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萌 《今传媒》2015,(4):108-109
灾难新闻摄影不仅在灾难新闻报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价值,而且透过灾难的艺术展现、镜头语言背后能折射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批判.要对广大的受众形成强烈的画面冲击感,还要顾全拍摄对象的人文关怀,过分的灾难展示也会破坏受众的正面认识结构,造成人们在灾难面前良知的泯灭,因此用事件镜头来关注灾难中的人,并倾斜于人文关怀应该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本能.在人文关怀的视野下解读图片事件中的人文关怀,把握好灾难新闻图片展示灾难的度,以深刻的人文关怀为主轴,传递人类进步中的重大灾难信息,激发人类良知的社会教育功能.本文从灾难摄影题材中的人文关怀关注出发,试图剖析灾难新闻摄影的价值,分析新闻属性,忠实的记录人文关怀,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力求展示灾难新闻摄影的积极作用,通过分析,认为灾难题材摄影作品中的大爱、无私、奉献是摄影者传播的理念.对人性的张扬,对人的尊重是人类孜孜追求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2.
关爱生命:灾难报道的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庭 《视听界》2006,(3):94-94
灾难报道就是灾难事件报道。灾难事件是具有很大破坏力和伤害力的突发事件,很受社会关注,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虽然许多媒体在张扬“人文关怀”,但在报道中,有时“人文关怀”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人文关怀的缺失尤为突出地表现在灾难报道中。火灾、车祸等灾难事故往往造成血淋淋的惨不忍睹的现场,带给人们的往往是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因而,在报道的用词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个案,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灾难新闻中电视播音主持的人文关怀体现做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灾难新闻"和"人文关怀"的定义。第二部分以汶川地震为个案举事例说明灾难新闻中电视播音主持的人文关怀的体现:(一)源于"善良"的真实情感是电视播音主持人文关怀体现的内在基础;(二)准确及时的信息播报、得体的语言和尊重的态度是电视播音主持人文关怀体现的外在形式;(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人间大爱是电视播音主持人文关怀体现的职业使命。第三部分通过个案分析提出了自己对灾难新闻中电视播音主持的人文关怀体现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尊重人的尊严,但现今很多媒体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本文研究了灾难报道图片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增强法律意识等方面提出重塑媒体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灾难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灾难报道既要体现党和政府对灾难事件的重视和关心,体现媒体的舆论导向和态度倾向,又要融入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没有人文关怀的灾难报道,是不成功的报道。笔者认为,要从受灾当事者、新闻报道者和受众三个方面和环节来提升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媒体在报道灾难事件时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日益显现,忽视采访对象及受众心理感受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分析了灾难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以及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并提出灾难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微观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媒体报道的人文关怀,是近几年学界比较关注并提倡的。特别是当灾难事件发生时,当人们承受丧亲毁家之痛,媒体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发布信息,更要安抚人们受伤的心灵。对生命的尊重,对人  相似文献   

8.
赵平喜 《声屏世界》2004,(10):39-41
在突发性灾难事故面前,现代电子媒体,以其快捷的信息发布倍受人们关注。遗憾的是,在这一高关注度中,却让人们看到了媒体因人文关怀缺失而出现的对被害人及亲属的“二次伤害”。该文从制度层面分析问题并提出预防和解决措施,这正是本刊需要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电视媒体在灾难新闻直播中,无论是报道方式与风格都有了显著变化。其中,出镜女记者数量增加,笔者从这一细节出发,通过分析近年有深远影响的直播报道,探讨女性在灾难报道中所隐含的意义以及灾难报道中人文关怀展现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震惊全世界,也让人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媒体在忠实记录这场抗击灾难的大战役中,凸显的人文关怀让人印象深刻。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近年来,国内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越来越注重对受害群体的人文关怀。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媒体的人文关怀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仅以《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1.
灾难是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所不能避免的话题,也是当今新闻报道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灾难新闻中的播音主持人在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大都流于普通新闻播报的类型。新闻播音主持人在灾难新闻当中应该如何定位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恪守职业规范的播报者,还是应当体现出自己的人文关怀?以汶川地震为例,从人文精神的体现的角度对灾难新闻中播音主持人的人文关怀体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2.
国内灾难新闻报道中,以"人文关怀"为名,进行伪人文关怀报道的现象格外突出。本文从关怀受灾者、塑造救灾英雄和强调集体主义三个方面,呈现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伪人文关怀现象。并从道德价值、媒体职能和法律规范三个角度提出对该现象的纠偏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媒体受“报喜不报忧”观念的影响,几乎是谈“灾”色变,对灾难性新闻的报道也讳莫如深。从媒体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的集体失语到1998年的洪灾报道,媒体对灾难采用了这样一种态度:灾难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一直以来,媒体的灾难性新闻报道基本上固定由几个部分构成:一笔带过的灾情、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指示、灾区人民的抗灾决心以及抗灾英雄的英雄事迹。显然,这样的灾难报道并不能彰显媒体对灾区人民的终极人文关怀和政府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人文关怀",理解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对人性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也为新闻工作者观察分析问题、科学判断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宣传中要重视"人文关怀",特别是作为电视工作者,由于电视镜头对受众的冲击力更为直观,因此"人文关怀"应  相似文献   

15.
赵彤 《记者摇篮》2013,(1):11-12
近年来,随着灾难报道的不断发展,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明显,其中在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尤为严重。灾难报道不能只局限于直面悲剧,更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审视灾难,关注灾难中的个体感受,给生命以尊严,给受众以震撼,从而引起共鸣。处理好灾难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提出"人文"与"神文"相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反对中世纪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戕害,主张恢复人存在的自然性。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一致,那就是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  相似文献   

16.
张坪 《声屏世界》2008,(2):29-30
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在坚持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的同时,必须坚持人本意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也就是在及时地报道灾难事件和理智地、科学地分析灾难事件的同时,要把人文关怀融入突发事件的报道之中,不仅传递灾难事件的信息,而且要深切关注灾难事件主体的命运、精神状态等。  相似文献   

17.
牛军杰 《新闻世界》2013,(2):110-111
本文结合作者在报道中遇到的突发事件,特别针对车祸和火灾的拍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在拍摄灾难画面中的"当事人"时,应该有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8.
吴雁 《新闻传播》2009,(7):101-102
李泽厚先生在《美学四讲》中提出,自然规律是“真”,人类实践的根本性质是“善”,当人们的主观目的按照客观规律去实践得到预期效果的时刻.主体善的目的性与客观事物真的规律性就交会融合了起来,真与善、合规律性同合目的性的这种统一,就是“美”的本质和根源。在汶川地震中,央视以其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识.凸显“建设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美学的层面来进行灾难新闻报道.积极提高灾难新闻的传播效果,其中,“真、菩、美”的美学三原则成为了本次灾难性报道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第一时间》作为民生新闻栏目,几乎每天都有灾难性报道,其中有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为惨案。如何在准确报道灾难事件的同时,又强化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呢?这就需要记者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媒体报道的“人文关怀”就是强调对“人”的关注,生存状况和真实情感的关注,它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怜悯,这是媒体的责任,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良知。而电视作为强主流媒体之一,在体现“人文关怀”方面更是受到人们关注。一方面,我们可喜地看到央视及各大省级卫视台在选材内容和报道方法上,大大强化了“人文关怀”的分量,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