习不良"这一概念,用以标示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业成绩滞后的学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学困生。  相似文献   

7.
"服务学习"是以学习为基础的服务,将学校课程学习与社区服务(长期、短期)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形式,我国高职教育可以借鉴这种形式实现服务与课程结合,同时完成服务与学习两个任务,达到学生与社区互惠的目的,弥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学结合水平。  相似文献   

8.
英国大学,曾经固守专注教学和学究的传统,但它们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大拓展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本文对英国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按四类进行阐述:传统大学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大学为工业发展服务;新大学,“不去要钱,而要去赚钱”;升格的大学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由它们的变化可以看到,“象牙塔”已经坍塌,大学正向社会全面开放,大学与社会的直接联系将更广泛、更深入,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服务站”.  相似文献   

9.
社会与文化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理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幕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研究成果.前苏联对他的著作禁了20年,20世纪50年代解禁后,其作品才得以译介到西方.20世纪80年代,很多美国心理学家及教育者开始热烈拥护维果斯基的观点.对维果斯基的理论有深入研究的两位美国学者--劳拉·贝尔克和亚当·温斯勒--合作撰写了<鹰架儿童的学习--维果斯基与幼儿教育>,概括整理了维果斯基社会互动的理论,并借历来的研究发现和方案应用,做了理论与实务的说明与验证.  相似文献   

10.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了。他说:"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地理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养成正是新课改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近十多年来美国推行的服务学习是将社会服务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尝试,通过社会服务与课程学习的结合,打破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壁垒,促进了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顺利开展。美国的服务学习对于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与社区的沟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理解 1.概念的提出 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3次。第1次在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J.J.Rousseau)等人;第2次在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J.Dewev)等人;第3次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遍及美、欧、亚洲等多国,主要倡导者为布鲁纳(J.Bruner)和施瓦布等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学家们认为:教学不是追求“结论”,而是“解释”材料,学习者“通过自主地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特殊的历史状况、经济状况,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成为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时代。菲茨杰拉德是一位以反映20年代美国社会文化见长的作家。通过分析他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富有代表性的酒、汽车和女性等文化符码,可以解读20年代美国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与职业生涯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美国青少年开展志愿活动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服务学习的实践现状及其管理模式,探讨社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与效能,以期产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词原本是针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起初是以死亡教育为主要形式,目的是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对生命的威胁。1968年,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职业枯竭 20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弃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故事。从此以后,“枯竭”这个词进入了美国大众的语汇,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首次将“枯竭”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身心耗竭状态。到了20世纪90年代,对于职业枯竭的研究范围从服务性质的行业逐渐扩展到教师、电脑、工程师、军人、管理人员等行业,并迅速从美国向欧洲乃至亚洲国家辐射。职业枯竭被看做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厌弃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称心理枯竭。染上职业枯竭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其特点和具体表现有:疲乏、冷漠、丧失成就感。他们感到自己有明显的空虚感,觉得自己的知识被掏空了一样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他们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17.
大众化运动和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心的工农兵文学,强调"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工具论路线和"向工农兵学习"的指向,作家与读者构成"学生"与"先生"的关系.这一关系直接指向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即接受工农兵大众的语言习惯,极力迎合工农兵大众的趣味.  相似文献   

18.
一 特许学校运动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最热点的改革。所谓特许学校是指由公共经费支持,由教师团体。社区组织。学生家长、企业集团或个人开办并管理,在相当程度上独立于学区的一种新型学校,特许学校在享受一定自主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办学者必须提出明确的办学目标并努力实现之。特许学校与社区公立学校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私立学校的一些特征,但和此二者相比较,它有四个显著特征:第一,它可由任何人开办;第二,独立于州或地方管理;第三,家长可自由为其孩于选择此类学校,教师可自由选择在此任教;第四,如果它们…  相似文献   

19.
"世界工厂"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有一大批企业和众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制造逐步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国及有可能继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的英国、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的美国和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之后,  相似文献   

20.
黄亚军  陈瑞寒 《教师》2014,(13):32-35
一、职业韧性的定义20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心理学家和精神医生针对儿童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韧性进行关注并开始了干预研究。20世纪90年代,职业领域的韧性构成开始受到持续关注,London(1983)最早把"职业"和"韧性"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专业术语"职业韧性",意即"在不乐观的环境中个体对职业破裂的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